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敏

【摘要】目的 研究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通過延續性護理對其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擇84例乳腺癌患者按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并對兩組患者分別配合延續性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評價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溝通行為、認知癥狀管理和運動鍛煉等方面的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優,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通過延續性護理進行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行為,值得推廣。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乳腺癌化療;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乳腺癌是女性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婦科腫瘤病癥,臨床通常為患者采用化療為輔,手術切除為主的治療方案治療。化療治療乳腺癌患者之后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癥狀,傳統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醫院干預,可幫助患者進行相關生理癥狀的改善,但很難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進行約束,無法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1]。本文將延續性護理應用在對乳腺癌化療當中的護理中,并分析其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現將主要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有病例來源均為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進行治療的84例乳腺癌化療患者,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有已婚20例,未婚22例,對照組中有已婚21例,未婚21例,經統計學驗證,x2=0.0476,Z=0.2170,P=0.8273;觀察組患者年齡21~52歲,平均(36.25±13.0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53歲,平均(37.48±12.41)歲,t=0.4426,P=0.6592。本文所有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而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經統計學軟件進行一般資料檢驗之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常規進行隨訪相關的指導,而觀察組患者出院后配合延續性護理,具體護理如下:
①延續性小組:延續性小組當中應包括護士長、營養師、乳腺科醫師、責任護士、組織相關成員進行培訓考核,形成延續性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
②建檔:出院前對患者進行調查記錄患者癌因性疲乏、化療反應等多種資料,為患者建立檔案,并且根據檔案當中的相關內容針對性的制定延續性護理計劃。
③微信隨訪:指導患者加入微信群,并添加患者的微信號,每周進行一次微信隨訪,內容要包括患者如何進行自我情緒的控制,還要告知患者高脂飲食、肥胖以及吸煙對自身病癥的影響。對常規的化療反應進行介紹,叮囑患者不要過于擔憂。對患者職業背景和內心需求進行了解,盡量在社會關系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調整,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幫助患者制定目標計劃,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在飲食上使患者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堅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則[2]。
③組織講座:要定時的對患者答疑解惑,并通過微信平臺或微信群發布關于乳腺癌的健康知識。線下舉辦關于乳腺癌的健康知識講座,告知患者如何進行自我的管理,促進患者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幫助患者盡量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④家庭隨訪:每月對患者進行一次家庭隨訪,深入了解患者家庭背景和居家環境,調查患者日常的生活習慣,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干預,盡量強化患者角色地位,調動患者的社會資源和家庭資源,對患者提供幫助。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評價,主要從溝通行為、認知癥狀管理、運動鍛煉等相關方面進行評估,每個維度評分為10分,分數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IBM SPSS 25.0對所有統計學數據進行檢驗和驗證。對文中兩個和兩個以上的樣本率或構成比做非參數驗證時通過采用卡方(x2)值校簡,對樣本率及構成比的非參數驗證通過自然數/百分比(n/%)表示;文中關于單總體數據或雙總體數據均通過應用t檢驗(Student's test),并通過以平均數±標準差(x±s)作表示;通過P值對上述值的最終統計結果進行獲取,以P<0.05表示數據之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否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在溝通行為、認知癥狀管理和運動鍛煉等方面的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1結果。
3 結 論
乳腺癌是婦科中常見的一種腫瘤疾病,患者需要手術切除,治療對患者產生的影響巨大。臨床除了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治療之外還需要重視對患者的護理手段,常規的護理只能對患者在醫院進行各項干預指導,出院以后的干預工作無法及時的跟進。本文主要分析應用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從對本文結果進行分析可看出,觀察組患者在溝通行為、認知癥狀管理和運動鍛煉等方面的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能夠說明延續性護理應用的價值。
所謂延續性護理主要是將醫院的護理工作延續到患者出院以外,延續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體驗,這種護理手段可以通過多種新媒體方式的應用有效臨床醫生、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時空距離,能有效的緩解在傳統對患者落實延伸護理時效率較低的情況。現如今醫患關系較為緊張,在這種背景之下通過微信群的應用能有效的拉近乳腺癌患者和醫生護士之間的距離,確保醫患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和諧。同時也能夠使患者在進行延續性護理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被理解。在以往的護理過程中患者遇到了相關不懂的問題往往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到醫院才能解決,而通過延續性護理對新媒體等工具的應用,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文字和語音的使用及時解決相關的問題,通過醫護人員在線及時解答和指導,大大的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提高了護理的能動性和效率,這樣就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節約了時間也節省了很多的物力和財力,延續性護理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而不受限制的解決各種問題。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通過延續性護理進行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行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龍 梅,郭釗軒,陳惠娣.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05):88-89.
[2] 陳 霞.分析延續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名醫,2019(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