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

【摘要】目的 實驗將針對婦產科患者進行安全隱患問題調查,進一步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分析應用成果。方法 實驗選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18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9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啟用安全管理護理模式,分析改革后成果。結果 從護理安全上看,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2.2%(2/90),對照組為7.8%(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護理滿意度的調查上,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6%,優于對照組的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安全管理護理措施能夠針對現階段的風險性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提出對應的改革方案,降低護理糾紛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不安全隱患;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婦產科具有特殊性 ,而婦產科的護理則有很強的實踐性,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對婦產科的護理效果有著更高的要求,為了保障婦產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借助形式多樣的管理制度、培訓制度來進一步規范護理過程、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進而降低科室安全隱患。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實驗選取收治的18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選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18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5~49歲,平均(33.6±2.9)歲,涉及到婦科和產科疾病。在入院后對患者登記的一般資料進行詳細記錄,組間對比上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病情情況告知以及治療措施的效用講解;觀察組則啟用安全管理護理,首先,為了推動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要認識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規避風險。本次結合以往的護理經驗,將護理階段存在的問題匯總為以下四點:(1)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有所欠缺,且部分護理人員沒有將工作與生活明確分割開來,常會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導致產婦及其家屬的認可程度不高。再加上護理人員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難免會因為工作忙碌而遺漏部分環節,比如忽視無法自由移動的產科患者,導致不安全隱患發生。(2)護理工作的評價內容與患者的實際需求相脫節。以往的護理質量評價是站在以醫院的角度而言的,用以規范醫院的管理與服務,但沒有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比如有些家庭希望能當場見證新生命的降生,這一意愿和醫院的管理制度是互相違背的。(3)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更為嚴格。由于婦產科的患者大多為產婦,自身情緒較為緊張,他們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及時處理待產期間與分娩之時的各種問題,如果護理人員沒有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溝通,護患糾紛的可能性較大。(4)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水平是關鍵。除了專業的操作技能,綜合能力體現在護患交流、突發事件處理、臨床觀察力等,樹立風險管理意識能夠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醫院需要定期開展教育培訓活動,讓護理人員在掌握各項護理技能的同時,深入了解護理婦產科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利用講座、交流會等多種培訓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此外,嚴格遵守科室規章制度,這也是保障護理工作有序開展,安全高效的前提。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婦產科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尤其是產婦,大多會因不適應角色轉換而極度缺乏安全感,需要醫療工作者及時予以心理疏導。對此每位護理人員均需要樹立一定的責任意識,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為其提供堅定的心理支持,鼓勵患者。特別是對新入職的護理人員,能夠對自身工作職責有明確的認知,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以負責任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建立護患友好關系。科室需要重視護理工作的評價,建立護理質量管理機制,包括日常文書書寫、巡房觀察等。同時定期進行護理問題的交流與總結,比如每個月組織護理人員匯報當月的護理情況,最主要的是分享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1.3 評價標準
記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隨后,則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開展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對婦產科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 19.0專業計算軟件為基礎。在不良事件和滿意率上則為計數統計,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2.2%(2/90),對照組為7.8 %(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原因上看,均為護理人員個人疏忽所導致的。
與此同時,在護理滿意度的調查上,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95.6%,優于對照組的8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3 討 論
婦產科的患者多為產婦,由于他們對分娩過程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因此會難以相對較高。為了保障臨床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首先,我們要歸納現階段存在的風險性事件的產生原因,如患者自身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等。即對患者而言,其缺乏對疾病的認知,且身體承受力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不同,這就會導致治療的風險性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焦慮,多具有治療壓力[1]。站在護理的角度,護理環境、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等都會影響患者對醫院、對護理的看法,因此必須優化護理環境,增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與服務意識。
從安全護理改善對策上看,首先要強調安全護理,應用現代護理理念,落實科室護理人員管理制度,加強風險測評體系的建立[2]。其次,了解患者的訴求,這也是掌握工作方向的手段之一,具有與患者、家屬主動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并能夠解決患者提出的疑問。與此同時,安全管理是核心。即婦產科是存在突發性事件的,由此,我們必須做好安全防范準備,針對不同的意外事件具有緊急處理能力,及時告知護士長、主治醫師,開展診斷治療[3]。
通過本文分析,首先,我們認為現階段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1)護理安全意識不強。(2)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欠缺。(3)護理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或者不合理的地方,亟待改善。在安全護理防范開展過程中,則提出了以下對應措施。(1)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增強護患人員的安全防范和自我安全管理意識[4]。(2)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加強院內培訓。包括專業技能、綜合能力、風險防范意識等等。(3)重視科室護理管理制度的落實,建立護理質量管理機制,包括日常文書書寫、巡房觀察等。
綜上所述,采用安全管理護理措施能夠針對現階段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提出對應的改革方案,減少護理差錯,從而提升了治療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羅美清.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隱患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9,6(05):139+150.
[2] 孫 坤.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隱患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01):255.
[3] 王文琴.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11):124-125.
[4] 劉艷萍.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4):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