浙江省義烏市廿三里第一小學 虞紅微
少年兒童階段是人生的啟蒙階段,需要正確的引導和精心的培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兒童成長之旅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正是發展兒童核心素養的過程。
課標指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滋潤學生心田,幫助他們成長為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課程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應是生命的浸染和熏陶,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
1.立身處世——道法課程的核心。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即使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自身終身發展以及時代洪流需要的必備品質和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課程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因此,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就是從兒童身心發展出發,教會學生如何立身處世是課程開設的核心任務,一切課程內容的開設都要圍繞這個目標。
2.化蛹為蝶——道法課程的本源。幸福人生與美好社會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價值追求。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兩大構架就是“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
“生命”教育即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幫助學生成長為更好的自我的一門課程,能為學生終身發展以及幸福人生奠下基石。課程關注每一個兒童的“生命化”成長。課程的教育載體可以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校園文化,也可以是學生與同伴、親人或者其他人際交往上的構建等方面,還可以是與學生生存的外在環境相處方面,安全教育、生態文明等等。
“公民”教育就是從小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使得他們成為有規則意識,愛人亦愛己,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現代公民。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教師做學生的成長支持者、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幫助每一位學生化蛹成蝶。
1.融通校園文化,在“童趣盎然”中加深體驗。對于小學生而言,校園是他們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校園中的文化、制度以及校園中的人都是他們熟悉與需要共處的。校園生活中的各種元素給小學生們帶去了挑戰、樂趣、困惑……教師要將校園生活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直觀的校園情景中有所學,有所體驗。
將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也能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精神的洗禮,從而促成學生內在的文化自覺。
2.跨學科整合優化,在“童心可掬”中提升思維。不同的課堂呈現形式、多門類教學手段一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抓手。如何將課本中的授課內容鮮活化,擺脫如政治說教般的報告式課堂,需要教師靈活運用課程資源。比如,孩子們喜歡的“兒歌”“繪本”“戲劇表演”,教師要整合優化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資源。
這樣的教育戲劇與道法課程的融合,深受學生的喜愛。戲劇能夠鍛煉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增強孩子們的溝通表達能力,懂得團隊合作,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
3.巧用繪本資源,在“童心童話”中啟迪成長。繪本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讀物,繪本的敘事清晰又形象鮮明,能夠用圖畫像學生傳遞故事情節。繪本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既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能掃除閱讀障礙,部編版二年級教科書就是以繪本的形式呈現的。
4.廣納網絡資源,在“童心飛揚”中開拓視野。網絡資源豐富多樣,不僅涵蓋面廣,獲取途徑也日益便捷。教師要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多渠道采集課程資源,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只有不斷注入新的課程資源,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適應不斷發展中的少年兒童的需要。此外,通過篩選和整合資源,選取有效的教育內容,也是拓寬學生的視野的重要途徑,使學生能夠在多樣的教學內容中領會不同的美感、道德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1.基于兒童視角,開設主題活動。小學道德與法治開設主題活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題是課程活動開展的核心和靈魂,是將各個獨立的學習內容融合在一起的“結合劑”。因此,設計主題活動并對其進行優化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部分。開設主題活動,要以學生的視角出發,綜合考慮不同生活閱歷和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真實的活動體驗。
2.著眼于生活問題,融入生活理念。基于核心素養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解決書中的問題到舉一反三,再到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在方法的遷移中解決生活實際情景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分析,多回歸實踐,引導學生做到知行統一。道德與法治課程只有融入生活,才會是鮮活的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紙上談兵。
3.利用時政資源,落實核心素養。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材料。教師要拓寬視野,引領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大課堂,要在社會生活中汲取養料,從正在發生的社會生活中檢驗和豐富所學知識,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要引導學生時時關注新聞,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通過這樣的主題探索活動,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核心素養也就隨之發生。
現在的道德與法治課強調聯系生活的“活動化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因為只有聯系了生活,學生才能學有所用,課堂才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