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南京市麒麟科技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EPC工程總承包能夠將設計“Engineering”-采購“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統一,以合同形式明確規定工作內容,因此稱之為EPC。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基礎建設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甲方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將過去分階段的管理模式切實改變,通過總承包管理對成本管理的所有階段進行通盤考慮,從而實現系統化管理,如圖1所示,這樣的模式符合建設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分別對各自合同范圍內的安全、質量、進度、造價等方面負責。與傳統模式相對比,EPC總承包管理以向建設方交付最終產品和服務為目的,應用該模式可以對整個工程項目實行全面安排、協調運行,將整個項目貫穿在一起,以EPC工程總承包將前后緊密銜接,使工程建設項目成本管理更加符合建設規律,提高甲方的經濟效益[1]。
圖1 EPC工程總承包管理需要的資質
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承擔全過程的工作,最終向建設方交付產品,是一種前后銜接緊密的承包管理模式,其在建設單位基建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問題。就目前情況來看,在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成本管理過程中,結構形式存在缺陷,導致各項權責無法統一,這說明在該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體系建設存在弊端,導致各項標準無法結合實際情況,責任成本體系管理也無法發揮出其實際作用,造成成本管理流于形式,違背了甲方在應用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成本管理的初衷,與實際效果背道而馳。
如果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責任成本體系,那么,EPC總承包項目的責任成本流于形式的問題出現是必然的。影響EPC項目成本的關鍵點在于設計環節,但在實際的成本控制中,部分設計人員的水平較差,導致項目總承包管理水平偏低,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對甲方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當前的EPC總承包項目成本管理過程中,限額設計、價值優化設計、成本標準化等項目存在漏洞,且當前相關技術手段并沒有合理應用,如管不提高管理水平,將無法達成預期的建設目標,因此必須重視動態技術的應用[2]。
在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中,甲方單位對成本管理的關鍵環節即是設計成本,其主要體現在招投標階段中,甲方單位在編制招標文件時,應當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以及項目預算評估結果。再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狀況,合理確定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成本,為招投標文件的科學編制提供堅實的依據和基礎。同時甲方單位還應做好相應的設計管理工作,組織專業人員對承包方所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審核、修改,保障工程項目設計的合理性,充分滿足工程建設目標要求。并且為強化成本管理和控制,應主要采用限額設計方式,有利于對設計規模、設計標準以及工程數量、概預算等方面進行良好的管控。
通常情況下,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成本管理目標是基于當前健全的成本管理經濟責任制,保障工程項目建設在目標工期內完成、達到約定質量以及實現最低成本等。因此在實際的成本管理過程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應當將項目成本管理作為責任成本管理體系的核心,促使人力資源、物料資源形成動態平衡的狀態,以此統一權、責、利,有效推動項目的進行和實施。基于此甲方單位應當改善成本管理模式,應實行全面成本管理準確預測項目成本,并以此為依據,尋求降低成本的方式方法,同時要實行目標成本控制和責任成本控制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從而更好的構建責任成本核算、控制和組織體系,統一三者的關系,盡量降低項目總成本[3]。
對于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實施開展,甲方單位通過簽署承包合同,將風險轉移到總承包商,所以其自身風險相對較小,具有相對較高的技術管理水平,能夠避免其在各個環節中出現嚴重的失誤。因此在成本管理和控制過程中,甲方單位要加強技術管理,監督總承包商高效銜接各個工程環節,從而降低施工中工程變更的幾率,避免對合同成本價格產生影響。在此基礎上,甲方單位應當建立定期檢查機制,對總承包商的施工技術銜接進行監督,盡量減少工程變更。
綜上所述,甲方單位對于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成本的管理需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工程特點,采取有效的管理對策,比如注重設計成本限額、建立健全責任成本管理體系、建立定期檢查機制,提高技術管理質量等措施,進一步提高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成本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切實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