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719100)
橫山區是陜西省西北部的黃土高原地帶,屬于風沙干旱地區,深山高嶺風沙區人民祖輩靠天吃飯,遇到干旱年頭人們苦苦熬累,一年到頭溫飽問題難以解決。2020 年是我國全面脫貧之年,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橫山區區委、區政府、畜牧部門為橫山區貧困山村農民設置一款適合當地養殖項目——《陜北白絨山羊短頻快實用養殖技術推廣》,徹底改變傳統養羊模式。橫山區委區政府將羊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共存矛盾進行調整,引導養全區養殖場、戶首先從放牧飼養轉變為舍飼養殖,這樣既保護林草發展,也解決羊的飼草問題。大力面向全區18 個鄉鎮推廣舍飼的科學飼養模式和管理技術,率先從橫山、趙石畔、塔灣、雷龍灣、波羅等養殖數量較大鄉鎮倡導育林種草、舍飼養羊模式,3 年中將傳統的放養方式過渡到全區,實現了山羊舍飼養殖模式,大大提升了羊只數量、質量和經濟效益。2020 年全區飼養量突破240 萬只,是1999 年的5.3 倍,比2010 年增長100 萬只左右。
以陜北黑山羊為母本,從遼寧蓋縣引進優良種公羊為父本,經過近30 年的培育形成絨肉兼用型陜北白絨山羊新品種,育成白山羊新品種的產絨量高、毛絨纖維細長、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較強。2002 年4 月通過了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被認定為《陜北白絨山羊新品種》。目前陜北白絨山羊養殖數量推廣面較大,是西北地區養羊業的主打產業,陜北白絨山羊先后被引入寧夏、甘肅、山西等地大力發展,提高當地羊的羊絨產量,也是脫貧致富的主打項目。
陜北白絨山羊是雜交育成的混血兒新型山羊品種,毛絨全身白色,身體勻稱,活撥好動,具有產絨量高、絨纖維細長、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的特點。目前全區白絨山羊飼養量占全市飼養量的1/5,成為陜北白絨山羊新品種的主要育成區和主產區。短頻快羊產業項目是脫貧攻堅戰主攻目標,改變貧困戶養羊只圖數量、不求質量、報酬甚微的飼養模式,培訓養殖戶必須實施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實現每只羊羊絨收入大于飼養成本。橫山區政府加強良種繁育工程建設,組建聯合育種協作機制,狄青原種羊場為18 個鄉鎮推廣良種公母羊,并在趙石畔鄉杜羊圈村、水掌村、橫山鎮馬家梁、曹陽彎村和東南部鄉鎮村組建了10 個陜北白絨山羊核心群,培育絨細度符合高端市場需求的優等絨山羊,加快完善良種羊相關品系系譜,全區發展超細絨陜北白絨山羊養殖,使橫山成為陜西乃至西北地區陜北白絨山羊優質種羊基地。極力推廣兩年三胎繁殖技術,實施羔羊、育成羊、剪毛、抓絨等日常的全程科學飼養管理。
《陜北白絨山羊短頻快項目技術》改變了當地傳統的放牧飼養方式,采取種草圈養飼喂新技術,退耕還林大力發展草產業,極大豐富了飼草資源,目前全區有草地239 萬畝之多,草原站每年要求新增加人工種草23 萬多畝,昔日的黃土高坡已成為今日的綠水青山。使橫山區溝坡植被茂盛,標準圈舍羊成群,群眾養羊積極性大增,既實現了造林種草治沙的目標,又使羊養殖量迅速增長,取得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豐收的效果。在眾多牧草飼料作物中選擇適宜的品種,結合多年牧草技術推廣實踐經驗,根據其當地土壤、氣候、日照、雨水量等條件,粗草以黑麥草、象草、飼用玉米為主;豆科牧草以紫云英、紫花苜蓿為主;葉菜類以菊苣、甜菜為主;菊科、豆科牧草種植面積廣,抗寒、耐鹽堿、耐旱、病害較少,營養期較長,生長速度快,再生能力強,耐刈割,利用周期長,氣溫及水肥條件好的情況下,20d 可刈割1 次,年可刈割4~8 次,畝鮮草產量可達0.6~1.2 萬,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好,是陜北白絨山羊補充粗蛋白質攝入的最佳牧草品種。
今年橫山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羊產業發展的決定》和《關于推進“四個一” 工程的實施意見》,采取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了陜北白絨山羊的發展。
陜北白絨山羊在日常圈養中首先要保持飼喂槽具干凈衛生,飲水新鮮清潔,不喂發霉、變質、有毒的飼料,還要注意適當的補鹽、圈內掛吊食鹽塊讓其自由舔舐,每天補喂1~2 次混合精飼料。羊舍要保持通風、干燥、清潔亮爽,運動場要經常打掃,定期消毒。
做好羊疥癬等寄生蟲的防治,成羊或產后母羊在5 月下旬到7 月月上旬進行藥浴,驅殺體外虱、螨、蜱、蠅蛆等寄生蟲。也可將驅蟲藥拌入飼料中飼喂,殺死體內外寄生蟲和血吸蟲,為保證驅蟲效果,一周后重復給藥一次,春季出生的羔羊可在秋季驅蟲,要嚴格掌握用藥劑量。
“1521” 工程政府一次性支持0.5~1 萬元,幫助有養殖積極性的貧困戶新建成1 個標準化草棚和圈舍,增加能繁母羊50只,改良飼草地20 畝,年存欄羊子120 只,年突破7 萬達10萬元以上。
發展羊產業脫貧攻堅戰成為橫山區貧困村、戶穩定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全區投入了3800 萬元用于貧困村、戶的圈舍新建、改造、草場改良、養殖規模擴大等建設。2019 年全區貧困戶羊子飼養量由3 年前的1.9 萬只增加到10 萬只左右,戶均達到35 只,110 個貧困村,累計有7000 養殖戶受益致富,2000 多貧困戶徹底脫貧。
56 歲的曹明山是比較突出的貧困戶,自2014 年以來,橫山鎮專項資金扶持,政府支持他一萬元建設小型羊場、擴大了種植面積,發展為規模養殖戶,現在不僅脫了貧,還走上了富裕路。曹明山說:“今年準備將存欄羊子規模擴大到200 只左右,幫助小兒子盡快在縣城買房、買車、成家立業。”
橫山區羊肉享有味美天下域名,因為橫山的牧草豐富,有羊只喜愛吃的香草、艾草、地椒草、菊花類飼草,使羊產品味道鮮美、回味無窮。10 年前橫山羊肉產品只在市場的小攤銷售,逢年過節臨近地區吃過橫山羊肉的客戶千里迢迢驅車來市場買羊肉、羊下水,區政府鼓勵市場羊肉小攤販成立香草羊肉品牌銷售公司,投資扶貧貼息款建起6 家香草羊肉制品有限公司,香草羊肉銷售從一家家賣羊肉小攤販成長為年營業額達千萬元,讓橫山羊肉走上養殖、屠宰、分割加工、熟食加工、公司、市場門店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加工、銷售一條龍流程。橫山區香草羊肉制品有限公司還同研究機構合作,拓寬業務建成全國乃至全球連鎖店,打出橫山羊肉的知名度,爭取盡快實現大賣場。
陜北白絨山羊絨毛的長度、細度、絨毛質量在國際上深有影響,橫山羊肉有香飄天下美稱。2010 年橫山羊肉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橫山區每年召開一次陜北白絨山羊展銷會,促進推廣橫山羊絨、羊肉、羊下水產品,2018 年橫山區申請“陜北橫山白絨山羊公用” 品牌注冊,實現統一的品牌系列產品包裝設計,并在寧夏、內蒙、河北、山西等地舉行橫山羊肉產品品鑒會、推介會,極力開拓橫山品牌羊肉市場,保障橫山羊肉質量品牌。
隨著陜北白絨山羊絨毛、羊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橫山香草羊肉價格比普通羊肉每千克漲價2 元左右,就羊肉單項收入比過去增加近1.70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多了近300 元。脫貧攻堅戰“1521” 工程是橫山區在脫貧攻堅戰中摸索出一條適合家庭規模養殖模式,實踐證實是當前經濟效益最好的脫貧致富項目。橫山區2019 年羊子飼養量達近205 萬只,羊產業產值達近15 億元,占畜牧業總產值的約80%,占農業總收入的近45%,全區農民人均收入達近萬元,其中羊產業人均收入達近5000 元,成為我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