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
(新疆羌都畜牧有限公司 841802)
哺乳仔豬小腸黏膜表面布滿了數以千計的絨毛突起,主要為增加小腸吸收能力,哺乳期間它們不斷被含有免疫球蛋白IgA 的母乳浸潤,IgA 被小腸黏膜吸收后,覆蓋在絨毛膜表面上皮,防止有害微生物附著在絨毛突起部,保護小腸不引起發病。
仔豬斷奶后,小腸絨毛突起得不到奶水浸潤,失去IgA 的保護,裸露于小腸黏膜表面,引起來自口腔細菌的感染,細菌入侵造成腸絨毛細胞損傷,導致其萎縮變短,萎縮變短的腸絨毛降低了腸道吸收能力。腸絨毛細胞產生的酶類也隨著其萎縮變短而減少,這一系列腸道內的環境劇烈變化導致食物吸收不良和消化不良。仔豬拉顆粒狀并帶有酸臭氣味稀糞的原因皆因如此,而非液體乳汁轉換固體飼料所致。
斷奶后5~7d 內腸絨毛上皮細胞通常會再生、增殖并向上移動,腸絨毛再次恢復到正常長度。腸絨毛的再生和增值速度受兩種條件制約。一是環境溫度,當斷奶仔豬舍內溫度低于臨界溫度時,腸絨毛再生速度會顯著變緩,甚至停止再生,這時仔豬表現為被毛粗亂、生長停滯。二是營養,斷奶前由于受母乳中IgA 的保護,雖然腸道菌群相對大豬比較簡單,但還比較穩定。一旦母乳中斷,仔豬無法繼續獲得分泌型IgA 的來源,仔豬會出現短暫的饑餓期,隨后會嘗試采食固體飼料,這會導致腸絨毛發生結構性變化,絨毛會萎縮并融合,腸道菌群會發生嚴重紊亂,這個時期可能要持續7~10d 方能重新穩定下來,在腸道菌群紊亂期間仔豬會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如有病毒細菌合并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會顯著上升。早期誘食:(1)從5日齡開始,每天上、下午對仔豬進行5~6 次誘食:方法是仔豬吃奶時把提前準備好的高檔誘食乳撒在母豬奶頭上,讓仔豬學著適應誘食乳,連續誘食1 周左右仔豬逐漸學會采食;(2)同樣在從5 日齡開始,在仔豬活動區域放置固定式食槽,槽內撒布少量的高檔誘食乳,上面放上2~3 各乒乓球,仔豬在觸咬乒乓球時會有唾液附著在上面并黏有奶粉,經過一周左右時間仔豬逐漸學會采食,注意奶粉一次不要添加太多,要勤添少添,料槽要勤清洗;(3)誘食成功的關鍵是飼養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奉獻精神;(4)以上兩種方法均取得較好的誘食效果時,可以在高檔誘食乳中添加少許提前壓碎好的教槽料混勻,這樣會給仔豬小腸進一步適應教槽料的能力;(5)斷奶前3d,母豬逐漸減少飼喂量,相反仔豬料槽逐漸增加奶粉和教槽料的投放量,注意要勤添少添,料槽要勤清洗;(6)仔豬在進行誘食的同時,食槽旁邊另放置一個水槽,水內投放多維來減少腸道應激,并給仔豬補充水分,注意水一次不要添加太多,要勤添少添,勤刷洗;(7)斷奶后前6d 一定要把飼料和成稀粥樣,這樣更有益于仔豬小腸的吸收與消化,同時減少腸道負擔,誘食乳與教槽料的配比為第1 天:5:1;第2 天:4:2;第3 天:3:3;第4 天:2:4;第5 天:1:5;有條件的豬場還可以把乳酶生或酵母片壓碎混在飼料中飼喂,還可以把這兩種藥同時混在飼料中飼喂;(8)經過對仔豬斷奶前后的精心護理,仔豬斷奶腹瀉情況會大大降低,發病率也相應減少,成活率會進一步提高,斷奶后的生長速度不會受到較大影響。
母源抗體對斷奶前的仔豬起到天然保護作用,斷奶后1~2周母源抗體急劇下降直到最后消失,此階段是仔豬免疫空白期,最容易感染疾病。
針對病毒性疾病在母源抗體消長規律中的變化做簡要概述,為相關疫苗的免疫程序僅提供參考。
建議季度免疫,豬瘟母源抗體對28 日齡以前的仔豬有保護作用,僅有少部分對35 日齡仔豬仍有保護;由于受母源抗體的干擾,過早的免疫豬瘟疫苗是導致仔豬免疫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因素。建議首免日齡為28~35 日齡。有條件的豬場可以做母源抗體消減變化。
產前免疫圓環疫苗,母源抗體對20~30 日齡的仔豬達到較高的保護水平,30 日齡以后抗體會迅速下降,40 日齡前后降至臨界值;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多因產前沒有接種圓環或接種質量差造成產后仔豬攝入圓環母源抗體較少所致。建議對14~20 日齡仔豬免疫圓環疫苗。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報道稱有一種新的豬圓環病毒3 型引起仔豬的發病和流行,這給圓環病毒的防控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根據抗體檢測結果決定產前是否免疫藍耳疫苗,藍耳母源抗體對20 日齡的仔豬有保護作用,20 日齡后抗體急劇下降,其半衰期僅為9d 左右,當周邊藍耳感染壓力大時,建議對14~21 日齡的仔豬免疫藍耳活疫苗,目前很多豬場普遍存在藍耳感染和持續發病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多與免疫不當或引種所致。有條件的豬場建議定期對豬群進行藍耳監測。
建議每年普免3~4 次偽狂犬疫苗,還可以根據定期檢測結果而定,在確保免疫質量良好的情況下,偽狂犬母源抗體對仔豬的保護時間可以長達6~8 周齡,隨后母源抗體會急劇下降,10 周齡左右幾乎下降為臨界值。建議仔豬偽狂犬疫苗的免疫時間為8~10 周齡。5 周齡仔豬免疫偽狂犬疫苗會大大降低免疫效果,原因是受到母源抗體的干擾,因此,在免疫程序設計上一定要避免被動免疫獲得的母源抗體對仔豬主動免疫之間相互抑制。
根據周邊疫情動態決定是否在產前免疫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的母源抗體對1~14 日齡仔豬起保護作用,較少部分對21 日齡仔豬仍有保護作用;由于口蹄疫疫苗應激性相對較大,建議首免在28~35 日齡1 個月后再免一次,其有效抗體可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斷奶仔豬小腸絨毛萎縮和母源抗體急劇衰減是斷奶仔豬最脆弱的時候,此期間忽視斷奶仔豬的精心護理,細菌會乘虛而入,造成仔豬發病甚至死亡,此階段最易感染的細菌性疾病有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沙門氏菌、鏈球菌和副豬嗜血桿菌。所以,斷奶前后對仔豬進行預防性保健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斷奶仔豬所需溫度為30~32℃,因斷奶仔豬采食量少,無法滿足自身的能量需求,當圈舍溫度處于下臨界溫度時,仔豬被感染的風險明顯升高。
仔豬21~35 日齡斷奶期間,平均每天采食0.22kg 飼料,凈能11MJ/kg,消化能15MJ/kg,蛋白質23%,隨著舍內溫度降低,消耗的飼料有所增加,主要用來抗寒。
斷奶后前3~4d 建議用飲水槽飲水,如用乳頭式飲水器飲水,大多數豬需要經歷一天的時間才能喝到足量的水,假如有幾個飲水器不能正常使用,可能有些豬永遠飲不到足夠的水。斷奶第1 周體重6~7kg,每天大約需要1L 水;斷奶第2 周體重8~9kg,每天大約需要1.4L 水;斷奶第3 周體重10~13kg,每天大約需要1.7L 水;斷奶第4 周體重14~16kg,每天大約需要2L 水。
漏縫地板圈舍飼養斷奶仔豬的密度約10kg 體重0.1m2,當保育豬需養至30kg 時,斷奶仔豬每頭需要0.3m2。當飼養密度過大時,皮膚病、呼吸道病、腹瀉等疾病的發病概率升高;生長速度下降;通風時間增多;咬尾和咬耳的惡習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