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體時代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后出現的新的媒體傳播時代,因為自媒體的自身便捷性和裂變性特點,使得自媒體準入門檻很低,而且傳播異常迅速。自媒體時代輿情應對有別于傳統媒體時代,必須避開一些誤區,在法律框架下,及時正確處理輿情,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
【關鍵詞】自媒體;問題;輿情應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此前傳統媒體的準入門檻很高,想要進入媒體領域,必須具備相關的硬件、具有相當經驗的工作人員還有媒體傳播的途徑。但是當信息技術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通過網絡將新聞和信息進行傳播,這就是自媒體時代,和傳統媒體相比相差很大。
一、自媒體及其特點
自媒體又叫做個人媒體,也有人稱作公民媒體,顧名思義就是個人通過信息化和網絡手段,向部分人群傳播新聞和信息的這種方式。從其特點可以看出,自媒體本身的特點是個人化,即使是一些傳統的社會機構和政府組織,在自媒體世界,和個人媒體區別也不是很大,都是單獨的一個賬號。而自媒體的主要載體是微信、微博、博客和門戶網站的公眾號,如大魚號、搜狐號、一點號、知乎號、頭條號等等。
自媒體具有如下特點。
(一)傳播的低門檻和便捷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智能手機的強大功能,給自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人們不光可以在手機上獲得自媒體的信息,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機采集并發布信息,從而變身為信息的發布者。人們甚至不需要去注冊各種媒體號,只要有一個微信號就能將身邊發生的事情用文字或者視頻的方式發布到微信群,成功發布信息。而這種在微信群發布的信息,有的傳播量是非常巨大的。至于一些公眾號的信息,閱讀量甚至可以上億。你可能無法相像,街頭上一名普通路人拍攝的視頻,可能引爆了全部的微信群。
(二)信息發布的及時性
信息時代,效率第一。傳統媒體的時效性相對自媒體來說,相形見絀。報紙在發行之前先要排版,然后印刷,最后還要通過發行渠道運送到各個地方,最后由終端送出。電視新聞需要前期大量的制作,最后制作成文件光盤,在特定的時間播放。所以不管報紙、電視還是電臺,里面很多新聞和信息相對于自媒體來說,因為其前期制作過程過于繁瑣,而且播出時間段非常有限,所以其傳播的信息已經經過很長時間,甚至已經過時。自媒體的消息發布則不用這么麻煩,只要經過簡單的制作,第一時間就能推送出去。甚至一件事情的視頻,在第一時間就能通過微信傳到網上,而這個事情還正在持續,這個特點是傳統媒體根本無法做到的。
(三)信息傳播的交互性
傳統媒體的觀眾根本無法和媒體進行交流,留下自己的觀點,即使是電臺,也只能在特定節目的時候有少量受眾參與,雖然有些電視臺已經制作二維碼,引導觀眾參于其中,但是因為其表達方式的局限性,導致參閱人數和自媒體無法相比。自媒體的信息面對受眾的時候,是完全開放的,想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留言,這個留言不光會被媒體所知曉,也會被別的受眾獲悉,所以自媒體的交互性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四)信息擴散的裂變效應
自媒體的最大特點就是其互通性,其他如微博、博客、公眾號的信息,能夠和社交媒體進行無縫鏈接,這些媒體的信息直接就可以在社交媒體進行傳播,這就造成了自媒體的裂變性。根據六度空間理論以及小世界理論等,地球上任何兩人之間所間隔的不超過6個人,也就是說不超過6個人就能認識一個陌生人。所以自媒體信息的傳播是非常迅猛的,其裂變性使得某些信息一夜之間就可能讓全人類都知道,這也是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高度。因為自媒體的傳播耗費的費用幾乎為零,用一句很形象的話來形容就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2016年4月5日凌晨十分,杭州一名叫做彎彎的女子網友將自己4月3日晚,在北京和頤酒店遭到一陌生男子襲擊過程和監控的視頻上傳到自己的微博,得到了眾多大V轉發、評論,引發了輿論狂潮,短短3小時,其微博的閱讀量超過l億次、社交媒體跟帖量超過20萬條,令該酒店和相關部門措手不及。
二、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危機應對存在的問題
自媒體輿情應對工作理念存在誤區。
自媒體時代是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之后才開始出現的新的信息傳播方式,面對這樣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如果仍然以傳統的工作理念來應對自媒體輿情應對工作,將會進入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
(一)應對輿情方式的誤區
當自媒體網絡輿情出現后,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如何正面應對輿情,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各種手段將輿情壓制下去,對下壓制,對上隱瞞。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輿情一旦發酵,如果光是采取打壓的態度,將會引發更大的輿情和對有關部門不信任程度加劇。相關部門對于輿情沒有及時進行答復,群眾就會采取其他方式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散步的謠言滿天飛,這將會引發群眾的不滿,以致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相反,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及時站出來對事件給出官方的權威解釋,將會在整個輿情處置當中占據優勢地位。
有的相關部門在應對輿情的時候還會采取混淆事實,避重就輕的做法,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減輕本單位或者工作人員的責任。但是往往正是這種希望逃避責任的做法,使得官方的信息不具備權威性,容易引發群眾的猜疑,導致輿情進一步擴散。
(二)應對輿情時機的誤區
自媒體輿情發生的特點是突然性非常高,傳播非常迅速和猛烈,對政府公信力危害極大。很多部門一旦碰到輿情,穩字當先,總想等待合適的時機或者條件成熟才去應對輿情,但是這個時候往往輿情已經傳播得異常廣泛,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還有的部門會在輿情發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層層向上請示,這樣的做法也是此前所說的穩字當頭的做法。應對輿情向上請示是必要的工作流程,但是這個流程如果層級過多,或者時間太長的話,也會喪失第一時間應對輿情的黃金時間。
(三)應對自媒體輿情危機技術落后、方式單一
目前相關部門在輿情處理方面采取的方式和方式都比較單一,也缺乏一些現代化的手段。如在輿情出現前,對相關自媒體平臺制定了很多限制措施,以避免輿情的出現,如對關鍵字的控制,對于一些敏感關鍵字直接采取一封了事的做法,導致現在自媒體的文章涉及到這個方面的時候,要么采取加特殊符號隔斷關鍵字的做法,要么采取用其他一些關鍵字代替的做法。如有的媒體矯枉過正,限制作者使用中國、南海、特朗普、總統等關鍵詞,導致作者只能使用東方大國代替中國、南部海域代替南海、川普代替特朗普、大統領或者元首代替總統。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讓讀者看到這些文章啼笑皆非,另一方面并不能真正杜絕輿情的發生。
當輿情發生之后,相關部門對輿情的處置是一封了事,對一些自媒體賬號進行封禁,刪除相關的文章,而且這種方式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效率非常低下。對于一些在微信群或者是QQ群的發布的圖片信息并不能做到識別,根本杜絕不了一些非法文章和信息的傳播。另外目前也缺乏有效的事前和事中的監控系統,人工鑒別仍然是信息篩選的主要方式。
(四)制度層次上存在缺失
雖然我國刑法規定了網絡謠言傳播500次就可能受到處罰,但是我國在網絡輿情信息方面的相關法律和制度層面的設計卻非常缺乏。現在的自媒體領域,可以說是謠言漫天飛,怎么能夠吸引公眾的眼球,文章就怎么寫,甚至不惜移花接木,造謠夸大。如在軍事自媒體領域,一些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某個國家明明出動一架戰機進行偵察活動,寫出來就變成某國出動大批戰機對另一國進行猛烈打擊。這樣的文章由于不涉及到對個人和單位隱私和名譽的侵犯,所以沒有任何法律能夠對這些文章作者進行追究,導致現在自媒體領域亂象頻生,很多文章似是而非,無法判斷真假。如現在網絡上最為熱門的標題黨,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文章標題是語不驚人誓不休。
(五)公眾利益訴求缺乏溝通表達渠道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頻發,是因為公眾利益的訴求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表達渠道。群眾的一些訴求如果能夠通過順暢的途徑和渠道得到表達和解決,肯定不會將事情捅到網上,引發輿情。只有在正常的途徑無法有效和快速解決問題的時候,采取選擇將其公布到網上,從而引發網絡輿情。如某卡車司機將交警違規處罰自己的視頻發到網上后,引發了輿情,一方面網民對違規交警人人喊打,另一方面還有人認為司機非常有腦子,因為卡車司機每天從交警的轄區通過,如果將其舉報到主管部門后,后面必然遭到報復,而通過網絡舉報,則給自己上了一個護身符。這個例子說明,建立通暢的訴求反應渠道和解決的方式,將會一定程度減少輿情的出現。
三、自媒體輿情處理的對策
(一)及時正確處理
自媒體輿情的處理有黃金4小時的說法,在輿情出現的4小時內,能夠及時發現,迅速處置,可以將影響力消除到最小。網絡時代的輿情趨勢往往存在先入為主的現象,只有在第一時間公布正確信息,對事情做好正確處理,才會占據先機,掌控輿論走向。對于輿情不但不能不處理,而且要迅速處理,正確處理。
根據傳播學的規律,每次公共事件發生的時候,總會有大量的謠言傳播,由于謠言呼應人們對現實的不滿以及發泄情緒的要求,往往更具有沖擊力和傳播力,更能引發人們的共鳴。所以在重大輿情發生的時候,只有迅速查清并公布事實,才能讓權威信息占領先機,贏得主動權。此前傳統媒體時代輿情處置有黃金24小時的說法,而現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和裂變性,使得這個時間縮短到4個小時,而人民網輿情監督室在2010年就提出了黃金4小時法則。
(二)從制度和法律層面杜絕虛假信息的傳播
自媒體時代傳播虛假信息博取眼球是很多自媒體作者的常用做法,目前這種做法只要不涉及到對單位和個人的隱私以及形象的侵害,往往不會遭到處罰。這樣的狀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將會嚴重損害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所以必須思考對自媒體領域的管理進行立法,并建立相關的制度,對發布虛假消息的行為進行打擊,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杜絕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還自媒體界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同時為自媒體產業樹立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
(三)積極探索自媒體輿情監控體系和科學手段
自媒體時代的信息量是傳統媒體的無數倍,必須開發出對于輿情信息精確的監控手段,先行將相關無關信息進行過濾后再由人工審查,并進行上報處理。另外對于自媒體的監控不能僅僅停留在關鍵詞上面,更要對一些被大量閱讀和廣泛轉發的信息進行監控和研判,一旦發現苗頭即使應對,占據先機,把控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自媒體時代既是科學和經濟發展的重大成果,也是對執政者的重大考驗,我們必須提高重視,積極作為,才能在這個時代掌握輿論主動權。
參考文獻:
[1]王黎.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監管和引導[J].新西部(理論版),2015年第07期.
[2]吳燕波,王春陽,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年第05期.
[3]王中橋.自媒體時代應對網絡輿情的理念與做法[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第01期.
【作者簡介】高曉峰,中共揚中市委黨校法學講師,計算機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的研究、實踐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