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 118000)
在我國,養殖業發展一直很穩定,并且養禽場的存在也較多且密集,在養禽場中正在養殖的家禽數量較多,且產品流通渠道非常頻繁,對活禽市場的監督難度大,容易發生禽病。對于目前養殖行業來說,普遍對疫病防治工作比較忽視,在擴大生產和外出引種時非常容易患上禽病。但由于現階段家禽疫病防控基礎比較弱,技術沒有完善,基層防疫設備比較簡陋。在養殖業中一般存在規模化飼養和散養并存,無法對禽病做出完全預防,筆者作為基層單位獸醫對禽病的具體防治方法做出分析。
在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禽病是比較難以預防且容易發生的,禽病危害性極大,傳染率較高,一旦發生會導致家禽大批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由于我國養殖業的發展速度較快,衛生防疫工作沒有跟上,發展速度相對比較滯后[1]。所以,在養殖業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新型禽病,其中腺病毒感染、肉雞腹水和滑液囊支原體具有代表性。根據研究表明,在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禽病種類已超過上百種,其中包含中毒癥、寄生蟲病和傳染病等。
目前養殖業不斷擴大發展規模,禽病種類逐漸增加。有很多養殖戶因飼養方法不正確而導致疫病無法得到控制,引起大量混合疫病感染[2]。混合疫病發病時通常是兩種或以上的疫病同時出現,在我國養殖場內,混合疫病發病率極高,且傳染范圍非常大,主要的混合疫病有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新城疫等。
禽病發病概率比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家禽養殖業目前還是以個體為主,并沒有完全產業化,在養殖戶之間,管理方式和水平都不同,禽病影響范圍比較大,如果發現不及時會導致家禽大范圍感染。并且當前養殖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部分養殖戶為了提高自身收益,在飼養過程中加大飼養密度,加大了禽病患病概率。
在養殖業不斷發展中,對家禽疫病的治療藥物也被研發出來,但在這一過程中,疫病病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異,致病性變異、病原抗原性變異和組織性變異等在變異中比較常見[3]。變異性禽病最難辨認,主要是由于我國家禽品種不同,整體免疫差異較大,導致一些疫病在控制過程中難度加大。
在禽病發生時,基層獸醫應針對疫病情況發揮自身防治作用,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或者在未發生時對其進行預防,盡量減少禽病的發生率。
在近期對養殖戶禽病的發病調查中得知,由于養殖戶希望得到更大的經濟利益,往往會加大養殖密度,會導致禽病發病率上升[4]。所以在飼養時,應對家禽飼養密度進行合理分配,根據家禽品種、類型和飼養階段來確定飼養密度,對有翅膀的家禽確保其可以煽動和伸展翅膀;肉食雞要保證其飼養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8 只;每種家禽都需要根據品種要求針對性地分配密度,只有合理安排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禽病進行預防,盡可能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5]。
藥物是在預防禽病中最為直接和快速的方法,也是養殖戶最常用到的一種預防方法。基層獸醫應加強禽病預防,定期給家禽注射疫苗,降低疫病發病率。春季是禽病發病率最高的季節,主要原因是由于春季氣候干燥,在春季到來之前,基層獸醫需要加強對疫苗注射的督促。在進行家禽疫苗接種時,需要根據家禽具體情況制定接種計劃,根據不同的流行疫病和不同的禽群進行針對性接種[6]。對一些免疫效果不太好的家禽或已超出免疫期的家禽需要及時補充。在進行疫苗注射時,需要根據家禽品種設置不同劑量,保證每只家禽的接種都科學合理,并且劑量可以達到標準。疫苗注射對家禽非常重要,需要根據家禽情況對癥下藥。
對禽病預防上最重要的是加強養殖戶防控意識,這就需要基層獸醫經常對周圍養殖戶進行知識培訓,提高養殖戶對禽病的了解,增強防控意識。
(1)控制家禽飼料,因為一些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不太容易發生禽病,主要原因是因為其環境好,且飼料質量也比較好,從根源上杜絕劣質飼料,為家禽提供良好的環境和食物,提高家禽免疫力,保證其健康。
(2)對養殖場需要定期消毒,養殖戶要重視養殖場的環境,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防止細菌病毒的滋生,在選擇消毒劑時,要考慮家禽的健康問題,選擇對家禽沒有危害的消毒劑。
(3)養殖戶要注意家禽健康狀態,定期為禽病做檢測,如果發現禽病需要及時隔離患病家禽,避免病毒傳染。
基層獸醫需要以防治結合為原則,科學合理的適度用藥,在用藥方面要選用有認證的藥品,并且要選擇低毒藥品,避免家禽在用藥后產生不良反應[7]。同時獸醫需要對養殖戶進行溝通,禁止養殖戶私自用藥,尤其是在接種疫苗5d 內,不許使用敏感類藥劑和激素類藥劑。
綜上所述,基層獸醫需要對家禽禽病做好預防和治療,發揮自身的防治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家禽發病率,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