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杰
【摘要】胃炎胃潰瘍是臨床常見效果系統疾病之一,發生比例相對較高,胃炎胃潰瘍屬胃脘痛、胃痞、吐酸范疇,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胃炎胃潰瘍發生比例逐年升高。目前胃炎胃潰瘍發病機制相關研究較多,但對于中醫脾胃相關性研究相對有所不足,故筆者就當前中醫脾胃相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學術網站檢索,總結目前中醫脾胃相關研究,并對胃炎胃潰瘍發病機制進行分析,討論胃炎胃潰瘍發病與中醫脾胃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胃炎;胃潰瘍;發病機制;中醫脾胃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1 胃炎胃潰瘍中醫分型與治療
胃炎胃潰瘍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中醫角度表明,胃炎胃潰瘍分為肝胃郁熱型、脾胃虛寒型、肝胃氣滯型、血瘀阻絡型、胃陰不足型等類型。(1)肝胃郁熱型胃炎胃潰瘍患者主要表現為口苦、大便干燥、心煩、易怒、小便赤短等癥狀,患者舌苔呈換色,舌體偏紅[2]。肝胃郁熱型胃炎胃潰瘍一般多因患者存在腸腑經絡阻滯現象,導致其胃火熾熱,進而造成患者發生急性胃痛癥狀。臨床治療肝胃郁熱型胃炎胃潰瘍多采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有學者研究顯示[3],選取66例胃炎胃潰瘍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常規組行常規對癥治療,中醫組行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結果顯示,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73%(24/33),低于中醫組的93.94%(31/33)。上述結果顯示,通過丹梔逍遙散治療效果顯著,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方式,丹梔逍遙散能夠起到和胃止痛、平肝利膽、清火瀉熱的效果。
(2)脾胃虛寒型胃炎胃潰瘍患者主要表現為胃痛、吐清納呆,患者胃痛期間進行溫敷或按壓能夠降低其疼痛感,脾胃虛寒型胃炎胃潰瘍患者舌苔白色,舌頭顏色淡紅,脈搏呈現出細緩無力患者。一般多因患者脾胃虛寒所致,故造成其中陽不足。臨床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炎胃潰瘍患者可采用小建中湯加減治療,有研究選取56例胃炎胃潰瘍患者進行對比分析,采用常規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行小建中湯加減治療的患者為研究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C反應蛋白(2.73±0.33)mg/L,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9±0.56)mg/L;研究組治療后白介素6為(43.19±9.38)ng/L,顯著低于參照組的(56.78±10.16)mg/L;研究組治療后白介素1為(17.32±2.27)ng/L,顯著低于參照組的(20.86±3.42)mg/L。上述結果顯示,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胃炎胃潰瘍能夠起到益氣建中的臨床效果,促進其陽生陰長。
(3)肝胃氣滯型胃炎胃潰瘍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胃脘脹痛,患者舌苔白色,且微膩,脈搏弦細。肝胃氣滯型胃炎胃潰瘍多因患者肝胃失和所致的肝氣郁滯造成,臨床治療可給予患者金鈴子散加減治療,有研究選取50例胃炎胃潰瘍患者,其中25例實施常規治療作為參照組,另外25例患者實施金鈴子散加減治療為中藥組,結果顯示,參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2.00%(18/25),明顯低于96.00%(24/25)。上述研究結果顯示,金鈴子散加減治療效果確切,可起到理氣止痛、行氣疏肝、和胃解郁的臨床效果,金鈴子散除了可以治療肝胃氣滯型胃炎胃潰瘍之外,對于膽囊炎及肝炎亦具備臨床效果。
(4)血瘀阻絡型胃炎胃潰瘍患者主要表年限為胃部疼痛、嘔血、黑便等癥狀,患者舌苔黃薄,可見瘀斑。臨床治療血瘀阻絡型胃炎胃潰瘍多使用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有研究選擇100例胃炎胃潰瘍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常規組行常規治療,研究組實施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結果顯示,常規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41/50),低于研究組的96.00%(48/50),常規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8/50),高于研究組的2.00%(1/50)。研究表明,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胃炎胃潰瘍效果確切,可起到理氣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散結的臨床效果。
(5)胃陰不足型胃炎胃潰瘍患者臨床表現為口干、胃部隱痛、反酸、大便干燥等癥狀,患者舌紅。患者因虛火灼絡所致的胃陰不足造成,臨床治療胃陰不足型胃炎胃潰瘍患者可采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方,有學者選取了96例胃炎胃潰瘍患者,分別予以常規治療形式與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結果顯示,常規組治療后胃脘疼痛積分為(2.53±0.63)分,高于中醫組的(0.95±0.26)分;常規組治療后上腹滿脹積分為(2.81±0.79)分,高于中醫組的(1.16±0.41)分;常規組治療后反酸噯氣積分為(2.32±0.72)分,高于中醫組的(1.05±0.38)分。因此,通過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胃炎胃潰瘍效果顯著,可起到止痛、清肺、潤燥的效果。
2 脾胃失和與人體氣機升降的關系
中醫角度認為,胃炎胃潰瘍是由于脾胃氣機升降發生異常所致,臨床中醫治療胃炎胃潰瘍多以調節脾胃氣機、恢復出入規律為主,能夠起到臨床治療效果。西醫角度治療胃炎胃潰瘍雖然效果確切,但與中醫治療胃炎胃潰瘍相比,中醫療效更佳,雖然治療時間較長,但其療效更加徹底。因此,對于胃炎胃潰瘍中醫治療方式加以研究十分必要,對患者氣機情況加以分析,予行辨證施治,是治療胃炎胃潰瘍的重要方式。氣機是指人體內臟中氣的運動,因此,氣機升降正常與否對于人的生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通過對于人體氣機升降進行討論,對于疾病診斷、治療起到了關鍵效果。氣機升降所涉及的臟腑較多,與脾胃失和相關的主要包括肺、肝與腎,其中,肺氣升降能夠起到人體宣發和肅降的作用,人體通過肺氣向外實現宣發,將體內邪氣予以排出,同時,將脾臟水谷精微向臟器、肌膚、肌肉及毛發發散,進而起到宣發的作用。肅降則是肺氣向下和向內運動的過程,將人體外周清氣吸收,形成宗氣滋潤人體的元氣,同時也能夠將脾臟產生的津液灌注于臟腑之中,促進濁液代謝。肝氣升降能夠起到人體疏泄的作用,肝氣是人體消化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肝氣不暢,患者消化功能下降,存在飲食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如果肝氣過暢,則會發生腹瀉、溏便等情況。腎的主要功能為納氣,是氣機升降的重要方式,藏精是氣的基礎,也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礎之一,腎臟的健康程度對生理健康具有密切聯系,腎氣失調會造成患者發生脾胃失和,藏精也就是中醫理念的元陽,通過肺氣所吸收的清氣,經由腎收納。上述作為氣機升降的主要過程,但是,氣機升降主要臟腑為脾胃,脾胃失和會影響氣機升降,脾臟是將水谷精微傳輸至身體各個部分,胃脹氣機主要是在食物腐熟后輸送至腸道,因此,脾胃作為氣機升降的重要臟腑器官,是氣機升降的交通樞紐。
3 胃炎胃潰瘍病因分析
脾胃氣機升降異常是導致胃炎胃潰瘍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1)人體受到喜、怒、哀、樂、憂、思、悲等七情影響,包括喜、怒、哀、樂、憂、思、悲等,對脾胃氣機升降的影響較大,優思易傷脾,憤怒易上感,故負性情緒會造成人體發生氣機升降失和問題,長此以往造成患者發生脾胃失和問題。(2)六淫也會導致人體氣機升降異常,包括風、寒、署、濕、燥、火,風、寒、署、濕、燥、火六淫均會造成患者發生脾胃失和問題,濕損傷脾胃功能,燥則會影響胃陰,是胃炎胃潰瘍發生的原因之一。(3)飲食也是造成胃病的根本病因之一,飲食無度群體發生胃炎胃潰瘍的比例相對較高,人體在饑餓時發生脾胃虛弱,而飲食過量則會造成人體發生消化不良現象。長時間饑餓、飲食過量,造成脾胃氣機升降發生問題,引發胃炎胃潰瘍。(4)生活規律性不足,勞逸結合是最為健康的狀態,因此,不生生活不規律、勞逸結合習慣差的人群,發生脾胃失和的比例較高,久坐、久臥、過勞均會造成脾胃失和問題。其五,寄生蟲會造成脾胃氣機下降問題。
4 小 結
綜上其述,胃炎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通過對于患者進行脾胃功能評價,是治療胃炎胃潰瘍的重要方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胃炎及胃潰瘍癥狀,通過辯證方式分析患者的癥狀情況通過辨證施治方式緩解患者病情,中醫理念對于脾胃疾病加以分析,具有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余文杰.胃炎胃潰瘍的發病與中醫脾胃的關系[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24-25.
[2] 王振洲.胃炎胃潰瘍的發病與中醫脾胃關系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