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營 靳振偉 趙杰 陳建輝(河南省項城市中醫院介入科 項城466200)
大隱靜脈曲張為常見血管病變,占下肢靜脈曲張的90%左右,主要表現為淺靜脈曲張、患肢疼痛腫脹等,嚴重者下肢皮膚出現營養障礙,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1]。高位結扎剝脫術是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重要手術方法,手術熟練度高,療效穩定,但切口較大,術后恢復較慢。超聲引導和X 線造影技術定位下射頻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是一種微創術式,且在超聲、X 線引導下進行,手術操作準確度高。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7~71 歲,平均(49.12±10.36)歲;病程3~25年,平均(13.85±4.26)年;高血壓病12例,糖尿病4例;CEAP 分級:C2 級10例,C3 級9例,C4 級13例,C5 級8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8~70 歲,平均(48.79±10.14)歲;病程3~27年,平均(13.11±4.75)年;高血壓病13例,糖尿病4例;CEAP 分級:C2 級10例,C3 級8例,C4級14例,C5 級8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病程、年齡、CEAP 分級)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大隱靜脈曲張診斷標準[2];不同程度下肢淺靜脈曲張;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血栓病史;髂靜脈受壓;手術禁忌證。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行高位結扎剝脫術。用標記筆標記全部曲張靜脈走行,腰麻,取平臥位,消毒鋪巾。腹股溝韌帶下卵圓窩處作4 cm 左右斜切口,暴露大隱靜脈末端,切斷結扎。內踝作1 cm 左右縱切口,游離大隱靜脈并結扎,患肢抬高45°,1 min 后放平,在股切口處離斷、結扎大隱靜脈末端。在踝切口處插入靜脈剝脫器,至腹股溝并固定。用尖刀在標記處作小切口,分離曲張靜脈,并結扎。依此法處理所有散在曲張淺靜脈。自腹股溝切口抽拉剝脫器,剝脫大隱靜脈主干,膝部及股骨中段加壓。縫合各切口,然后加壓包扎。
1.3.2 觀察組 行超聲引導和X 線造影技術定位下射頻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術前8 h 禁食,術前30 min 肌注苯巴比妥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44021888)0.1 g,射頻閉合治療前肌注鹽酸哌替啶注射液(國藥準字H42022074)50 mg。患者取站立位,用標記筆在彩超引導下標記全部曲張靜脈走行。患肢遠端淺靜脈注入造影劑,顯影后,超聲造影定位下選擇最佳穿刺點,局部麻醉。射頻消融大隱靜脈主干部位,經皮穿刺患肢膝部大隱靜脈主干,放置6F 導管鞘,接近隱股靜脈l cm 處放置6F 射頻導管,導管進入大隱靜脈迂曲時,以微導管引導,插入射頻導管,膝關節下部扎止血帶,排空大隱靜脈血液。導管至病變位置后,開啟射頻導管,再次確認照射部位,進行射頻消融。抽出鞘管,加壓包扎。曲張靜脈多點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0445),抽取聚桂醇2 ml,抽取8 ml 空氣,反復抽吸混合。取坐位,大腿根部扎止血帶,超聲引導下曲張靜脈多點注射聚桂醇,單腿用量原液<10 ml。術后抬高患肢制動,48 h 后逐漸恢復活動,術后7 d 用彈力繃帶包裹,然后換穿彈力襪4~8 周。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明顯緩解,淺靜脈曲張消失;好轉: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有所好轉,淺靜脈曲張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準[3]。總有效=治愈+好轉。
1.5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2)對比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3)對比兩組術后CEAP 分級。(4)對比兩組并發癥(切口感染、皮下血腫、靜脈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0%較對照組的85.00%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術后CEAP 分級對比 兩組術后CEAP分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CEAP 分級對比[例(%)]
2.3 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對比(±s)

表3 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切口長度(cm) 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4040 tP 31.46±5.2744.89±7.209.520<0.0015.41±0.869.32±1.4714.520<0.0014.21±0.697.58±1.3214.310<0.001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0%較對照組的22.50%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大隱靜脈曲張多由于大隱靜脈血管內壓力較高、靜脈壁彈性較差、瓣膜缺陷引起[4]。此外,長期站立、體質量超重等也可引起大隱靜脈曲張。除穿彈力襪、彈力繃帶等保守治療外,臨床常進行手術治療。多項研究指出,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具有良好治療效果,但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多[5~6]。而超聲引導和X 線造影技術定位下射頻閉合術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大隱靜脈曲張,術前采用超聲引導定位,射頻消融、聚桂醇注射準確,術中X 線造影定位,可準確調節射頻消融溫度及聚桂醇使用量,減小創傷,產生良好治療效果。超聲引導定位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復發率[7]。此外,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結合了射頻閉合術與泡沫硬化劑的治療優勢,射頻消融在治療大隱靜脈曲張主干方面效果突出,但不便于治療小腿散在曲張靜脈,而泡沫硬化劑多點注射治療遠端曲張靜脈具有良好效果,射頻消融可凝固靜脈壁內膜及膠原纖維,閉塞血管,使其永久性纖維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的85.00%,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P<0.05),提示與高位結扎剝脫術相比,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療效顯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高位結扎剝脫術相比,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患者,手術切口小,時間短,利于患者康復。綜上所述,與高位結扎剝脫術相比,雙聯雙合法介入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療效顯著,手術切口小,時間短,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具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