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摘? 要: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價值。在小學階段,落實勞動教育,應通過家校合作,把家庭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把學校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把社會教育的能量發揮出來,聚成勞動教育的合力,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提高勞動能力。通過在日常生活培養勞動習慣,于課程研究中深化勞動技能,在公益活動中改善勞動態度,通過研究性學習更新勞動觀念,促使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成為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的新生力量。
關鍵詞:家校合作;勞動教育;勞動課程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0-0025-02
Home school cooperation,taste the taste of life in labor
ZHAO Na? (Daish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Labor is the most basic practical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which has a uniqu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ety. In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through home school cooperation,should play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 education,give play to the energy of social education,gather into the force of labor education,help students establish labor consciousness,cultivate labor habits,and improve labor ability. Through cultivating labor habits in daily life,deepening labor skills in curriculum research,improving labor attitude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and updating labor concepts through research-based learning,students can be encouraged to respect,love,work hard and work honestly,thus becoming a new force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Keywords】Home school cooperation;Labor education;Labor curriculum
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價值,在現代學校教育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是我們教師追求的教育目標。在教育中,依托于家校互動,結合班級情況及各種教育資源,筆者對學生在勞動教育方面進行了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不斷深化學生的勞動技能、改善他們的勞動態度以及通過學習更新勞動觀念的嘗試。
1.日常生活培養勞動習慣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勞動,而家庭則是勞動教育“最早”的課堂。但在現實中,由于家長的溺愛以及對于勞動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夠,不愿勞動、好逸惡勞的“小皇帝”“小公主”隨處可見。如果不在家庭中真正解決學生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問題,哪怕學校的勞動教育設計得再完美,最后的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只是認認真真地走個過場。作為老師,從低年級開始,便要有意識地聯合家長,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家庭是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第一課堂”,在學生養成正確的勞動習慣與勞動態度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以及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老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養成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提醒家長應和學校合作,重視勞動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認識勞動、學會勞動。
在學校,教師則以班級為主體,實施班內小組量化考核,從打掃班級衛生抓起。首先,教師對班級衛生進行合理分工,然后結合班級學生的勞動能力,進行人員的分配。在接下來值日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進行觀察,及時發現他們在勞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勞動方法方面的指導。再通過班級的評比,及時對同學們進行表揚,促進他們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讓學生愛上勞動。教師要和家長聯手,將學生在校的日常值日這一勞動,從學校的硬性任務,轉變為學生的主動勞動,使學生學會自主管理。
2.課程研究深化勞動技能
對于學校而言,根據校情、學情,主動聯合家長,巧妙設計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勞動教育課程尤為重要。從三年級開始,依托于學校的“班級宴會”校本課程,學生對于“創造性”勞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班級宴會”是我校的校本課程之一,每學期開展一次,要求學生每次要準備一道不同的拿手好菜,然后在舉行宴會那一天,到學校的食堂大展身手,和班級的伙伴們共度一頓難忘的晚餐。
“班級宴會”是一個家校聯手,深化學生勞動技能的好機會。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要集合班級同學,共同制定菜譜,要求每桌菜品不重樣,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隨后一段時間,由學生在家練習,家長可以進行方法的指導,但不能越俎代庖。同時,家長可以拍攝學生練習的照片發到班級QQ群中,讓老師了解學生練習的情況,方便營造氛圍。因為勞動教育的獨特性正在于它打破了傳統的知識教育所維持的靜態平衡,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氛圍,使“德”與“才”的關系在一個更加符合期望的準則上進行傳遞和凝聚。在這樣的勞動氛圍中,學生對于勞動自然也就有了新的體驗。
在班級宴會這一天,學生們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嫻熟地進行烹飪。從菜品的準備到晚宴的制作以及飯后餐具、灶臺的整理,全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通常更加生動、具有活力,這樣的創造性勞動更容易成為學生未來行動的指南,也具有更加強大的支配力量。
3.公益活動改善勞動態度
勞動是促使個體社會性發展的活動,勞動教育并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的培養,更要通過勞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脫離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也不可能有教育。”因此要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公益勞動教育互動模式。
在家庭,父母除了鼓勵和要求孩子參加家庭中的勞動之外,更要積極為孩子提供和創造勞動的機會,利用節假日的時間積極參加社區公益勞動,使他們在各種公益活動中進行角色的體驗,獲得生活的感悟,完善勞動的態度,幫助其形成尊重每一種勞動的價值觀念。在學校,我們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組織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參加不同種類的社會公益勞動。比如,通過學雷鋒等校內形式的公益勞動,讓學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入生活進行勞動實踐,親自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同時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走出校門,以社區為單位,認真進行適度、適合的校外義務勞動活動。當學生們對于勞動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后,也必然會將自己勞動教育中已經形成的良好習慣轉化成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
勞動是促使個體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重要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公益勞動,對于學生社會公德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愛祖國和愛人民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聯合家長對學生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更有利于他們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的道德品質。
4.研究學習更新勞動觀念
《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勞動教育成為“五育”之一,教育應該“五育并舉”。“由于勞動教育的綜合性和滲透性,決定了我們在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多學科的滲透、多路徑的實施和多形態的結合。”
對此,教師應積極挖掘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精神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的德育功能,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勞動觀念。對于入校不久的一年級新生,我們便會組織“我們愛生活”的生活技能大賽;三年級以后,每學期一次的“班級宴會”更是讓學生從親自做飯、與同伴共同分享的活動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寒暑假期間,學校還為學生制訂了假期勞動表,給孩子布置假期勞動任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注重學科與勞動教育的滲透,在課程中探索勞動教育的外延,激發學生勞動創造的強烈意識和濃厚興趣。
數學家波利亞曾經說過:“無論學習何種知識,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因此學校根據校情、學情,研究制作了一系列研究報告,對學生的勞動觀念進行系統性的“更新”。比如,《大國工匠》這一研究報告是要求學生觀看“大國工匠”的紀錄片后完成相關的研究,從這群不平凡的勞動者身上,體會他們的匠人精神,學習他們的匠人品質,完善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促使學生“崇尚勞動。”這其中蘊含著學生對勞動的崇高性的認同與自我內化。它不僅反映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態度,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將來對職業勞動的認識和職業選擇的價值取向。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勞動教育也呈現出新特點,擔負起新的使命。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應重視勞動教育。通過家校合作,把家庭教育的能量發揮出來,把學校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把社會教育的正能量發揮出來,聚成勞動教育的合力,將勞動教育“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學生的心里,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成為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新生力量。
參考文獻
[1]陳亦冰.家庭是勞動教育的第一課堂[J].上海教育,2019(09)
[2]趙興龍,許林.如何推動勞動教育轉型升級[N].中國教育報,2018:11-21
[3]黃濟.關于勞動教育的認識和建議[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4(20):19
[4]顧建軍.勞動教育要抓住靈魂科學實施[N].中國教育報,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