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華(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財經專業學生要具備會計核算的基本素養,同時具有熟練運用財務專業知識進行財務報表分析,財務規劃,財務預測和財務決策能力。財務決策能力是建立在財務會計,基礎會計、稅法、經濟學、金融學、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公司戰略等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把以上相關知識內容全部融會貫通后,再通過對企業分析后進行決策。但是以上課程相互獨立并由不同的教師來教授,在教授過程中,溝通少,學生所學內容有部分重復,有部分割裂,所學知識不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造成了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達不到財務決策的高層次水平。
當前,我校的財會專業教學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教科書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很多教師按照教學進度逐章逐節完成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很難體現財務學習的系統性,各章節之間的關聯性,很難讓學生對該課程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教學過程中僅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基礎會計》課程設置達到了75學時,《基礎會計實訓》課程30課時,《稅法》45課時,《經濟法》60課時,基礎課程相對比較多,高職財會專業課程目標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僅僅專業知識的培養會造成學生的知識面狹窄,財會學生職業發展受阻,對于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不多,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實踐能力培養少,造成了學生的判斷能力較低,財務決策能力水平不高。
當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財會專業課程教學方法還是以講授法為主,部分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但是采用的案例距離學生比較遙遠,學生在上課時,感到距離自己很遠造成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熱情不大。在課堂上,老師在講授專業知識,認真的學生則認真聽講,不斷記錄筆記和或是做課堂練習。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財會的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財會學生比較內向且不喜歡思考問題,再加上對企業工作實際根本不了解,從而造成了學習財會知識僅靠死記硬背,而失去靈活性,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力,鍛煉學生財務決策能力,難完成。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課程這樣一個重要環節,財務決策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財務決策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真正打到企業參與實踐,只有參與企業實踐才能理解財務決策相關課程的實質內涵,參與企業實踐也是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途徑。課堂教學各門課程進行教授,每門課程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我校現在既沒有開設財務決策理論課程也沒開設實踐課程。
目前,我校財會專業課程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試課程和期末考查課程,卷面分一般占到了60%--70%左右,平時成績占到30%-40%。期末考試有的采用閉卷考試,有的采用開卷考試,但考試內容都是基礎知識,對于開放性的問題涉及的比較少,再加上少量的簡單案例分析。這樣的期末考核起不到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實踐,用于探索的能力,甚至還會造成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怠慢,造成了學生學習不深入,對所學是知識這邊學那邊忘記的情況,甚至還有懈怠的學習情況。同時學生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導致綜合素質低,實踐能力欠缺。
1.重視財務學生決策能力培養
財會高職教學過程中積極圍繞學生財務決策能力展開,課程實施推行“精講-自學-研討”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人才教育質量。
財會學生的決策能力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這些環節的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效益。如果財會學生的財務決策比賽相對比較弱,財會高職學生就會成為低層次的財務人員,向中高層次發展相對較難。當下中國存在大量的低層次財會人員,而高層次的財會人員相對稀缺,財會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2.重視財會高職學生的財務決策能力培養不斷更新課程設置
財務決策不僅僅學習財務管理課程,而是要從多學科進行學習,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金融學、企業管理,統計學,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分析,公司戰略,市場營銷,經濟法,財務報表分析,證券市場分析等課程的設置是進行財務決策必備的知識,不斷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力,讓學生為進行財務決策所需的知識進行儲備。
財務決策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財務決策能力需要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一個學習過程,最終才能提高決策的正確率。
1.引入企業實際案例進行教學
課堂上引入企業實際案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下學生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評判,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進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某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有同學做相應的討論,再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判斷決策的正確性,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財務專業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引入的案例要結合常州市本地中小型企業的特點,案例具有可操作性,更具有實用性。
2.聘請校外財會專家進行現身說法
校外財會專家均是具有實踐財務經驗的高級財務人員,校外財務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校外財會專家到校進入課堂,校外專家現身說法,通過對財務決策的實例講解,使學生更能深刻理解財務決策是否正確,直接對關系到企業經營,提升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企業參與實踐,通過實踐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途徑。開展校企合作,帶領學生到企業中深入實地的進行實踐教學,體會企業從開始成立是否租用廠房,機器設備是否購置,人工招聘多少?職工薪酬的多少?企業生產線啟動多少臺設備?原材料采購供應商的選擇,付款方式的選擇?參與生產產品過程,決定投入產品的多少?產品成本高低的判斷?銷售行情的判斷?銷售人員薪酬待遇的多少的制定,市場規模大小的判斷,廣告費投入的多少,企業要投入多少研發支出,如果研發支出投入失敗怎么處理?財務決策內容小到原材料的采購,大到企業是否擴大規模,是否公司上市的?公司是否收購兼并等業務都需要財務人員的決策。這些決策每步驟都離不開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學生只有真正經歷了企業決策時一步決策會影響到下一步的結果,如果決策失敗最終導致企業經濟效益損失。從而加深對企業財務決策認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提升財務決策能力。鼓勵高職財會學生積極利用暑假和寒假實踐,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以及生產步驟及企業管理,完成相應的社會實踐報告,對于所學內容進行更深入思考,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
采用多種方式考核學生對財務決策能力的培養,把期末書面考核轉變為學生綜合技能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考驗學生掌握財務決策的能力。采用靈活多變的考核方式,開放性的課程考核,不固定統一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尋求最佳方案,進行決策,不同方案的比較,形成不同的企業價值。在不同的時間段結合所學內容進行階段性考核,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更深入的學習,不斷提升學生財務決策能力。
信息化條件下的企業對財會高素質人才培養提出挑戰,財務決策能力是財務人員在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關鍵能力,高職財會教育是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階段,圍繞財會高職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逐步培養高職財會學生的決策能力,為中高層次財務人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