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湯
羊肉湯店開在菜場巷子里,有二十多年了,一進門,左側一口大鍋里羊骨頭熬的乳白色湯翻滾著,熱氣騰騰。開店的是一對蘇州東山的中年夫妻,男的熬湯、端碗,女的收錢、稱羊肉。稱好的羊肉放在一個大陶碗里,蔥姜蒜調料放好,男人舀一大勺羊湯澆在上面,喜歡辣的可以加一勺辣油。飯量大的,可以在旁邊的店里買了油條、饅頭,就著羊肉湯吃。
吃完羊肉湯,一頭微汗,走到農商行后面一條巷子里,坐到一排擦鞋攤前,花兩塊錢把鞋子擦得锃亮。喝了羊湯,擦了鞋,終于可以精氣神十足地開始一天的生活了。
那些來不及做早飯,急急忙忙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就在學校旁邊的“小耳朵”面店吃面。面條勁道,澆頭做得好,店主是小夫妻倆,手腳麻利得很。
和橋的早晨,六點鐘就開始喧鬧,街上到處是車和行人,買菜的、上班的、做生意的、送孩子上學的……川流不息,最多的是騎電瓶車的。
七點鐘剛過,街上突然就安靜了下來。站在空蕩蕩的大街上,覺得剛才的熱鬧恍如夢境。
豆腐干
和橋豆腐干是無錫特產,但是豆腐干廠家卻好像隱居了一樣,想在城里買塊和橋豆腐干,很難。
我曾經好幾次去買豆腐干,主要有兩家廠生產,都在鎮北的巷子里。兩排廠房,一個小院子,規模不大,門口有一個門市部,可以挑選各種口味,稱重包裝。據說兩個廠,一年有幾百萬的產值,不大,也沒有要做大的意思。
豆腐干是尋常食物,一般柔軟可口。和橋豆腐干卻是另類,干硬難嚼。一次,我穿越新疆,在漫漫長途窮極無聊中,放一片和橋豆腐干在嘴里慢慢咀嚼,才品出它的真味。和橋歷來出讀書人,青燈枯坐,這些豆腐干也慰藉過長夜苦讀的人吧。
和橋人
和橋號稱“小無錫”,這方面,西橫街上那幾家挨在一起的銀行行長心里最有數,每年上級下達的存款指標,剛過春節就基本完成了。那個開著一輛舊皇冠的老大爺,可能是個幾千萬身家的老板;那個打幾塊錢小麻將的老太太,銀行里可能有八位數的存款。曾經,到了年底,鎮政府手里拮據,還要向某個低調的富豪借個幾千萬過年。
和橋的企業小敲小打、穩扎穩打,都不怎么貸款。有些企業動輒幾千萬上億地借錢,你再借兩個膽,和橋人也不干,晚上睡覺不踏實,這不符合和橋人的做事風格。
看著和橋人不溫不火地過著日子,鎮里的書記和鎮長卻坐不住了,這么個大鎮,工業產值總是排在別的鎮后面,臉上掛不住啊。于是開政銀企座談會,號召大家解放思想,學習其他鄉鎮的先進經驗,充分利用銀行資金,大干快上。號子一吹,泡沫泛起,過了幾年,泡沫破了,和橋人還是回到原來的日子里,早晨一碗羊肉湯,中午食堂里有酒有肉,下午打麻將、洗澡,日子該怎么過還是怎么過。
和橋人,骨子里還是內斂、低調、自律的,他們適合在自己的節奏里過自己的生活。
白洪鑫:江蘇省無錫市作家協會會員,近年有多篇作品發表于《北方文學》《青春》等文學期刊。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