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福鼎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福建 寧德 355200)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濱水區中的濱河景觀蘊含著豐富多樣生物。在以往的城市濱水區景觀建設中主要注重水利建設而忽略了濱水區生態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河道渠化、硬化,進而使城市河流水環境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且這種設計缺乏濱河景觀的生態性設計,不能夠保證濱河景觀生態性設計效果可持續性的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濱河景觀環境現狀質量已經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使用。生態化設計在城市濱河景觀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城市生態環境維護和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項目場址位于福鼎市桐山溪東岸,桐山大橋以北、普后大橋以南段。項目規劃總面積68729m2,其中文化主題區30357m2,健身休閑區7312m2,生態綠洲區31060m2;總綠化種植面積31345.22m2。主要建設內容:生態綠洲區有親水木棧道、水生植物種植等;健身休閑區有貝殼亭、花池等;文化主題區有水景瀑布、文化群雕、耐水綠地等。項目總投資估算為5259.00萬元,其中,建安工程費用為4606.00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為402.57萬元,基本預備費250.43萬元。
福鼎市地處福建省東北部,位于N26°55′~27°26′,E119°55′~120°43′,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依山面海、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福鼎市春秋短、夏冬長,為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豐富、氣候溫和、全年日照充足。主要災害性天氣有臺風、洪澇、干旱、大風、龍卷風及冰雹等。多年平均氣溫為16.8℃,全年最低氣溫在1月份,平均為7.5℃,極端最低氣溫為-4.3℃;全年最高氣溫在7月份,平均為28.2℃,極端最高氣溫為40.6℃。區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878mm,平均雨日176d,降雨在年內分配不均,80%集中在4—9月份的梅雨季和臺風雨季,10月—翌年4月為干旱期;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894mm。
根據地震劃分線,本地區屬東南沿海2級震區,地震強度和頻率較弱,遠揚地震及影響是本地區的主要震害特征之一,接近3級地震區,建筑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六度,地震加速度為0.05g。
項目場址西側臨桐山溪,東側臨104國道,交通十分便利,滿足施工運輸要求。該項目的水源由城區給水管網供水,電源由城區電網供電,供水、供電能滿足項目施工用水和用電的要求。
桐山溪西岸沿街集中了辦公樓、酒店、居民小區。西岸上游為已建成的鼎文化公園,下游為正在建設的江濱西路公園。
桐山溪東岸有多處點狀分布的城市綠地,包括歷史悠久的烈士陵園,下游為已建成的江濱公園一期以及待建的江濱公園二期。本項目位于桐山大橋以北、普后大橋以南段,目前除普后大橋以南約1220m這一段為河灘、雜草外,其余均為人工草坪和水泥或大理石場地。
福鼎市桐山溪是福鼎的母親河,見證了福鼎的成長與發展,曾經泛濫成災,而今堅固的防洪堤使人們能夠閑庭信步,桐山溪亦成為靈動之水。
生態綠洲區以生態濕地為主體,展現生態景觀。注重防洪設計,維護自然生態,發展和諧城市。
健身休閑區主要以運動和休閑為主題,屬于開放性的構建空間,其主要功能是為居民創造強身健體,親近自然的空間。
文化主題區完美的呈現出了福鼎福祉鼎盛之地的氛圍,同“靈性山水”的主題相呼應。其通過營造人文氣息,為人們提供了解福鼎、熟悉福鼎、喜愛福鼎的窗口。
桐山大橋至彩虹橋為文化主題區,彩虹橋往北約300m段為健身休閑區,彩虹橋以北約300m處至普后大橋段為生態綠洲區,如圖1所示。

圖1 功能分區圖
3.3.1 生態綠洲區
3.3.1.1 親水木棧道
如圖2所示,采用水泥仿木材質,凌駕于水面之上,順應岸線變化,蜿蜒穿行于水生植物種植區中,產生行走在綠意蔥蘢之間,腳下江水拍岸叮咚作響的效果。

圖2 生態綠洲詳圖
3.3.1.2 水生植物種植區
沿防洪堤先做拋石處理,拋石之間種植水生植物,選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濕生植物等,采用自然生態式種植,形成植物高低錯落、變化豐富、生態自然的效果,是魚蟲、白鷺棲息的良好環境。
3.3.2 健身休閑區
3.3.2.1 貝殼亭
呼應區域主題,與對岸遙相呼應。采用貝殼造型,既能為其后側設置的大看臺遮陽,同時在立面上增加空間層次,為冬泳愛好者提供健身、比賽的場地,同時也是節慶表演的一個良好的舞臺。
3.3.2.2 山影花田
防洪墻上部以混凝土仿木花池層次組合,營造靚麗的景觀氛圍,增加綠量,彌補下部不能種植大量植物的不足。
3.3.2.3 山水一色
防洪墻下部以混凝土壓膜的方式,融山、水、魚、鳥等圖案以立面之上,提升其景觀觀賞性。
3.3.2.4 廣場中心
廣場中心以“天圓地方”造型為鋪裝圖案,其上設置可移動花缽,種植觀賞小喬木,洪水季節可將其移植安全區域,彌補了不能種植喬木的缺點。
3.3.2.5 耐水綠地
采用植草格對草坪進行加固。
3.3.3 文化主題區
3.3.3.1 靈性山水
靈性山水由福鼎特色資源“山、水、文化”而來,打造氣勢磅礴而又充滿人文氣息的景觀區域,以層次錯落的堆疊景石象征太姥山的氣魄,以組合疊水展現桐山溪的靈動,之上的摩崖石刻體現了福鼎深厚的文化底蘊。
3.3.3.2 文化群雕
靈性山水組合景觀的上部局部做挑平臺,結合人行道,形成文化群雕的空間區域,以地域原石組合,其上雕刻福鼎的歷史淵源、神色傳說、特色文化圖案等。
3.3.3.3 疊浪戲魚
將現狀駁岸做小范圍打破,引入溪水,人們拾級而下,形成趣味互動空間,是滿足人們嬉水戲魚的互動功能區域。
3.3.3.4 福鼎畫廓
位于疊浪戲魚中央區域,以魚為主題,配合水、茶等篆體文字的大型地雕圖案,滿足人們在較高處俯瞰欣賞景色的需求。
3.3.3.5 山影花田
防洪墻上部以混凝土仿木花池層次組合,營造靚麗的景觀氛圍,增加綠量,彌補下部不能種植大量植物的不足。
3.3.3.6 山水一色
防洪墻下部以混凝土壓膜的方式,融山、水、魚、鳥等圖案以立面之上,提升其景觀觀賞性。
3.3.3.7 廣場中心
廣場中心以“天圓地方”造型為鋪裝圖案,其上設置可移動花缽,種植觀賞小喬木,洪水季節可將其移植安全區域,彌補了不能種植喬木的缺點。
3.3.3.8 耐水綠地
采用植草格對草坪進行加固。
在具體施工的過程當中,本項目會產生部分廢水,也會在施工過程中產生少量的揚塵及運輸車輛廢氣排放。而在施工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建筑垃圾,這些建筑垃圾包括在施工時所產生的廢水、泥漿、廢沙土、廢鋼筋以及施工人員在現場所遺留的生活垃圾。其中,使用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食品包裝袋、廢紙等。
4.2.1 污水處理
由于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當中包含污物、泥沙,無法直接將其排放出去。所以,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加大對于污水的處理力度,并建設攔污設備,避免污水破壞環境。
4.2.2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單位上的施工設備所排放出來的各種廢氣及污染物,需要達到國家的排放標準。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揚塵地,因此需要適當灑水將塵土降下去。
4.2.3 固體廢棄物治理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通常都是建筑垃圾,主要包含廢沙土、廢鋼筋、廢石料以及廢木料等,施工單位應及時對這些建筑垃圾進行清掃和處理。
在使用階段應當選用保潔容器設置成分類收集系統,然后再對廢棄紙張、鐵制品進行回收再利用。在此需注意,對于那些不能利用的廢棄物,應當將其集中處理,再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最后送到福鼎垃圾處理場所進行處理。
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對于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來源于多個方面。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對大氣環境、自然生態、水環境以及交通運輸方式等所造成的影響,屆時將以環保專題研究的結論為依據,指導設計和施工。
項目的建成既是廣大人民群眾一個休憩、社會文化活動的場所,又是城市居民接觸自然、走進自然的理想場所。不僅有利于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整體素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在改善環境污染狀況、有效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等方面都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項目建設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生態功能,對城市中的居住環境和生態質量進行改善。在滿足城市居民享受綠色生活的同時,也能夠為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賦予生機,為城市建設增添光彩,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
對那些有可能對項目產生影響的社會因素進行識別并排序,然后再選擇影響力相對較大一些的社會因素進行預測。
5.2.1 項目前期風險
項目場地現狀除部分為河灘、雜草外,其余大部分為已建成的人工草坪,不存在征地、拆遷等問題,不會影響當地社會安定。
5.2.2 建設期風險
項目施工期間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噪聲、揚塵。但本項目場址位于桐山溪邊,與周邊的民房有一定的距離,且工程內容主要為綠化、景觀工程,因此,其噪聲和揚塵對居民的影響不大。
5.2.3 使用期風險
本項目是桐山溪東岸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理想的休憩、健身、社會文化活動場所,滿足城市居民接觸自然、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享受綠色的需求,是一項順民心、得民心的工程,只要注重社會治安管理和環境衛生維護工作,使用期基本無社會風險因素。
伴隨著國民品味的不斷提升,在今后的綠道設計理念當中,像福鼎市桐山溪河岸改造工程這樣具有新功能和新觀念的設計理念將會有著更為廣泛的社會需求。所以,采取何種措施才可以從整體上協調好新功能同新形式之間的融合,打造出獨具人性化的城市設計景觀,實現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成為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對于園林工作者們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