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南陽473005)
腦梗死為神經內科的常見病之一,約占全部腦血管病的60%[1],是指因腦血管閉塞或破裂誘發局限性或全腦功能損害的臨床綜合征,病情危重兇險,患者預后極差。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方案較多,包括藥物療法、針灸或物理療法等,其中高壓氧作為一種物理療法現已廣泛應用于腦梗死的治療,可有效調節腦部氧分壓,促進腦內血流平衡,有利于受損腦細胞的修復[2]。但高壓氧療法只注重軀體損害的修復,往往無法改善患者發病后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因此康復治療也無法更好地貫徹執行。而個性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并結合神經外科、康復科、護理等多個學科的努力實現一體化、細致、有針對性的護理,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3]。目前國內就高壓氧聯合個性化護理在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中的應用鮮有報道,故本研究就此展開前瞻性臨床研究,旨在為后續此類治療實施可行性奠定實踐基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118例,均符合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4],且經影像學檢測確診。納入標準:(1)病程2~6 周;(2)未合并其他系統復合損傷;(3)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經溶栓治療或腦干出血手術治療后,再次發生腦梗死者;(2)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傾向者。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入院順序將118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59例。研究組男32例,女27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7.39±10.20)歲。對照組中男34例,女25例;年齡42~75 歲,平均年齡(57.90±12.13)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按照醫囑完善相關檢查,同時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吸氧、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調節起居、避風寒以及低鹽低脂飲食等。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高壓氧聯合個性化護理。(1)高壓氧具體相關參數如下:壓力0.2 MPa,加壓20 min,減壓20 min,穩壓時面罩吸氧40 min,間隔休息5 min,1 次/d,每周氧療5 d。(2)個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個性化心理護理:認知行為訓練,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治療疾病的信心,并指導其練習控制集中想象,通過自我調節減少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心理放松訓練,通過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制定個體化心理指導,同時通過物質、榮譽、情感、關注、贊同等方式來激勵患者,減緩抑郁和焦慮的癥狀,使患者擁有積極的心理狀態。睡眠護理措施:構建整體舒適護理模式,改進患者睡眠,即正確擺放患者偏癱肢體,協助患者翻身活動,并進行肌肉按摩,干預時間為20~30 min/次,2 次/d,讓患者神經組織和病變組織蘇醒。飲食營養指導:飲食應在保證攝入能量不低于25~30 kcal/(kg·d)、蛋白質1.0~1.2 g/(kg·d)的基礎上,選擇易消化、易吸收的清淡飲食??祻椭笇В褐w功能訓練,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后,應該盡早安排肢體的功能訓練,如主動與被動鍛煉(如跟膝脛踝運動、屈伸關節及反射性抑制活動等),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實時增加或減少運動量,逐步恢復自理行為能力,爭取早日融入正常生活;語言訓練,鼓勵患者由簡單發音練習,過渡到字句和語言交流。理療治療:電腦中頻電治療是患者病情穩定后的跟進治療方案,可對運動功能、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的改善作用,促進患者機體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不良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及血清指標。采用Barthel 指數(BI)和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QOL-BREF)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不良心理狀態進行評價,評估工作均由2 位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康復醫師共同完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GFAP)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良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HAMA、HAMD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HAMA、HAMD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心理狀態比較(分,±s)

表1 兩組不良心理狀態比較(分,±s)
HAMD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HAMA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5959 tP 15.69±2.2815.30±2.590.870.399.30±1.3111.50±2.496.010.0015.29±2.5815.39±2.600.210.838.40±2.4910.30±2.504.140.00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BI、QOL-BREF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BI、QOL-BREF 評分均較治療前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QOL-BREF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BI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5959 tP 47.79±6.4046.70±6.230.940.3583.49±8.6070.29±6.519.550.0043.09±4.3842.87±4.190.290.7861.90±6.6052.18±5.498.700.00
2.3 兩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NSE、GFAP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NSE、GFAP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μg/L,±s)

表3 兩組相關血清指標比較(μg/L,±s)
GFAP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NSE治療前 治療后5959 tP 42.50±4.3141.76±4.230.940.3515.50±2.6121.09±3.1910.420.001.42±0.391.40±0.410.270.790.51±0.090.87±0.308.830.00
大部分腦梗死患者出院后均會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心理或情感障礙,由此引發的嚴重活動受限、疼痛以及負性情緒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而單純依靠藥物和常規護理,很難達到最佳康復效果[5]。因此,如何有效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生存質量是目前醫療衛生機構亟須解決的問題。近年來,以高壓氧為代表的物理療法已逐漸廣泛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并已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其治療優勢在于可調節血腦屏障通透性,并能夠提升血氧分壓和血氧含量,改善腦組織缺氧缺血狀態,利于微循環恢復[6]。腦梗死這一應激事件多會造成患者拒絕交流、不配合治療等,負性情緒也由此產生,而長期處于負性情緒中的患者治療效果也會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患者從主觀上提高對腦梗死自護能力的信心及動力。為此,本研究采用在高壓氧基礎上結合飲食指導康復指導、改善睡眠、心理護理等一系列系統、規范的個性化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生活質量及不良心理狀態均較對照組得到更為顯著的改善。由此可見,運用個性化護理方法從調理患者內外因素入手,再結合高壓氧等物理療法,既能夠有效促使患者及家屬積極、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NES 為烯醇化酶,主要由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正常情況下,在人體血清中的表達偏低,但腦梗死發生后,可誘發機體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外周血NES 含量持續上升,因此NES 能夠特異性監測腦梗死的病情變化,亦可用以評價治療效果和預測復發情況。GFAP 是星形膠質細胞的主要成分,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腦梗死發生,星形膠質細胞損傷過度活化,故而其能作為局部腦損傷的標記物。本研究發現,高壓氧聯合個性化護理可減輕神經細胞損傷,改善腦部微循環。分析原因在于,個性化護理模式摒棄以往常規護理的單調性和機械性,并以平衡患者心理狀態、加速康復進程、提高生活質量為預期目標,更加鞏固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從而使高壓氧的治療效果得到提高。綜上所述,高壓氧聯合個性化護理可提高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負性情緒,降低血清NSE、GFAP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