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河北省香河縣農業農村局 065400)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在2017 年,我國飼養的牛超過9763萬頭,肉豬超過70202 萬只,羊超過30231 萬只。畜牧養殖業近些年來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2018 年以來,國內畜牧養殖疫病卻呈現出多發的態勢,導致牲畜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2018 年,全國飼養的牛減少至8915.3 萬頭,肉豬減少至69382.4 萬只,羊減少至29713.5 萬只。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造成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各種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遏制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勢頭。
2018 年以來,國內畜牧養殖疫病呈現出多發的態勢。2018年8 月,非洲豬瘟從境外首次傳入我國,并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遍我國各個地區,重創了我國生豬養殖業。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2020 年1 月,全國累計報告發生160 多起非洲豬瘟疫情,累計撲殺的生豬接近160 萬頭[1]。目前,非洲豬瘟疫情仍未結束,2020 年4 月,四川巴中報告非洲豬瘟疫情,不得不宰殺106 頭生豬。2020 年5 月,蘭州某養殖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該場共有近萬頭生豬,其中280 頭生豬發病,不得不宰殺全部生豬。2020 年6 月,麗江市永新縣一戶養殖戶報告他飼養的81 頭仔豬突然集體死亡,經檢疫人員確診為非洲豬瘟,不得不宰殺飼養的全部100 多頭存欄豬。
除了非洲豬瘟,其他疫病也呈現出抬頭的態勢。2018 年1月,銀川市一些養殖戶飼養的牛發生牛O 型口蹄疫,不得不宰殺35 頭牛;2018 年8 月,鄭州市一些養殖戶飼養的生豬爆發豬O 型口蹄疫,不得不宰殺173 頭生豬。2018 年8 月,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一些養殖戶飼養的牛爆發牛O 型口蹄疫,檢疫人員趕到時已有36 頭牛發病,12 頭牛死亡;檢疫人員隨后捕殺了100 多頭牛。2020 年4 月,陜西報告發生1 起豬瘟,甘肅報告發生2 起豬囊蟲病,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報告發生多起豬肺疫、豬丹毒;江西報告發生2 起新城疫,陜西報告發生1 起牛結核病;山西、內蒙各報告發生1 起羊痘。
近年來,畜牧疫病出現了多發的勢頭。造成畜牧疫病多發的原因是多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認真剖析造成畜牧疫病多發的各種因素。
由于城鄉收入水平逐年拉大,導致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入城市打工,留在農村進行畜牧養殖的養殖戶年齡普遍偏大,他們的頭腦保守,缺乏學習能力,對防疫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2]。2019 年,曾有專家對湖北省一些養殖戶進行了隨機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230 位養殖戶中,有50 人只有小學或小學以下學歷,占比達21.7%;有127 人具有初中學歷,占比達55.2%。從他們的飼養規模來看,有29 人采取散養模式,占比達12.6%;有109 人采取小規模養殖模式,占比達47.4%;只有19 人采取大規模養殖模式,占比只有8.3%。調查還發現養殖戶缺乏上報疫情的意愿:在全部被調查的養殖戶中,只有93 人表示愿意主動上報疫情,占比為40.4%;有85 人表示“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主動上報疫情”,占比為37%。有52人更是明確表示“即使發生疫情,我也不會上報”,占比達22.6%。
造成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畜牧養殖方式落后。目前,國內畜牧養殖仍以散戶養殖為主[3]。養殖戶的收入極為有限,無法為家畜建造寬大、通風的養殖場,只能在通風不暢、簡陋、黑暗的小屋里大量養殖牲畜,導致牲畜密度過大,糞便大量堆積,老鼠、蚊蠅大量繁殖;加之養殖戶在引進外來的豬、牛、羊時懶得進行40d 隔離,極易造成疫病的爆發。
長期以來,動物檢疫單位沒有受到上級部門足夠的重視,缺乏經費與技術,往往只能在疫情暴發后才投入事后檢疫,致使檢疫工作陷于被動。這種“亡羊補牢” 式的檢疫,也是造成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一個原因。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畜牧養殖大國,但我國同時也是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大國。因此,唯有促進畜牧養殖業全面升級,才能遏制近年來疫病多發的勢頭。
盡管國內養殖戶的數量近年來出現了下降,但養殖戶的總體規模依然超過數千萬(2007~2015 年間,全國生豬養殖戶總數從8000 萬減少至4000 萬戶)。落后的養殖方式,是造成疫病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堅決打破散養模式,必須鼓勵民間資本下鄉,鼓勵民營企業家學習“網易養豬、阿里巴巴養豬、京東養豬” 的榜樣,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與智能化養殖[4]。規模化、智能化養殖場要設立必要的消毒池,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還要在養殖場內配置機器人、監視器、與人工智能,通過機器人進行全天候24h 巡檢,通過機器人對牲畜進行精細化喂飼,通過監視器實時掌握牲畜體溫、呼吸、心跳、行為的變化,通過人工智能實時進行在線分析,一旦發現某頭牲畜或某些牲畜出現異狀,便迅速發出疫情警報。這樣便可以徹底遏制住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勢頭。
多年來,動物檢疫單位與檢疫人員一直在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從事檢疫工作,但他們的努力與汗水卻長期受到忽視。畜牧疫情暴發后,動物檢疫單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進行防疫工作,還要承受無端的責難,這實在是有失公道。因此,上級部門必須主動加大對檢疫單位的支持,必須不斷增大對檢疫單位的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人才投入,必須改革檢疫工作模式,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主動檢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學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構建權責清晰、層次分明、多部門聯合參與的畜牧疫病防控管理體系,補上檢疫工作中的短板。
人是畜牧養殖業發展的主體,發展畜牧養殖業,控制畜牧疫病,關鍵在于“人” 這個主體。因此,在當前的客觀情況下,必須加大對養殖戶的宣傳教育。要讓他們知曉自己肩上的責任,要讓他們充分了解畜牧疫病對社會、對公眾、對國家造成的危害,要組織他們學習疫病檢疫知識,引導他們主動加強衛生管理,主動防范畜牧疫病,及時報告畜牧疫病。
在2020 年的今天,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畜牧養殖大國。但我國近年來卻出現了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情況。這說明我國畜牧養殖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必須主動采取各項措施,推動我國畜牧養殖業升級,從而遏制疫病多發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