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 蘇智勇 王濤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鄭州450003)
口腔頜面部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導致口腔軟硬組織、面部發生損傷,治療不及時會引起面部功能障礙,影響外形美觀度及生活質量[1]。臨床上多采用傳統頜間結扎固定術治療,能明顯改善面部功能,但手術創傷大,易發生骨折愈合不佳、咬合困難等并發癥,且近年來人們對美觀的要求逐漸提高[2]。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是新型手術治療方式,是將微創技術與內固定術合理結合,創傷小,療效顯著,且能滿足美觀需求[3]。本研究選取我院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符合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34例,按照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7例。對照組男9例,女8例;年齡21~68 歲,平均(46.84±9.74)歲;骨折類型:3例Le Fort Ⅰ型、8例Le Fort Ⅱ型、6例Le Fort Ⅲ型;骨折原因:8例車禍、5例高處跌落、4例擊打。觀察組男10例,女7例;年齡20~67 歲,平均(45.24±9.85)歲;骨折類型:3例Le Fort Ⅰ型、7例Le Fort Ⅱ型、7例Le Fort Ⅲ型;骨折原因:9例車禍、4例高處跌落、4例擊打。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骨折類型、骨折原因)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口腔全頜曲面斷層攝影檢查、頭顱CT 檢查、正側位X 線檢查等確診為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嚴重感染性疾病;有口腔頜面部骨折史。
1.3 治療方法 兩組術前均檢查確定骨折部位,評估患者病情,結合其年齡、體質量選擇合適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1.3.1 對照組 采用傳統頜間結扎固定術治療,常規消毒麻醉,根據骨折部位選擇手術切口位置,對合骨折斷端,利用鋼絲進行結扎內固定。術后觀察生命體征,根據恢復情況實施牽引治療。使用繃帶進行加壓包扎5 d 左右,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3.2 觀察組 采用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治療,常規麻醉消毒,根據影像學檢查制定手術方案,由骨折部位確定切口與入路,盡量保證隱蔽。充分暴露骨折線,調整骨折斷端,復位理想后,采用微型鈦板進行內固定處理,其大小與面積根據骨折部位與創面大小選擇,鈦板與骨面緊密貼合,利用微型電鉆在下頜骨上鉆孔,且鉆孔時使用生理鹽水冷卻,用鈦釘與鈦板進行固定,術后采用頜間結扎術輔助固定骨折部位,復查咬合和張口情況,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關閉切口。使用繃帶進行加壓包扎5 d 左右,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 (1)兩組手術效果(Ⅰ期愈合率、固定未移動率、外觀恢復率、咬合恢復率)。(2)手術前、手術2 個月后兩組生活質量,采用自制生活質量量表評估,經預實驗,本問卷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為0.88,效度系數為0.82,包括咬合功能、美觀程度、心理狀態、言語功能4 個方面,每個方面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3)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切口感染、骨折延遲愈合、骨折愈合不良、神經麻痹)。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 兩組Ⅰ期愈合率、咬合恢復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固定未移動率、外觀恢復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手術前,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2 個月觀察組咬合功能、美觀程度、心理狀態、言語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s)
言語功能手術前 手術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咬合功能手術前 手術后美觀程度手術前 手術后心理狀態手術前 手術后1717 tP 35.26±5.4634.75±5.260.2770.78395.26±3.5678.36±6.879.005<0.00138.96±7.2637.49±6.840.6080.54891.25±5.1480.56±6.255.447<0.00144.62±4.6345.68±5.200.6280.53585.26±8.5674.26±7.014.099<0.00132.05±4.2533.15±4.160.7630.45192.36±6.5872.69±6.988.455<0.00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1例切口感染,對照組1例切口感染、1例骨折延遲愈合、1例骨折愈合不良、1例神經麻痹。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88%(1/17),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3.53%(4/17),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35)。
口腔頜面部骨折是臨床常見創傷性疾病,近年來發生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該病會影響咬合功能,導致面部畸形,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與身體健康,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4]。
傳統頜間結扎固定術是利用鋼絲結扎進行內固定治療,具有一定療效,但創傷大,對咬合、言語功能影響大,術后易發生感染、骨折愈合不良等并發癥,臨床應用受到限制[5]。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是一項新的微創技術,應用于骨折療效確切,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固定未移動率、外觀恢復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折手術效果顯著。分析其原因為:(1)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是采用鈦釘、鈦板等金屬材料固定,塑性功能理想,與骨折處貼合效果好,能提高骨折處固定性,降低移動率,促進面部形態、頜骨功能恢復;(2)鈦金屬對人體較為安全,無副作用,短期內無須取出;(3)采用微創技術,造成創傷較小,有利于縮短康復時間[6]。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2 個月觀察組咬合功能、美觀程度、心理狀態、言語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折手術能提高生活質量。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通過減少固定移位發生,頜骨骨折部位愈合良好,且鈦金屬生物相容性好,對機體健康影響小,能降低術后感染、神經麻痹等并發癥發生,并能保證外貌的美觀程度,緩解心理壓力,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7]。手術過程中切口入路選擇應注意:髁突部位骨折應選擇耳屏處;眶下壁部位骨折應選擇眼瞼下方;低位處如下頜骨等骨折應選擇前庭溝;開放性骨折應再根據創口位置、尺寸進行選擇,以不偏離骨折線為準。綜上所述,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折手術效果顯著,能提高生活質量,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