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 姜麗麗
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是教師基于學生累積知識與養成良好習慣的目標,針對學生學習行為與狀態給予的價值判斷。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具備不可替代性的心靈影響工具,通過對評價語言進行優化設計,能夠促進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為課堂教學效益把關,更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產生權威性影響,督促學生提高學習熱情,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價值觀,找到最適宜自己的學習策略。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好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性,強化評價的功能和作用,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拓展思路。
如何對課堂評價語言進行合理化應用,發揮其在指導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作用,是當前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教學要點。不同的評價語言藝術所發揮的指導作用也各不相同。準確性的評價語言藝術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指出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督促學生取長補短。具體來說,教師應用的評價語言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客觀指出學生的優勢和缺陷,做到簡明扼要;評價語言必須做到恰如其分,把握好分寸,不能過度表揚,也不能過度批評,突出客觀和準確,讓學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以及錯在何處。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在學生有感情地讀完文章之后,可以給予學生準確性的評價:“你的閱讀讓我覺得你真的把海底的動物當做了自己的好朋友,讀出了對它們的喜愛,朗讀時做到了吐字清楚、聲音洪亮。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再放慢一些速度,會有更好的表現,請你繼續努力。”教師這樣的評價語言就運用了準確性的評價藝術,既有對學生的長處說明,又指出了不足之處,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正確的朗讀方法,從而增加學習信心。
學生是語文課堂的主人,要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要具備一定的情感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夠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受到教育并接受教師的指導。情感教育本身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可以抓住語文情感教育的契機,在教學評價語言藝術的應用上注意突出情感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情感態度必須真實而誠懇,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性化關懷。尤其是面對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評價語言運用上要情真意切,加大對學生的鼓舞和激勵,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例如,一個平時學習當中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在教師提出用“閃耀”造句的任務時主動舉起手,但是在發言時又因為緊張忘記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能批評學生,而要用情感性評價語言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你能夠主動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非常好,很值得表揚。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夠回答成功,要對自己有信心,老師也對你有信心。”教師發自內心的鼓舞,會保護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摯情感,從而積極上進。
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在課堂上,學生是特別渴望獲得教師的認可和鼓勵的。但是教師不能夠一味進行激勵性評價,還需要做好對學生的細致耐心指導,保證對學生的啟發更加深刻和到位。在語文課程學習當中,有些時候學生偏離了主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恰當利用導向性的語言評價藝術,讓評價語言成為學生努力進步和改正錯誤當中的一盞明燈。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教師要求學生結合狐貍與烏鴉的對話,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一名學生說:“我覺得狐貍是很聰明的,他善于觀察,做事也有恒心。”學生的表達是偏離了文章中心與主題的,對此教師需要運用導向性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糾正學生的不當價值觀:“你有自己的見解和個性,但是我覺得你應該再認真思考一下,從主題上進行分析,認識到狐貍沒有經過自己的勞動,靠不正當的方法騙取烏鴉嘴上的肉是一種狡猾的不正確行為。相信你掌握了這樣的分析方法,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可以準確理解,表達出正確的看法。”這樣的導向性語言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糾正學生不良的思想認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累積科學文化知識與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當中要意識到自己的首要任務是為學生傳授知識,在幫助學生夯實學習基礎之后,再進行深層次的拓展,以免影響到進一步的學習。教師的評價語言需要考慮到對學生知識目標的考核判斷,注意運用知識性的評價語言藝術。教師在備課環節可針對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心理預設評價語言要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指導與驗證學生課程知識目標的達標情況,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順利地完成知識積累。例如,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時,一方面要注意增強學生通過研究范文學習文本構思方法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生歸納文本構思常用方法的意識,所以在評價語言藝術的應用當中,要體現出知識性,將知識貫穿評價全過程。比如“你可以依照時間順序劃分文章的段落,這樣的做法很聰明。”“你能找到每個段落的中心句,并對段落的含義進行概括,你做得非常好。”教師在評價當中指出了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能夠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當中事半功倍。
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需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在對擁有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時,要注意運用差異化的語言評價藝術,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關注,并在語文學習當中有所收獲,這正是分層性語言評價藝術的作用和魅力。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大膽開口表達。日常也要多關注此類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到他們的進步和成長,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老師關注而增強信心與興趣。面對沖動類型的學生,教師運用的語言評價要把側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思維習慣上。比如有的學生會在老師還沒有說完問題時快速舉起手,其結果可想而知。對此,教師可以微笑勸說學生認真仔細聆聽,并在仔細思考之后大膽表達,使得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評價的同時,還要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在原有能力基礎之上進行拓展與升華。
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富有魅力的評價語言會讓語文教學更具生機與活力,讓課堂教學錦上添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之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提高了對教學評價語言的重視程度,增加人文性和人性化,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懷。為了進一步發揮課堂評價語言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講求評價語言的藝術性,在日常教學當中不斷學習與加強修煉,累積相關經驗與方法,保證評價語言的運用和學生的語文學習和能力發展要求高度一致,讓語文課堂因為有效評價的支持而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