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高志芳
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引導小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強化教學參與。實踐活動教學的開展,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深入分析小學三年級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策略,對于促進小學教育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作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早是由瑞士教育學家提出的。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和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世界的理解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具體的理解方式需要由學生自己來決定。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是在現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對新信息建構和對原有經驗進行改造和充實的過程。小學生在面臨新的教育情境的時候,需要根據以往的知識內容和學習經驗,能夠更加靈活地進行學習和發展。所以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在運用實踐活動教學的過程中,絕對不能一味地強調全新的知識內容,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以此作為學習的出發點,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認知主義理論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理論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和認知新的知識點,并且需要充分調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只有這兩個因素相互協調統一,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處理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之間的關系,保證二者相互協調,這些都要貫穿到學習全過程中,也是教師在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為了滿足認識主義理論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應用實踐活動教學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出發,找到學生學習著力點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融合點,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踐活動教學的作用。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成長經歷和學習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因此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實際應用實踐活動教學的時候,既要保證教學形式符合學生的整體學習特點,又要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在實際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時候,注重觀察學生的個性和共性差別,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踐活動教學方式的優化。在此基礎上,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在重點和難點部分,教師要給予針對性的講解,合理掌控教學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建構主義學說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溢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如“多彩的分數條”實踐活動,先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發現1里面有2個二分之一;1里面有4個四分之一;1里面有8個八分之一;1里面有16個十六分之一。這些彩色的直條里還包含著許多數學知識,接著用這些彩色分數條做“搶1”游戲、“清0”游戲,感受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幾分之一與幾分之幾,以及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和“1”的內在聯系,豐富并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在拋正方體選擇分數,根據分數選擇彩條,以及根據需要將彩條進行等量代換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的隨機性,逐步增強對分數大小的判斷力,豐富解決問題的經驗,鍛煉思維的靈活性。最后讓學生說一說感受與體會。生1:這個游戲不僅好玩,而且可以讓我在游戲中學習,比如分數能換算,分子一樣,分母大的就小,分母小的反而大。生2:我覺得我們可以在玩中學習,十分好玩。印象最深的是“清0”游戲,我們兩人一組玩,我兩次都是輸,游戲就結束了。生3:我覺得這個游戲很有趣。它不僅讓我玩得開心,也讓我們更深刻認識了有趣的分數。生4:通過這個游戲我認識到了不同的分數拼在一起,都可能拼成1,而且還可以換算,比如1可以換算成兩個1/2。生5:玩了這個游戲,我知道1里面有16個1/16,8個1/8,4個1/4,2個1/2,還知道了1/4里面有2個1/8,1/8里面有2個1/16。在制作彩條、合作游戲的活動中,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豐富與多樣,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才能夠主動學習,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被教師推著往前走,學習壓力也會與日俱增,最終惡性循環,影響學習的整體效果。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數學知識的內涵,科學設計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和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轉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消極的心態,切實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橋梁和媒介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如“1千克有多重”實踐活動,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千克”并不陌生,在認識了千克后,帶著學生一起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找一找1千克的物品,用雙手”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家里“找一找”,1千克物品可真多!超市“逛一逛”,這些物品重1千克!雙手“掂一掂”,1千克有這么重!通過這樣的活動,從課堂走向課外,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孩子們的體驗空間。經過多次操作實踐,感知轉化成個體的經驗,進而形成了1千克的觀念。同時感受到了數學的有趣和價值,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勇氣。
綜上所述,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科學設計實踐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深入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提高實踐活動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深化對于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不斷豐富數學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