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萍 陳瑞荔


【摘要】目的 使用內科護理治療對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有那些療效。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100人平均分成兩組,一組實驗組對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一組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與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7%,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在出院時心理狀態健康的有98%,并發癥發生率為3%,對照組患者在出院時心理狀態健康的有88%,并發癥發生率為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的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比對進行常規護理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小,心理狀態健康居多,并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要比進行常規護理的高,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塞;內科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突發性、持續性的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最后出現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特點為病情發生的急促、病情發展快速,如果患者沒有及時的進行治療與護理,將發生致殘甚至致死等嚴重后果。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不同,患者的發病情形也各不相同[1]。由于現代社會發展快速,熬夜等對心臟刺激的行為日益增多[2]。研究表明,中國近年來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每年新發至少50萬,現有患著至少200萬。本文通過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研究怎樣提高患者的護理的滿意度,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醫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100人平均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地域上的分布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是單一變量,具有可比性。實驗組對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與并發癥發生率。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針對所有AMI患者,主要采用硫酸鎂+GS+氯化鉀的藥物進行治療,采用靜脈滴注的方法。使用擴冠脈藥物對患者進行補充治療,通過口服的方法。并且根據患者的癥狀的不同,給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
1.2.2 對照組
監測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等。并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1.2.3 對實驗組進行內科治療護理
(1)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住院環境。保持病房衛生的干凈整潔,讓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下休息治療,保持病房的通風與溫度溫度。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避免大吵大鬧,確保患者睡眠充足。
(2)醫護人員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飲食,保持營養均衡。讓患者規律進餐,少食多餐,避免加重患者的患病情況。給患者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冷、熱、酸等刺激的食物。戒煙、戒酒。告知患者在早期患病期間多臥床休息,同時也需要保證大便通暢,不可以出現便秘的現象,如果便秘的話可以用果膠秘來進行緩解。后期癥狀得到緩解的時候,告知患者不要經常臥床,需要下床進行活動。
(3)醫護人員為患者講解關于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對疾病有所了解。醫護人員可以采用現代科技與人員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定點定時的開展講座或者拍攝視頻等方式來患者進行講解疾病的預防與治療,讓患者提升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患者的整體素質,使患者配合醫生的治療。
(4)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疾病容易出現并發癥,使患者出現不愿治療的現象。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對出現心理問題的患者及時與患者溝通,積極開導患者,針對不同的情況對患者一對一進行心理治療。讓患者盡快緩解心理的負面情緒情緒。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讓患者對治療充滿積極性,方便醫護人員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生活規律與飲食習慣時,患者沒有抵觸心理,會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
(5)患者在出院之前,護理人員應反復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叮囑患者繼續保持住院時養成的生活規律與飲食規律。定時的對患者進行回訪,并讓患者一定時間內回醫院復查,觀察病情是否穩定,有沒有復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的軟件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來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通過對將要出院的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實驗組對護理感到很滿意的患有79人,對護理感到滿意的患者有12人,對護理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有3人,總滿意度為97%;對照組對護理感到很滿意的患有54人,對護理感到滿意的患者有35人,對護理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有13人,總滿意度為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有差異性。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與心理狀態
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保持健康的有98人,心理感到抑郁的有2人。對照組心理狀態保持健康的有88人。心理抑郁的有12人。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患者的心理狀態會一直保持在健康狀態;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有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進行內科治療護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小。詳見表2。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疾病,而且有嚴重的生命危險。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通過對患者的環境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等多種護理方法對對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的患者進行護理。病人在發病后要注意休息,盡量保持室內環境的安靜,盡量減少患者的體力活動,不要讓患者太過于勞累,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少食多餐,盡量以低脂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也不要吃太多產氣的食物。發現用內科治療護理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小,心理狀態健康居多,并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要比進行常規護理的高,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妙琴,張建華,勞素銀.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護理干預價值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29.
[2] 戴雙雙,葛 赟.急性心肌梗塞43例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干預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