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沖吳道軍
(1.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重慶 401329;2.重慶市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 401329)
櫻花是園林植物中重要的觀花植物,也是重慶市春季賞花的重要植物。據報道,櫻花常見病害有根癌病、葉枯病和穿孔性褐斑病[1],但重慶市櫻花近年來多次發生枝枯病,與張宗俠報道的枝干潰瘍病[2]、枯梢病、爛皮病、腐爛病癥狀相似。枝枯病嚴重影響櫻花的開花質量,影響枝條的正常生長,甚至導致枝條枯萎,植株死亡(圖1)。枯枝病病菌主要有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4]、莖點霉屬(Phomopsis)[5,6]、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7]等。國內學者比較了氟硅唑、嘧菌酯、氟啶胺、咪鮮胺、多菌靈、苯醚甲環唑等藥劑[8,9],其中,氟硅唑、嘧菌酯、咪鮮胺、苯醚甲環唑等EC50較低,對枝枯病病原菌的抑制較強。本試驗從重慶市南岸區分離得到的櫻花枝枯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根據文獻和農藥市場情況,選擇5種低毒殺菌劑對其進行室內毒力測定,以期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依據。

圖1 櫻花枝枯病危害狀(整體照)

圖2 櫻花枝枯病危害狀(局部照)
病原菌來源:重慶市南岸區南山植物園櫻花枝枯病嫩枝中分離獲得。
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馬鈴薯200.0g,葡萄糖20.0g,瓊脂15.0g,蒸餾水1000.0mL。
供試殺菌劑具體見表1。

表1 供試殺菌劑統計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10],測定5種殺菌劑對葡萄座腔菌的毒力。用無菌水將各藥劑稀釋成100倍液的母液,按照預設濃度所需的母液量分別加入滅菌的PDA中,充分搖勻后倒入培養皿中,配制成5個不同濃度的含藥PDA平板培養基(100μL·mL-1、20μL·mL-1、10μL·mL-1、5μL·mL-1、2L·mL-1),每個濃度設置3個重復,以無菌水培養基作為對照。
待平板冷卻后,無菌條件下將培養好的葡萄座腔菌,用直徑6mm的滅菌打孔器,從菌落邊緣切下菌餅,置于含藥平板中央,在27℃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5d,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統計數據。
菌絲生長抑制率(%)=[(對照菌落增長直徑-藥劑處理菌落增長直徑)/對照菌落增長直徑]×100%
根據上述公式分別計算不同供試藥劑各濃度對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利用Excel2010軟件計算出各藥劑對應的毒力回歸方程、EC50值及相關系數r。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供試藥劑對葡萄座腔菌菌絲生長的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異。在葡萄座腔菌菌絲生長試驗中,40%氟硅唑的抑制作用最強,EC50值為0.0034μL·mL-1;70%甲基硫菌靈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為0.0427μL·mL-1,45%咪鮮胺和50%多菌靈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而40%苯醚甲環唑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值為36.8184μL·mL-1(見表2)。

表2 5種殺菌劑對葡萄座腔菌的毒力回歸方程
葡萄座腔菌能引起松樹枝梢病、楊樹潰瘍病、桃樹流膠病和櫻花枝枯病等病害[2],也是許多木本植物和果樹的重要病原菌[11,12]。室內藥效試驗表明,5種藥劑對櫻花枝枯病菌葡萄座腔菌有一定防治效果,40%氟硅唑表現出最佳抑制效果,70%甲基硫菌靈、45%咪鮮胺和50%多菌靈對葡萄座腔菌有一定抑制作用,40%苯醚甲環唑的抑制作用最弱。氟硅唑作為廣譜殺菌劑,同時也是有機硅類殺菌劑,也屬三唑類內吸性殺菌劑,可防治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和半知菌類真菌,曾爾玲等用40%的氟硅唑乳油防治藍莓枝枯病、EC50為0.0025g·L-1,與本試驗中氟硅唑的毒力都較高,說明氟硅唑在葡萄座腔菌枝枯病和擬盤多毛孢枝枯病的防效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復配藥劑也是防治枝枯病的一種趨勢,如,利用75%苯醚甲環唑·咪鮮胺猛鹽可濕性粉劑防治枝枯病,防效可達到75.0%~79.5%。為提高防效,可將氟硅唑與苯醚甲環唑等高毒力藥劑進行復配。
由于櫻花苗木根系既不耐澇,也不抗旱,應加強苗木管理,及時剪除病梢枯枝,清除雜草,并集中銷毀,減少病菌和蟲卵。加強園藝防治,有助于提高防效。枝條萌芽前應注重防治病害,可采用涂抹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對植株進行噴霧,也可以于早春在櫻花枝干上涂抹石硫合劑,預防枝枯病的發生。
葡萄座腔菌致病力有差異,本次試驗所采用的南山植物園樣品致病力有差異,不同品種的櫻花呈現的抗病性有差異,對于藥劑篩選的要求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