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第一小學 王成鋒
小學數學教學作為動態體驗的過程,在此期間,學生說錯話、做錯事都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學生出現的錯誤往往能夠反映出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就如同恩格斯所說:“最好的學習是從差錯中學習?!边@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以資源的觀點看待錯誤,才能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故此,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行以下幾點分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害怕出錯,以至于不敢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想法,從而影響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整體效果,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質量。為此,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改變學生固有的學習觀念,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特定的范圍內容許學生出錯,容許學生發表不同的建議或意見,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同時,教師也要給予更多的信任與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糾正與轉變學生錯誤的觀念。當學生出現錯誤,產生意見糾紛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討論與思考的時間,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引導促進作用,指導學生積極思考,才能讓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最終形成統一觀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的教育與啟迪,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辨析與思考能力,通過運用錯誤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以此糾正學生的錯誤思維、錯誤行為,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每一次月末考試后,部分學生會將對與錯、考試分數看得十分重要,因此忽視錯題的學習價值。為此,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正視每一次考試,并在考試錯題中提煉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將錯誤當做提高自己的階梯,從而讓學生端正數學學習心態,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錯誤問題,并通過不斷的努力將其改正,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效果,夯實自己的數學學習基礎,發揮錯誤資源的教育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并不缺少有效的教育資源,而是缺少善于發現教育資源的眼睛。錯誤的形成與出現并不是可怕的,只有讓學生認識錯誤、利用錯誤、改正錯誤,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教學過程中如若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不必急于對其說明、糾正、講解,可以合理引用錯誤,將學生的錯誤作為有效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觀點辨析錯誤,以此通過發現、探究、討論、分析等多個環節,幫助學生內化更多的數學知識,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與轉變。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余數的除法》時,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計算,學生計算出0.49÷0.16=3……1,此種錯誤是學生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經常會犯的錯誤。為此,教師在講解期間,不必急于判斷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探究時間,讓學生想出判斷此道數學題解答是否正確。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深入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不僅得出準確答案,還總結出多種驗證方法:關系驗證法,由0.16×3+1=1.48,并不等于0.49,因此是錯誤的;余數與除數對比法,由余數1大于除數0.16,因此可以得出答案是錯誤的;余數與被除數對比法,由余數1大于被除數0.49,因此答案是錯誤的。由此可見,通過合理運用錯誤資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糾正錯誤的同時,還能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錯誤之所以會成為有效的資源,其價值并不在錯誤本身,而是在教師與學生通過發現錯誤、探究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可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啟發。為此,教師應該立足教學根本,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接受能力、學習基礎,對學生的學習錯誤加以有效處理,促進錯誤價值的有效發揮,讓學生在“錯誤價值”中得到鍛煉與提升,不斷優化學習效率,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為學生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解《混合運算》時,向學生提出“已知一年級一班現有單人桌10張,雙人桌15張,請問這個班級可以容納多少名學生?”的問題。大多數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列出答案,即15×2+10=40(人),而個別同學卻列出(10+15)×2=50(人)。大多數學生對此答案給予否定,計算錯誤的學生十分難為情地低下了頭。此時,教師向該名學生提出:“說一說你的解題思路?!贝嗣麑W生說:“將桌子都當成雙人桌了。”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以此合理運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錯誤糾正,學生立即列出(10+15)×2-10=40(人)的正確答案。教師此時給予表揚,讓學生重拾數學學習的信心與勇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存在的錯誤問題是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反思的有效資源。為此,教師應該意識到錯誤資源利用的有效性,通過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問題,讓學生通過反思自己在哪一環節出現錯誤、出現錯誤的原因、解決錯誤的方法等,以此強化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降低學生錯誤發生幾率,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性,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更加清晰。
例如:教師講解應用習題“某工程隊要修建長約144米的鐵路,工人每小時可修18米,經過7個小時后,還剩多少米未修?”教師讓四名學生在黑板上解題,其中三名學生列出144-18×7=18(米),而另一名學生直接列出144÷18=8(米),而該名同學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立即列出補充算式(8-7)×18=18(米)。學生通過正視錯誤、反思錯誤的方式,及時將自己的錯誤糾正過來,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錯誤資源利用的必要性,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進一步發揮錯誤資源的價值作用,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發現錯誤、探究錯誤、分析錯誤、反思錯誤、解決錯誤,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改善當前的教育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