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勁
高州市畜牧水產局
田螺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動物總稱,常見的有圓田螺、黃螺、蝸螺、香螺等,螺肉質厚實、豐腴細膩、鮮嫩可口,被稱之為食療佳肴,人工養殖田螺投資少、方法簡便、效益高。目前,我國田螺的養殖面積非常大,在養殖田螺時,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田螺抗逆性強、疾病少、繁殖率高,對養殖場所要求不高。農村的稻田、池塘、溝渠等地都可以放養。保持底部的淤泥12 cm 左右厚,養殖數量需根據池塘面積合理控制。可在水中種植一些水生植物,然后在周圍種植一些長藤的蔬菜用于遮陰。在田螺投放前10 d,向池內投入適量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消滅多余的野魚、野蝦及雜螺。
在養殖田螺時,如果是在自然水域粗放養殖,需要注意控制好水體的肥度。養殖戶要定期投放適量的有機肥,滿足田螺生長的營養需求。養殖戶要控制好養殖密度,如果養殖較密,則要人工投放餌料。
為了給田螺提供充足的食物,養殖戶會在養殖池旁種植一些植物。這樣既能提高水質還能遮陰、提供食物。田螺投喂時間最好在早上,它的食量較少,一般以麥皮、豆腐渣等雜糧為主,偶爾需要投放一些細小的魚蝦和動物內臟補充田螺的生長所需。
溫度對田螺的生長是非常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到田螺的進食。一般情況下,田螺的生長適溫在22~27℃。在適溫中生長,田螺的進食量非常大,因此2 d左右便要投食一次,控制好投食量,每次的投食量保持在田螺體重的2%左右,如果水溫在18~29℃時,那么每個星期投喂兩次左右。如果溫度超出了15~30℃的范圍,那么則需要減少投食量,或者是不投喂。
在日常管理中,養殖戶一定要注意農藥、化肥中的有害物質污染水體,預防鳥、鴨等天敵為害。經常清理水中的雜草,避免因雜草過長影響田螺的正常生長。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保持微流水,水位控制在30 cm左右。在夏季高溫時,養殖戶要提高池塘水流量,不僅能避免池塘水溫升高,還能夠提高水體中的溶氧量。在冬季低溫時,田螺會進行冬眠期,這個時候,每周兩次換水,然后在水體中撒入一些切碎的稻草,提高保溫能力,保證田螺可安全越冬。
如果想要提高田螺產量,使其肉質肥美,很多養殖戶都以為只要選擇土壤肥沃、底部柔軟的地方建池就可以了,其實這遠遠不夠。養殖戶在養殖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堆腐,農田直接埋入土地,池塘可以施撒碎草使其沉淀進池底。養殖池一天陽光直射時間不應過長,周圍能有遮陰的地方最好。在養殖時池塘底部的土壤需要提前三個月進行養土,保證水分徹底深入土壤。
很多養殖戶認為田螺養殖池的水質以清澈見底為宜,其實不然。水質過于清澈不僅會讓陽光直射田螺,還會影響浮游生物的生長。水源應該緩慢進入養殖池,最好可以從多個進水口流入,水體為正常的天然流水即可。最好是從其他田里引入的水,這樣的水富含微生物。其次水溫控制在15~25℃,天氣太熱時可以擴大進水口的缺口,天氣溫和時保持養殖地水的微流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