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張敬鎖 閆建茹 高利文 徐茂森 劉斌 李玲*
(1,北京市農業環境監測站 100029;2,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404155)
2017 年,荷蘭食品安全部門在147 家農場的雞蛋中檢測出高濃度氟蟲腈。氟蟲腈是一種殺蟲劑,被廣泛用于農作物殺蟲、動物健康等。這次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使食品安全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為了解蛋禽養殖過程中農藥使用及殘留狀況,筆者對某大中城市禽蛋生產基地的農藥使用及農藥污染風險來源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018 年初該市規模蛋禽養殖情況為:蛋雞場131 家,蛋鴨場3 家,鴿場5 家,蛋禽養殖場合計139 家,以蛋雞養殖為主,與我國養禽業以雞為主、水禽為特色、其他家禽(如鵪鶉、鴕鳥)為補充的發展狀況相吻合[1]。
結合該市蛋禽養殖現狀,選取33 家蛋禽養殖場進行現場調查,其中大型規模(年存欄量>10 萬羽)雞場3 家,中型規模(年存欄量2 萬~10 萬羽)雞場9 家,小型規模(年存欄量<2 萬羽)雞場14 家,雞散養戶3 家,大型規模(年存欄量>5萬羽)鴨場1 家,中小型(年存欄量0.5~5 萬羽)鴨場1 家,大型規模鴿場1 家,鵪鶉散養戶1 家。選取的調查對象覆蓋不同蛋禽種類和規模,因此認為此次調查的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采用向產業技術體系等相關專家咨詢、養殖場實地調研等相結合的方式,設計調查表。調查表包含養殖場基本情況,如存欄量、養殖方式、銷售渠道、銷售市場,方便了解養殖場生產銷售等基本情況;飼料來源及組成、飲用水來源、飼料貯存過程中防霉殺蟲劑使用情況、養殖過程中消毒劑和防蠅殺蟲劑的使用情況、常見疾病和獸藥使用情況;廢棄物處理情況及養殖場周圍農藥殘留污染源的情況。調查表重點針對養殖過程中可能的農藥污染來源進行排查。
調查的33 家蛋禽養殖場中28 家養殖場采取籠養的方式、5 家采取散養或半封閉的養殖方式,與我國禽類養殖主要采取籠養方式的現狀相符。籠養的優勢主要有自動化程度高,自動喂料、飲水、清糞,圈舍溫濕度可精確控制,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效率;能有效改善家禽生存條件,減少環境的應激作用,提高防疫效率,有效預防傳染病發生;可以在單位建筑面積內達到最大飼養密度,實現養殖面積有效利用;可將雌雄家禽分開飼養,實現對不同性別家禽的生長特性投喂飼料,提高飼料轉化率;能減少家禽運動量、降低耗能,提高飼料利用率[2]。
3.2.1 飼料使用情況
2 家鴨場和2 家雞場直接購買全價料,飼料均來自資質齊全的飼料生產企業;其余29 家蛋禽場均購買原料后自己加工,主要方法是將玉米、豆粕、麩皮、礦物質、維生素等原料按比例混勻后飼喂,購買的原料均來自正規廠家。總的來看,飼料的組成成分主要為玉米、豆粕、麥麩、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
3.2.2 飲用水來源
除1 家鴨場采用市政水線的自來水外,其他蛋禽場均采用自有機井或村公共機井的地下水。
3.2.3 飼料貯存過程中防霉殺蟲劑使用情況
所有調查企業的全價料或飼料原料貯存時間均未超過1 個月,用專用飼料庫或飼料塔存放,貯存過程未使用任何防霉殺蟲劑。購買原料加工的禽場均采用當日配料當日使用的方式,不再單獨存放,無需使用防霉殺蟲劑。
3.2.4 消毒劑使用情況
大部分養殖場采用含碘消毒劑進行消毒,也有用含溴消毒劑、含氯消毒劑、火堿、過氧化物類消毒劑和醛類消毒劑進行消毒。大規模養殖場消毒頻次高,多為每天消毒一次;中型規模養殖場消毒頻次多為每2~3d 消毒1 次;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多為1 周1 次。按季節看,冬春季節禽舍通風較差且禽流感等疫病高發,故消毒頻次會提高。
3.2.5 防蠅殺蟲劑使用情況
由于夏季氣溫高,易滋生蟲蠅,故防蠅殺蟲劑主要在夏季使用較多,使用頻次多為每周1 次。大中型規模養殖場一般將防蠅滅蟲外包給專業公司,小型養殖場或散養戶多用槍手、滅蠅靈等藥物自行防治。專業滅蟲公司和養殖戶多選用菊酯類藥物進行防蠅滅鼠。1 家養殖戶在夏季蠅蛆較多時,隨飼料拌入滅蠅胺以殺滅蠅蛆。
3.2.6 常見疾病與防治情況
蛋禽養殖場常見的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感冒、氣管炎等)(21 家)、消化道疾病(大腸桿菌病、腹瀉等)(19 家),部分養殖場會有球蟲病(5 家)、漿膜炎(1 家)的發生,發病原因可能是籠養密度過高,有害物質濃度高引起的禽應激反應。由于養殖場均能按規定進行禽流感、新城疫等禽類烈性傳染病疫苗的接種,故養殖場均未發生傳染病疫情。
呼吸道疾病常用的西藥有阿莫西林(5 家養殖場使用)、氟苯尼考(4 家)、硫酸新霉素(3 家)、呼感康(3 家)、喘速康(5 家)、禽菌靈(3 家)、泰樂菌素(4 家),中藥有荊防敗毒散(16 家)、麻杏石甘口服液或麻杏石甘散(23 家)、雙黃連口服液(25 家);消化道疾病多用阿莫西林(4 家)、氟苯尼考(8家)、硫酸新霉素(5 家)、泰樂菌素(5 家)、多維葡萄糖(16家)、禽菌靈(3 家)、清瘟敗毒散(8 家);漿膜炎多用氟苯尼考(4 家);球蟲病常用青蒿(5 家)、清瘟敗毒散(4 家)。使用中藥的企業偏多,這是由于中藥相對安全,且大多有預防、提高蛋禽免疫力的功效,養殖場往往在平時飼養過程中,添加荊防敗毒散、麻杏石甘口服液等中藥以減少家禽發病率。
3.2.7 投入品使用情況小結
調查發現,在飼料和獸藥使用過程中,養殖場均未額外添加氟蟲腈等農藥。在消毒過程中會使用碘制劑、氯制劑、醛制劑等常用消毒藥物,從藥物包裝說明書中得出這些消毒藥物均不含氟蟲腈、嘧霉胺等農藥。在防蠅殺蟲過程中多使用菊酯類農藥,可能存在禽蛋產品農藥污染隱患。
5 家養殖場通過專門的回收公司統一處理廢棄物;18 家通過生物發酵后用作自家有機肥;10 家售賣至附近農民,腐熟后用作有機肥。調查企業均能保證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不對環境造成污染。
4.1.1 衛生條件差
調查發現大部分養殖場衛生條件良好,病死禽、廢棄物均及時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場區干凈無異味;飼料、獸藥、疫苗等物品均實行專人專地管理,投入品庫房干凈整潔。但個別小散養殖戶由于人員有限,未能及時清除糞便等廢棄物,場區異味重;且由于場地限制,疫苗存放在辦公區,未存放至專用庫房。
4.1.2 用藥不規范
大部分養殖場均配有獸醫人員,能嚴格按照病情規范用藥。個別小散養殖戶在家禽出現呼吸道、消化道等常見疾病時不經獸醫診斷,僅憑借藥名或廣告自行選購和使用藥物;用藥過程中不關注藥物的成分和含量,只關注說明書中是否對本病有效,選擇2~3 種不同商品名稱但成分和含量相同的藥物重復使用,造成用藥成本增加,藥物蓄積、殘留量增加;過分依賴藥物,導致藥物濫用,增加成本又增加耐藥性,如個別養殖戶擔心疫病風險,人為大劑量、高頻次地使用維生素、抗菌藥、抗球蟲藥。
4.1.3 免疫監測未落實
大中型規模化養殖場基本能做到根據免疫監測情況來進行免疫接種,能提高接種效率,減少疫病發生。小散戶由于缺乏監測條件,不愿增加監測費用,通常根據傳統免疫習慣建立免疫程序,雖然調查并未發現烈性傳染病,但存在隱患。
4.2.1 保證家禽養殖衛生,減少環境應激作用
環境衛生條件差、有毒有害氣體蓄積,家禽易發呼吸道、消化道、寄生蟲等疾病,導致養殖成本增加,用藥量增加,禽蛋產品安全隱患增多。養殖場應注重場區衛生治理,減少不良環境對家禽的應激反應,增強家禽免疫力,減輕養殖戶成本,保證禽蛋產品質量安全。
4.2.2 規范用藥、節約成本、提高質量
養殖場發生疾病后,應及時與當地獸醫部門聯系,聘請專業獸醫人員進行診斷,嚴格根據藥物療程合理規范用藥,避免重復用藥、不按正確給藥途徑用藥。通過改善場區衛生條件、及時通風換氣、合理調控溫濕度,提高管理水平,減少不良環境因素應激,保證家禽健康,提升家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養殖場經濟效益。
4.2.3 及時進行免疫監測,建立科學免疫程序
免疫監測是指通過血清學方法對家禽體內抗體水平進行監測,根據抗體水平確定免疫的疫苗種類、接種時間,使免疫接種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從而以增加家禽抗傳染病能力,減少傳染病發生概率,減輕后續養殖過程中用藥成本,保證家禽產品質量安全。
4.2.4 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小散養殖戶的指導
總的來說,大中型規模化養殖場無論在管理、用藥、免疫等各方面均相對較規范,小散養殖戶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針對這一現狀,相關獸醫部門應重點關注小散養殖戶,加強對小散養殖戶的指導,提高其科學養殖水平,提升家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