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仙 陳良金/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基本工作原則,強調要講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大學生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體系。因此,二級學院如何落地執行“三全育人”,通過什么育人模式進行開展?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二級學院是教書育人的基層單位,也是打通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區、斷點的關鍵所在,但在實施“三全育人”過程中面臨:一是認識不清。專業教師往往側重專業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技能訓練,而對開展三全育人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因而如何提升專業教師對開展三全育人的重要性認識,激勵專業教師參與三全育人并積極發揮專業教師的引導作用。二是能力不足。專業教師對如何開展三全育人存在辦法不多、育德能力欠缺的問題。三是特色不明顯,實效性不高。三全育人如何與二級學院的專業特色融合,三全育人模式如何才能滿足學生成長訴求、時代發展要求、社會進步需求,而不停留在形式上。
二級學院教職工各自負責一畝三分地,對三全育人的重要性意識不夠,將三全育人工作視為額外工作,增加工作負擔,是為排斥;二級學院缺乏頂層設計,沒有有章可依的育人規章制度,沒有強有力的推行和保障機制;二級學院資源不足,全員全方位育人格局未能形成,無法提高育人高度、廣度、深度、效度;二級學院育人過程出現斷層,育人過程中出現這打一槍,那打一炮,缺乏育人的連續性。
實施三全育人,貴在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的聰明才干,做到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讓學生在開展三全育人的過程中收獲實效。二級學院在實施三全育人中應制定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和考核標準,實施“1+10+10”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即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打造“三全”育人“一個共同體”;把握重點、加強協作,統籌推進“十大育人”質量提升工程;立足實際,明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十種能力”(即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領導能力、運動能力、合作能力、回饋能力、競爭能力、服務能力)。同時把“三全育人工作量化考評”列為在教職工工作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與年度考核、評先評優、職稱評聘、職務晉升掛鉤。成立相應部門負責系部“三全育人”導師團的建設、管理和考核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下面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湄職院建筑學院)為例來具體闡述二級學院如何開展三全育人,才能使三全育人不停留在形式上。
1、全體教職工各負其責,積極參與
建立由全系教職員工人人參與、覆蓋全體學生的“三全育人”合力體系。專任教師做好課程、科研、實踐育人;二級學院領導、管理人員做好管理、服務育人;教工、學生黨支部做好組織育人、大學生黨性修養育人等;網絡中心組做好微信公眾號、微博、易班等網絡育人;輔導員、校企辦主任做好學院獎助學金與行業獎助學金資助育人工作;創新創業聯絡員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創新創業育人工作;輔導員、班主任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等。
2、地方建筑業協會協同育人
行業企業直接參與學生培養,在教學上通過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匠工筑藝”講座、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論證,聘請行業專家作為外聘教師與客座教授,有些企業專家直接參與課程教學與畢業設計、崗位見習指導,實現產教融合;設立獎助學金幫助個別學生經濟困難等問題;在學生就業上,行業企業直接設崗招聘,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提升就業率。
3、校企合作單位協同育人
企業人員入駐導師團,助力項目開展,達到校企共贏。集思廣益,以創新精神,探索智能化時代弘揚“工匠精神”,服務美麗莆田建設,達到師生共同成長。
組建全方位、開放式的“導師團制”教學模式,制定“導師團師生考評機制”,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為學生的三年學習體驗提供綜合性的導師團服務,營造全員參與、質量立校的濃厚氛圍,提高全體教職工參加育人工作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推動師生之間積極、平等、充分互動和教書育人的和諧統一。
學院側重職業教育、通識教育,二級學院側重行業教育、專業教育,輔導員跟蹤服務和協調指導,班主任主導實施,導師團等育人團隊深度參與,各方齊抓共管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導師團項目類型分為專業導師團和素養導師團,指導內容可以涵蓋學科專業、文體活動、科技創新等涵蓋“十大育人”內容,通過兩種類型導師團協作互補,形成育人合力系統。
引導學生了解建筑行業發展動態、社會需求,結合自身特長和職業規劃,選擇專業方向模塊,樹立正確專業思想;并與“專業技能競賽”、“世界技能大賽”等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指導,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為學生求職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表1
與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等相結合,營造濃厚育人氛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與示范性院校建設、自身崗位工作、校企合作、“雙創”教育、社會實踐、挑戰杯競賽、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等相結合,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參與熱情,引入“互聯網+”,實現融合、串聯、跨界,舉辦成果展,增強實效。
根據學生情況采用集體指導、個別指導、新媒體交流等形式靈活開展工作;指導方式可采用授課、交流、座談、講座、研討、布置專項任務等,或擴展為調研策劃、技能比賽、企業實習及社會實踐等形式。每位導師每學年指導活動不少于10次,并將指導活動的佐證材料交于系部同一歸檔整理,領導小組成員對所有導師團進行量化考核。并挖掘自立自強、創業創新、勵志先鋒、參軍報國、技能競賽、學習標兵等學生成長成才典型案例,形成二級學院特色文化。
雨露潤花蕾,通過上述方式,三全育人取得實效,主要體現在:
一是導師團育人出成績。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提高學生個人素養,21位同學在省賽中獲獎,獲獎面與獲獎成績均有大幅提升。二是導師團服務能力提升。與山海測繪公司等3家企業合作,由3位導師帶隊安排13位學生進行開展技術服務,實現技術服務入賬16萬元,師生的技術服務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行業資助育人。按照三全育人方案,對品行兼優、技能獲獎、身心健康的同學上報給莆田市建筑業協會,由協會組織企業家設立湄職院建筑系獨有的“筑夢”獎助學金。2018年第一屆“筑夢”獎助學金設立,對經濟困難的學生每生獎勵3000元,加上品行兼優、技能獲獎、身心健康獎項共63400元;2019年對經濟困難的學生每生獎勵5000元,加上其他獎項獎勵159000元,兩年共資助學生86名。強化資助育人,通過這種途徑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表2
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項交叉、系統、繁雜的工作,二級學院在實施過程中,不要把各項工作獨立開來,而是要把育人工作當成主線,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成才各個環節,形成“人人關心育人,人人為了育人”的濃厚氛圍,使得人才培養更有厚度、立德樹人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