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海工小學 施丁也
小學是學生思維培養的關鍵階段,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阻礙了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由于數學學科思維性較強,所以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學習、思考獲得啟發和認知。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很多教師習慣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最終結果就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做不到學以致用,所以無法得到能力的提升,這是阻礙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原因。另外,教學模式化也是阻礙學生思維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模式化的課堂屬于中庸政策,既不會出錯,也沒有較大的突破,在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沒有學習的欲望,所以自然不會積極地思考。對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趣味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新鮮感,對數學知識充滿求知欲,這樣才能刺激學生的大腦快速地運轉,促進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地發展。本文主要從“設計問題,啟發思維”“動手操作,鍛煉思維”“創設情境,運用思維”“一題多解,發散思維”四個方面來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
啟發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問題的引導。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依賴于教師的指導和培養。語言是學生表達思維的有效工具,通過語言,學生可以描述思考的全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將自己的研究和發現用語言進行表達,以啟發思維。
比如在執教《十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時,筆者首先請了兩名同學到講臺中間,然后又請了三名學生到講臺中間,要求學生回答講臺上有幾個同學,并說出為什么。這時學生首先用數數的方式得出了講臺上有五名同學,然后筆者繼續啟發:“如何得出講臺上有五名同學?”學生表示:“兩個同學和三個同學合起來是五名同學。”對此,筆者引出了“加”的概念。接著,出示圖片,要求學生表達圖片中有幾只小雞,是幾只和幾只合起來的,由此幫助學生了解“加法”的概念,使學生學會“加法”的思維方式。
思維是大腦的運動過程,大腦的思路除了能夠借助語言表達之外,還可以通過實踐進行表達。當學生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通過實踐鍛煉思維,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啟發。
《分一分》是一節鍛煉學生歸類觀念的課程,很多小學生受思維能力的影響,容易對事物混淆,通過《分一分》這節課,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在執教的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準備了很多蔬菜水果,學習文具、零食小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打造趣味課堂。首先筆者帶領學生一起在教室中間拼了一個長桌子,其次要求學生圍在桌子周圍,將準備好的物品打亂放在桌子上,然后要求學生將物品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蔬菜歸為一類、水果歸為一類、零食歸為一類、學習文具歸為一類。最后教師可以由此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將同類物品進行歸類,以增強生活環境的整潔性和秩序性。
在數學課堂我們時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小學生明明在聽講時,能夠很快很準確地回答教師的問題,但是在自己做題時卻一籌莫展。”這充分說明了學生思維的不靈活。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地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教師還應將學生置于具體的實際問題中,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
比如在執教《比一比》這節課時,筆者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課件,以非常生活化的圖片要求學生回答“比的結果”,從而使學生理解高矮、長短和輕重的含義,并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即:出示圖片“蘋果和雞蛋”要求學生比較大小;出示圖片“高樓大廈和獨棟別墅”要求學生比高矮;出示圖片“縫衣針和剪刀”要求學生比輕重。這樣做,能夠始終將學生的眼睛和思維集中在課件上,從而改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狀,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題多解是訓練學生思維發散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解決,這樣做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又能夠增強學生大腦的靈活度,使學生樂觀地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外,發散思維的培養,還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容易鉆進死胡同的現象,幫助學生積極地尋找“出口”,使思維和心理得到解脫。
在執教《豐收的果園》這節課時,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情境自己創設問題并回答。如有學生說:“果園里的桃樹和杏樹一共有幾棵呢?”這時全班學生要一起思考如何求解這個問題。這時,有的學生說可以先數一數桃樹有多少棵,再數一數杏樹有多少棵,兩者相加就是桃樹和杏樹的總數了。還有的學生說:“可以先計算果園共有多少棵樹,然后減去除桃樹和杏樹之外的樹就是桃樹和杏樹的總和了。”這樣做引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解決措施,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使思維得到發散。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既要細心呵護學生,使學生在溫暖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又要通過恰當地教學方式,嚴格地要求學生并有效地指導學生,讓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當中,從而使學生在認真思考教師創設的問題,積極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促進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