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平
摘 ?要:本文基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定位,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對系統化的文言實詞教學方法提出幾點淺顯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教學方法
文言實詞是文言文閱讀中的重要內容,而初中階段正是打好基礎,形成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其內容龐雜、種類繁多等特性,使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也因此,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學策略勢在必行。
一、合理規劃教學內容
(一)理清教學重點
理清文言實詞教學的重點首先就要摒棄對教參書籍的過度依賴,由于文言實詞屬于古漢語知識類,所以教師必須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來將課文中擔當有句子主要意義成分以及較難理解的詞匯進行圈點和標注,以《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性工具書作為參考依據來進行深入研究,以求對教材文本中的實詞有一個全面且清晰的把握。其次,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絕不能以自身體驗來代替學生的感受。因此要多加詢問,結合長期的教學經驗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具體包括學生現有的文言知識儲備、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夠明確考慮到實詞當中究竟哪些是學生可以依靠已有經驗來自主完成理解的,又有哪些是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還有哪些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等等。
(二)把握教學深度
對于一些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實詞,教師要妥善處理其教學深度,過淺則會流于表面,學生疏于掌握,過深則又會過于復雜,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范圍。因此,只有深入淺出,把握好教學的深度才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詞義辨析方法加以掌握。一般來說,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與詞類活用兩種現象是教學的難點,教材中不僅沒有較為詳細的注解,而且學生也很難靠已有經驗來進行消化。例如,“絕”一字,其為會意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因其本意為“把絲弄斷”,故由此可以引申為“斷、阻斷、斷絕”等義。如《三峽》中“沿溯阻絕”。由“斷”還可以引申出“竭、盡”之義,如《莊子·漁夫》中“疾走不休,絕力而死”就表示力氣耗盡。還可以引申出“盡頭”,抽象化為表示高程度的副詞,即“極、非常”,如“絕巘多生怪柏”指的就是極高的山峰。在“極”的基礎上還能夠引申出“高超,絕妙”之義,如“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斷絕”也可以引申出“停止”,如“蟬則百叫無絕”等。理清各義項之間的關聯與異同,是建構詞義網絡,掌握詞義發展規律以及有效辨析的關鍵。
二、系統優化教學方法
(一)啟發引導激趣
文言實詞教學絕不能就詞論詞,而是要注重啟發引導,帶領學生一同去到文本情境當中挖掘字詞的魅力,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產生欲望,展開更加深入的學習。有很多文言實詞看似淺易,但卻寄托了作者豐富的情思,甚至蘊含著文本的主題。例如,《答謝中書書》中“猿鳥亂鳴”的“亂”表示的是猿與鳥的鳴叫聲,此起彼伏,所以很明顯這是貶詞褒用,旨在表現大自然中生命無序自由的狀態。再如,“沉鱗競躍”的“競”,原本寫作“競”,是會意字,意為兩個人競逐,所以本以為比賽或角逐,那么此處的意思是表現水底魚兒競相躍出水面,僅一字便將生命的活力和靈動表現了出來。而與此同時,也應該借此二字看到作者想要表達的自身對于世俗的厭棄,欲娛情于自然山水之間的怡然自得。
(二)合作探究強化
逐字落實和逐句翻譯的傳統教學方式極易造成課堂教學偏向知識傳遞的模式,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得到激發。也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嘗試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結合課前的預習作業來進行自主查閱,借助工具書及相關資料梳理字詞,捋順文意,將一些較難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留到課堂中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對于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問題征集來集中進行講解。如此既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枯燥翻譯,也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更加注重實效,令學生意識到團結合作的價值。長此以往,學生會在活動中獲得一定程度的勝任力,而這種勝任力也會逐漸轉變為保持興趣的動力。
(三)聯系生活遷移
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其表達方式與現代語言之間的差異過大,而且加上現代生活中的使用率并不高以及繁雜的詞義,使得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對此教師要善于通過遷移來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以拉近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的距離。例如,“月色入戶”的“戶”就可以聯系到“戶外運動”,明白指的就是房間和室內,句義也就順勢而出,即“月光照進了屋子里”。再如,“不以疾也”中的“疾”,本意是指“快”,是名詞活用形容詞的形式,教師可以聯系“眼疾手快”來讓促進學生的遷移,實現詞類活用。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中過多關注文言文實詞的工具性,使得文言文教學更多地變成了文本翻譯,對于實詞的靈活運用以及教學內容的深入挖掘反而不到位。也因此,教師應當重塑教學觀念,完善文言文閱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清具體文本中的教學重點,把握教學深度,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內部動機,強化其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顧寧靜.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9.
[2]曹鑫華. 以興趣為主導的初中文言實詞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3]李珍偉.初中文言文之翻譯重點字句方法指導[J].新高考(升學考試),2017(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