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
挖掘生態文明教學內容圍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內容,通過教師對內容的整理,推動生態文明教育在地理課程中的滲透。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夠充分調動積極性,更好地對地理學科進行探索。我們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將生活化的元素與地理知識點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中的知識點時,教師還應致力于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加強對其的理解和認知。這就需要教師緊密結合教師所學的知識,創設與教學知識點相符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在生活化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對其的消化和理解。
在日常的學習中,學生應該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究,對地理學習做好科學的學習的計劃,有意識地不斷培養自身學習地理的興趣,使自己對地理感興趣,讓自己想學和愛學等。地理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學習地理的興趣,應該讓學習地理成為日常的習慣。比如在旅游的過程中學習地理知識,可以了解各地的風俗文化及風土人情,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面,還能對學習地理知識起到促進作用。興趣就像一種驅動力,使學習起來不知道疲憊,一個人若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不斷積極思考,激發求知的欲望,達到非常積極的學習狀態。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引導學生找到合適自身的學習地理的方法和學習技巧,指引著學生不斷自我學習,不斷探索地理。興趣能夠使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堅定的學習意志,引導著學生去完成學習的目標。因此,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培養學習興趣,讓興趣有效發揮引導和推動作用,才能保證學習的積極性和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進行地球運動知識點的學習時,若我們只是簡單地介紹,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往往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就需要考慮到這個方面的問題,并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學設計之中,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知識點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你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為什么夏天的白天長、冬天的白天短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由于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往往會對這些問題產生疑問,再隨著教師的引導和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到地球通過自轉和公轉,促進學生對其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對其的學習。而在當前日益注重環保的今天,很多氣象災害的存在,使得人類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比如在教學有關氣象災害的知識點時,引導學生對臺風、洪澇、干旱、暴雨、寒潮等氣象災害的概念和類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并聯系生活的實際,這些氣象災害在實際生活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而為了更好地加強對氣象災害的預防,就需要對其有關知識點進行學習,由于在整個過程中,將地理知識點與生活化元素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其的掌握和理解,比如臺風這一氣象災害,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臺風的結構、危害等,掌握更多的防御知識,從而更好地將生活元素與地理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
拓展生態文明教學資源生態文明教育要著眼于學生身邊的小事,讓學生體會到生態文明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教師在選取本節內容的教學資源時,不僅需要從宏觀角度選擇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不同環境問題,更需要立足身邊的環境問題,讓學生對存在于身邊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往往這類鄉土知識,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我國的幅員遼闊,不同地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都不相同,各地學校可以根據當地的環境問題選擇適合教學的案例。例如,我國華北地區,冬、春季節的大氣污染問題是當地最主要的環境問題。對生活在這個區域的學生進行環境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選用這個案例,引導學生綜合分析華北地區的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市民意識等人文因素,幫助學生分析身邊的環境問題,理解生態文明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課堂教學主要攻克教學重難點。教師在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之后,經過精心設計,對每一個部分的內容展開視頻講解,通過專項精講精練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比如說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這節課時,本節課學習都重難點,主要是高壓系統以及低壓系統的主要天氣特征,冷鋒、暖鋒的形成及其與天氣之間的關系。僅僅依靠課本的文字描述,學生無法較好地對其進行掌握,因此,教師可以結合flash以及教學視頻,對每一個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剖析式講解,以此來通過動畫向學生展示相關地理現象的動態形成過程,再結合必要的練習題,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內容,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在結束課堂教學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對課堂所學進行有效地復習和鞏固,通過復習查缺補漏。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教師可以結合微視頻將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以及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在晚自習時播放,以此來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地理復習。除此之外,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以及高中生的認知特點,有效資源整合,拓展延伸,向學生講解有關的背景知識或者是地理文化,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其地理素養,幫助其更好地完成接下來的地理學習,切實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綜上,隨著信息化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微課逐漸被應用到各項教學中。結合微課開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動態的地理教學過程,引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重塑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高中地理學習能力,為其綜合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也要在地理微課教學實踐中注意有效導入、針對性教學,并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知識的延伸,以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地理是一門實用的課程,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身邊的許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識。單純按照課本講解地理教學內容,就會使地理課堂變得空洞,脫離實際。在地理教學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能夠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地理知識,又能夠促使學生把所學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識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師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從中挖掘出地理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聯系的部分。在平時,教師還要多讀書看報,關心時政熱點,以豐富自己的知識,以便于把教學內容和生活更好地結合起來。
總之,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組織問題導學教學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來組織地理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之間對接起來,以生活問題來完成對高中地理知識的詳細理解與重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