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坤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課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重視。但在農村高中學校,大部分師生都將重點放在課內文章的教學上,忽略了課外閱讀的作用,將考試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盡管部分教師想要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但由于農村高中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差、資源不足、學生主動性低等原因,難以將想法落到實處。課外閱讀量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文化素養發展息息相關,是高中語文課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結合農村高中的實際特點,對提高課外閱讀實效性的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高中語文;課外閱讀;實效性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多樣化的渠道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中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形成個性化的評價。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已然是高中語文課程中必要的組成部分。作為農村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進與革新。
一、師生共讀,凸顯課外閱讀主題
在農村高中教學中,許多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的意識,在平時很少閱讀課本之外的內容。而有些學生雖然具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在平時會自發地閱讀一些課外的文章或材料,但這種閱讀行為具有較強的隨意性,缺乏明確的閱讀學習目標,在閱讀量和深度上得不到保障。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共讀,與學生一起選擇閱讀的內容,并及時交流閱讀心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外閱讀中來,樹立起鮮明的閱讀主題,讓學生的閱讀目標更加清晰明確,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經典、優質的書籍,讓他們通過課外閱讀與魯迅、巴金、莎士比亞等文學大師交流。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也要及時地完成閱讀任務,并且要比學生讀得更快、更深,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圍繞閱讀的書籍和主題進行討論,以明確閱讀的目標,深化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
二、優化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農村高中學校,許多學生并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對于課外閱讀缺乏積極性,將其看作一種額外的學習負擔。在現代社會,網絡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許多學生習慣于通過看視頻、圖片等方式來了解想要的內容。相比之下,閱讀的過程比較枯燥單調,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對此,教師要優化課外閱讀的指導方法,采用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走進書中的世界,逐漸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進而形成穩定的閱讀動機。教師可以將視頻資料引入到課堂當中,使其成為課外閱讀活動的輔助材料,比如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播放易中天品三國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本名著的主要內容與文學價值;又如在閱讀《平凡的世界》時,教師可以播放相應的電視劇片段,讓學生對其中的人物形象產生直觀的理解,形成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同時,考慮到農村高中學校的圖書資源較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圖書、搜集到的資料,拿到班級上來分享,互相傳閱,并積極地與同學、教師展開交流,在班級中營造出積極的閱讀氛圍,吸引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來。
三、讀寫結合,拓展閱讀思維空間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同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其與寫作的結合。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會產生一定的心得、見解和靈感,如果沒有及時地記錄和表達出來,很容易就會遺忘,以至于學生雖然進行了課外閱讀,但實際的學習收益比較低。對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采用讀寫結合的形式,將自己喜歡的名言、詩詞、成語等,及時地摘抄記錄下來,養成做批注的良好習慣。對于文章中感受特別深刻的部分,作出標記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對于不理解的部分,也要標注出來,與同學討論,或者向老師請教。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要求他們在閱讀完一篇文章或一部書后,寫出自己的收獲與體會,或者也可以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文本的結構、情節與人物關系等進行梳理。完成之后,與同學交換閱讀,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拓展他們的閱讀思維空間,使其對于閱讀內容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使學生將閱讀中的知識、情感、思想進行內化,真正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還是為了發展他們的綜合素養,教師都應當將課外閱讀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農村高中學校,雖然教學的整體環境有待提升,高中語文教師也要盡可能地創造有利的條件,組織課外閱讀活動,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率,通過課外閱讀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前進。
參考文獻:
[1]劉純冰.農村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對策探究[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4):31,33.
[2]唐炳宏.新課標背景下農村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現狀與突破策略[J].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2016,(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