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桃園路小學 孟鳳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不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思維方法上。數學教學不僅要掌握數學技能,更要注重學生的思維品質等。
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應當注重學生人文科學精神的培養。相對于理科類知識,趣味性文化故事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加全面地看待數學,其人文科學精神也將得到有效培養。例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講解貨幣起源,如:遠古時代,人們用貝殼作為錢幣,后來又發展到銅幣、銀兩及紙幣等。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重教學方法,盡量使用生動化的語言,調動學生興趣,增加課堂互動的同時,也促使學生能在課堂中更加了解人民幣。教師也可創建數學文化小講堂,定期組織故事會,邀請學生上臺講述文化故事。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自主思考中獲得新知,其創新精神也可得到有效培養。對此,教師可合理安排課時,優化課后作業設計,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思考如何保證計算的效率及準確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出幾道計算題,如“999+998”“201+305”,這類算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數字與“整數”較為接近,在此處所指的整數特指只有一個有效位的數字,如10、100、200 這一類數字。在此過程中,通過重復練習,學生可能會發現計算規律,如在“999+998”中,將兩個數字分別看作1000,再減去相應的數字,該算式可轉化為(999+1)+(998+2)-3,便能很快得到答案為2997。這類方法在后續講學中會涉及,而在沒有教材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我思考所獲得的效果更佳,從另一個視角看,總結計算規律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優化課后設計,如讓學生計算父母的收入與支出,并制作一個小賬本。通過此類教學方式,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避免其思維被教材所禁錮。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情境的引入可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可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提升自身實踐能力。例如,在進行《位置與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創建捉迷藏情境,結合鐘表概念進行位置定位。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蒙上眼睛,分別讓十二個學生扮演十二時刻,圍繞該學生站在對應位置上,教師可先做示范,為學生描述,如“小明在你6 點鐘方向”,被叫到名字的同學有一次移動的機會,老師也可根據學生移動的方向給出暗示,如“現在又過去5 分鐘了”,以時間變化比喻位置變化。在此基礎上,可讓老師蒙上眼睛,學生負責描述。在此過程中,學生可更好地理解位置與方向,也可學會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定位,其實踐能力也會有所增強。此外,教師也可邀請學生參與課堂情境主題設計,以生活問題為素材,以數學知識為思路,進一步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同時,教師需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增加教學情境的針對性,避免為了提升教學趣味性而影響教學效果。
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需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此期間,課堂交流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交流,教師才能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才能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例如,在進行《扇形統計圖》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為讓學生能較好地了解扇形統計圖的意義及應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先統計學生愛好的運動,并將其記錄在黑板上,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數據整理成不同的形式,如部分學生可能會將數據整理成表格的形式,也有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正”計數。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邀請學生講述這樣統計的原因,并進行課堂交流,如部分學生可能認為表格形式更加直觀,且繪制較為簡單,部分學生可能認為“正”字計數法更貼近生活,而且能更快看出數字差異。在進行了基本交流后,教師可引入“扇形圖”的概念,將數據以扇形圖形式展現出來,并讓學生自由表達對扇形圖的看法。同時,教師也進行引導:生活中還有什么數據是可以用“扇形圖”進行統計的呢?從而開展下一輪的交流。這樣可較好地觀察學生性格特點,也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相互促進與完善。
綜合上述,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需深入分析數學過程,在注重文化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唯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才能實現新課改“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