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沒多少人看電視了,眼神都流連在手機上。有位同事,磨了一天電視稿本,回到家后還是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機。老公出差,女兒在外婆家,她并不想看什么節目,只是要聽聽背景聲音,感覺家里有點人氣?!娨暀C還有這樣的“剩余價值”,作為電視人,一點也不開心。
堂叔退休后常常開車回老家,三小時車程。雖然輕車熟路,但一個人的時候,一般都要打開手機導航,并不需要路線引導,只是聽到車里不斷有“人”說話,感覺注意力會更集中一點。
另一位朋友的反應,有些特別。一個人開車時,她只能聽音樂,不能聽故事,一聽故事就容易昏昏欲睡。小時候故事聽傷了嗎?她也說不清。音樂聽久了,也會膩的。下班途中,她有時會給某個朋友打打電話,聊聊天。路上堵車時,也不覺得煩躁了。她知道,這么做是有安全隱患的,但每次還是“聽”而走險。——奇怪的是,她在辦公室,可以一整天不說一句話。
人啊,本性都是向往自然的,和動物一樣,喜歡任性自由、不受拘束。而社會化的生存方式,漸漸生成許多格式化,讓人們開始戴上面具,披上外套,把真實的自己,或是自己真實的想法隱藏或包裹起來,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會“偶爾露崢嶸”,或許是“猙獰”吧。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在干些什么?這個獨處,未必就是一個人,有時可能只是周邊沒有一個你熟悉的人,你感覺是一個人存在而已。要知道,好多丑事、壞事,都是人在沒有其他視線關注的時候悄悄做出來的,而我感興趣的,只是獨處的趣事、雅事以及糗事。
一位可愛真實的電視同行,早幾年辭職自主創業,從事服裝批發零售,生意不錯。一個人的時候,她會跳舞,就是電視上女團跳的那種舞。不熟悉舞步,只能瞎模仿瞎跳跳,她卻自得其樂。有時候,還喜歡自言自語,假裝有人在采訪她,然后一本正經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有時候,假裝自己直播帶貨,給粉絲介紹最新流行的款式……一個人的時候很活躍,一群人的時候,她就主動切換為安靜模式。
老家過來的一位姑娘,說話大大咧咧的,做事風風火火的?,F在成家立業了,有時難得一個人在家,做做家務,補補覺,沒啥特別愛好。當年,剛從鄉下擠進省會城市那會兒,每到雙休日,她會一個人隨便爬上一趟公交車,漫無目的,坐到底站,然后回頭。一路上,看乘客上上下下,誰也不認識她,她也不認識誰,沒有一點心理負擔,自己發發呆,半天時間就給打發了。偶爾心情煩躁的時候,她喜歡走樓梯。先坐電梯到頂層,然后從樓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步行下來,一邊聽樓道回聲,一邊哼首小歌。
熟悉的一位媒體精英,在業界跌打滾爬多年,面對傳統媒體日漸衰敗的現狀,不免有些郁郁寡歡。一個人在家時,她喜歡搜索那些情節特別凄慘的連續劇看,提醒現實世界里的自己:你其實很幸福,你不孤獨……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在干些什么?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感謝圈中好友如實袒露自己的隱私,讓我知道一個人的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不是只有做家務聽音樂看手機追劇釣魚遛狗那些人盡皆知的套路。
令我很有代入感的是,好友在夜深時分發來的一段文字: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不管你是否擁有愛你的人、懂你的人、疼你的人、幫你的人、傷你的人、害你的人……人,生而孤獨,獨自來,也將獨自走。想明白這些,孤獨也就成了中性詞,因為結局就在那里,你不如盡情享受孤獨。一個人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在廚房里燉一鍋湯,一定要用砂鍋。搬一張椅子,拿一本書,安安靜靜地聽砂鍋里的“咕嘟咕嘟”。開心的時候,覺得這個聲音很療愈,看看書上的故事,感到自己過得平靜,安穩而幸福;難過的時候,覺得這個聲音像樹洞一樣的朋友在陪伴,默默流完眼淚,收拾心情,又能在一個新的清晨笑對生活。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大概我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吧,柔軟而倔強,不愿別人看見自己的眼淚。
一個人的時候,你才是更加真實的你。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孤獨;一千個人,有大于一千個化解孤獨的方法。有人在孤獨中升華,有人在孤獨中沉沒。古人提倡“慎獨”,一個人的時候,沒有外界目光時刻盯著,當然要知道道德和法律的邊界,可以很人性,不可太任性。而在底線之上,不妨做真實的、自在的、快樂的、豐富的自己,美其名曰:盛獨?!芩屣L來不來,我自盛開。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獨處時的一言一行,才真正藏著一個人走過的路,見過的人以及讀過的書。
周云龍:高級編輯,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