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宮產手術產婦接受綜合護理的臨床方式及其價值。方法 在2019年11月~2020年2月選取剖宮產手術產婦80例作為案例。以單雙號方式將所選的產婦納入到實驗組、常規組。常規組應用傳統護理方式。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統計對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的胃腸道以及并發癥指標。結果 實驗組產婦在護理后胃腸道功能指標以及并發癥指標優勢更加突出,相對于常規組具備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應用于剖宮產手術產婦,對于產婦的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影響價值突出,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值得普及。
【關鍵詞】綜合護理;剖宮產手術;胃腸功能恢復;腹脹;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剖宮產手術屬于近些年普遍應用于臨床終止妊娠的干預方式,近些年的統計數據中顯示,近5年剖宮產產婦數量顯著提升,部分地區產婦數量超過50%[1]。剖宮產手術因為具備快速、及時結束危險因素的優勢,可以有效解決難產等問題,所以推廣普及速度與廣度都比較突出[2]。但是因為剖宮產手術產婦的手術應激相關問題,麻醉抑制和術后疼痛等問題比較突出,行動不變的同時產婦的活動積極性也比較差,此時會導致胃腸道功能不斷下降,最終出現胃腸功能無法恢復的問題,形成腸粘連與腸梗阻等多種癥狀,對于產婦的術后恢復影響比較突出[3]。對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剖宮產手術綜合效益,本文以我院剖宮產手術產婦為例,探討綜合護理的實施方法及其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11月~2020年2月選取剖宮產手術產婦80例作為案例。以單雙號方式將所選的產婦納入到兩組且保持組間無統計學標準的資料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結果為:實驗組40例產婦,足月妊娠39例,妊娠平均38.67周,平均年齡32.54歲;常規組40例產婦,足月妊娠38例,妊娠平均38.57周,平均年齡33.11歲。
1.2 方法
常規組應用傳統護理方式,主要是基于手術需求提供知識宣教、術后早期進食、活動等。
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1)在產婦入院且明確剖宮產手術時進行溝通,對手術的情況進行介紹,提升患者對環境的熟悉程度,并保持產婦的配合主動性,提升整體治療依從性;(2)指導產婦基于病情與癥狀做好相應的應對處理措施,尤其是基于產婦表現出來的各種癥狀,如嘔吐、惡心等癥狀,采取有效的體位干預措施;在產婦胃腸道功能恢復之前,護理人員每班進行評估,聽診腸鳴音;(3)快速康復。術畢返室后沒有胃腸道反應即飲用溫開水、米粥湯、菜湯等流質;返室后6小時即進食稀飯、燉蛋等半流質。(4)心理護理。借助心理護理措施實現對產婦的負面情緒以及負面認知等方面的教育。心理護理主要是在術前與術后進行。術前護理目的以強化手術信心為目標,可以介紹手術醫師的臨床經驗、近期的臨床案例等,激發產婦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5)手術后需要注重保暖處理,嚴格控制室內的溫濕度;(6)康復運動。在術后基于產婦的實際情況提供康復訓練護理,術后6小時內在家屬及護理人員協助下進行翻身,腿部有知覺之后進行踝泵運動;在手術之后6~12小時可以離床,但是需要在家屬攙扶之下,可以適當的行走,期間需要提供運動注意事項的教育以及示范支持。(7)并發癥護理。手術之后需要做好與產婦的溝通交流,及時掌握產婦的不良身心感受,按照產婦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和針對護理干預方案,以便于產婦的術后快速恢復。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對比護理后兩組產婦的胃腸道以及并發癥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應用SPSS 19.0軟件。數據錄入時依據不同數據類型進行針對性處理,對于百分比數據采用X2進行檢驗,對于均數數據采用t值進行檢驗。數據錄入與檢驗操作均需要實行2次,在數據不一致時需要由2名專業人員處理。數據分析結果P值不足0.05則代表兩組數據對比擁有統計學價值。
2 結 果
2.1 胃腸道功能對比
實驗組產婦的胃腸道功能恢復速度顯著快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的胃腸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 論
伴隨著臨床醫護工作模式的持續性創新,剖宮產手術的圍術期護理措施也顯得越發重要[4]。臨床中雖然剖宮產具備許多的優勢,但是隨著手術產婦的數量不斷增多,手術負面問題也顯得越發突出,以手術后疼痛、產期體力消耗大、產后無力、產后長期臥床等問題都是導致產婦術后恢復效果不佳的關鍵。手術過程中熱量消耗會導致胃腸道功能下降,此時手術之后產婦會因為多種原因的制動,而導致胃腸道血流速度減緩,最后形成腹脹等并發癥[5]-[6]。對此,對于剖宮產手術產婦而言,采取綜合護理措施,不僅可以實現對產婦生活質量的提高,還可以最大程度的縮短禁食禁水的時間,提升產婦的交感神經恢復速度,促使胃腸道平滑肌細胞有效結合,從而實現胃腸道功能的快速恢復。另外,綜合護理的實施還可以實現對產婦身心狀態的優化,促使產婦可以積極參與到術后的康復訓練過程中,實現臨床綜合醫護服務效益的提升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在護理后胃腸道功能指標以及并發癥指標優勢更加突出,相對于常規組具備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證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于剖宮產手術產婦的影響突出,可以更好地提升產婦的綜合預后水平,可以更好地預防或緩解腹脹等癥狀,促使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效果更好,可以作為常規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應用于剖宮產手術產婦,對于產婦的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影響價值突出,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 逄桂英.中醫穴位按摩配合情志護理對剖宮產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健康之路,2018,21(6):244-245.
[2] 黃銀珠.中醫護理在腹腔鏡手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31(22):34-35.
[3] 莫平碧.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剖宮產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產婦早期泌乳的影響觀察[J].健康之路,2018,24(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