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素 王小利 江霞 李瑋
(1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院兒科 洛陽471000;2 河南省中醫院兒科 鄭州450002;3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人民醫院兒科 中牟45145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導致的急性肺間質病變,臨床多表現為呼吸急促、肺部啰音等,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不僅會累及全身器官,嚴重者還會發生死亡,這給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舒菊娟等[2]學者的研究表明,采用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湯聯合西藥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患兒的效果顯著。我院采用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湯聯合西藥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患兒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患兒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1~14歲,平均(7.5±1.4)歲。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3~14 歲,平均(7.5±1.7)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痰熱閉肺證”診斷標準;(2)患兒經胸部X 線片證實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炎性改變,經病原學檢查確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3)患兒家長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兒具有較高的依從性。排除標準:(1)患兒家長拒絕參與此次研究或中途退出;(2)患兒資料不完整;(3)患兒對此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64771)10 mg/kg+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1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處方:蟬蛻4 g、姜黃5 g、酒大黃3 g、麻黃8 g、苦杏仁12 g、石膏10 g、桔梗5 g,半夏、僵蠶、甘草、陳皮各6 g。加減:咳嗽者加蜜紫菀6 g、款冬花3 g;便秘者加火麻仁3 g、枳殼2 g;氣喘者加葶藶子4 g、白果2 g;痰多者加全瓜蔞5 g、浙貝母4 g;納差者加焦神曲5 g、焦麥芽5 g、焦山楂3 g。水煎30 min,取湯汁300 ml,口服,早晚各1 次,150 ml/次,連續用藥1 周。
1.4 觀察指標 (1)療效,分為4 個等級,即痊愈,患兒體溫恢復正常,肺部啰音徹底消失,CT 檢查肺部無陰影;顯效,患兒體溫明顯下降,肺部啰音基本改善,CT 檢查肺部陰影基本消失;有效,患兒體溫有所下降,肺部啰音有所改善,CT 檢查肺部陰影有所減小;無效,患兒體溫、啰音均無明顯改善,CT 檢查肺部陰影沒有減小,甚至變大[3]。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記錄兩組患兒咳嗽、發熱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3)觀察兩組患兒皮疹、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15%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觀察組發熱、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s)
組別 n 發熱消失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對照組觀察組5252 tP 5.78±1.952.41±0.6211.8760.0009.27±2.272.42±0.5321.1900.00012.46±2.453.83±1.1423.030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肺炎支原體肺炎通常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呈間質性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改變,支原體的體積大小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屬于生物界體積最小且能夠獨立存活的微生物。支原體在進入人體呼吸道后,能夠與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緊密的黏附在一起,所釋放的有害物質給兒童肺部以及其他組織器官造成了嚴重損害[4]。
肺炎支原體肺炎歸屬于中醫學“肺炎喘嗽、外感熱病”范疇。由于小兒各項組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形氣不足,極易遭受外邪的侵襲,特別是在遭受侵襲后容易發生痰熱膠結、肺部經絡阻塞不暢,形成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5]。目前,臨床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多采用阿奇霉素,但療效不夠理想。升降散作為溫病的名方,具有開窗散熱、調理氣機升降、涼血散瘀以及補益臟腑的效果,通常用于治療“表里三焦大熱”患者,病情嚴重或較輕者都適用。麻杏石甘湯記載于《傷寒論》一書中,是治療邪熱壅肺證的重要方劑,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湯中,蟬蛻具有疏散風熱、利咽的效果;姜黃味辛、苦,能夠起到降血脂、抗炎的作用;酒大黃可起到利濕退黃、瀉熱通便、解毒消癰的功效;麻黃具有利水消腫、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苦杏仁可起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作用;石膏具有斂瘡生肌、收濕以及止血的功效;桔梗可以止咳祛痰、治療失聲、治療肺癰;半夏可起到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的作用;僵蠶味咸、辛,性平,能夠起到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作用;陳皮味苦、辛,性溫,能夠起到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炙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調和諸藥的效果。諸藥合用具有開窗散熱、調理氣機升降、鎮咳、平喘以及調節免疫功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湯聯合西藥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可以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