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王 彬
(1.羅甸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羅甸 550100; 2.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果樹科學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羅甸縣地處貴州省南部,境內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日照1 350~1 520 h,年平均溫度19.6℃,年均降雨量1 179.7 mm,無霜期330~340 d,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火龍果生長。羅甸縣充分依托這一優勢,于2007年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火龍果,通過多年發展,火龍果產業已成為羅甸縣“一縣一業”產業,“羅甸火龍果”和羅甸縣分別被授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中國火龍果之鄉”。全縣現有標準化種植規模2 200 hm2,打造有一批規模化種植的高標準園、農旅觀光園、大數據示范園、深加工生產線。在此基礎上,充分依托互聯網和農業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發展“互聯網+羅甸火龍果”模式,對促進羅甸火龍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互聯網+農業”是對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和突破,有利于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因此,依托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種信息技術,使其與羅甸火龍果產業有機融合,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羅甸火龍果產業在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信息化水平,能夠有力提升羅甸火龍果生產、加工、銷售能力和效益,助力產業鏈打造,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發展優化升級,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在保障產業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使其對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助力脫貧攻堅、助推同步小康。
羅甸火龍果以鮮果銷售為主,精深加工為輔,每年出果10~12批次,有5~6批大量鮮果集中上市,需要冷鏈物流保障鮮果品質和市場價值,而目前大量羅甸縣火龍果種植戶缺乏物流資源、保鮮技術和配套設施。雖然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電商銷售初步實現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少了流通環節和保鮮周期,但同時由于需要在產品分級、包裝、保鮮運輸等方面進行投入,增加了銷售成本,導致果農從電商銷售中獲得的收益并不明顯,大部分盈利仍然來源于對勞動力投入和生產物資的補助。
羅甸火龍果多為山地種植、山地運輸,水池水窖、機耕道步道、監測管理等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化軟硬件建設薄弱,數據監測分析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難以有效推廣應用,導致產業鏈各環節各類信息的搜集和發布不及時,制約羅甸火龍果產業的信息化發展。
信息化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難以為羅甸火龍果產業相關的生產、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冷鏈物流體系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人力資源不足已成為“互聯網+”背景下羅甸火龍果產業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互聯網+羅甸火龍果”發展模式是信息化技術與實業的結合,最終目的是增加產業效益,需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作為基礎。然而,目前羅甸火龍果在生產銷售上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低,尤其是種植管理標準化和品牌銷售規范化不足,不利于提高羅甸火龍果的商品率和品質,以及品牌影響力,制約羅甸火龍果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產品競爭力提升,不僅影響火龍果的網絡營銷,也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優化升級,阻礙羅甸火龍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政府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推進“互聯網+羅甸火龍果”發展模式的重視,對其進行有效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積極協調產業發展相關各部門,加大政策扶持;同時,聯合火龍果科研單位、行業專家、企業和種植大戶等,多渠道吸收和整合產業相關各主體在技術、資金、物資、人員等方面的資源支持羅甸火龍果產業的信息化建設。另外,圍繞火龍果全產業鏈,加強火龍果鮮果、鮮花、枝條深加工,農旅觀光、鮮果采摘、火龍果餐飲等二三產業通過信息化發展與第一產業的火龍果生產進行有機融合,推進火龍果全產業鏈的信息化。
在總結現有管理經驗和建立健全相關技術規程基礎上,依托示范果園、規模企業、電商平臺等主體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因地制宜推行“統一種苗標準、統一生產標準、統一采收標準、統一品牌要素、統一組織銷售”的“五統一”做法。在此過程中,積極推廣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羅甸火龍果生產銷售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羅甸火龍果的商品率和品質,推進營銷模式創新,穩定銷售渠道,推進火龍果產業生產和營銷模式升級,增加產業競爭力,為推進“互聯網+羅甸火龍果”發展模式提供核心助力。
在火龍果園基礎設施建設中,通過整合部門資金,結合項目建設資金,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或企業等第三方主體投資的多種方式,加強對信息化配套設施的資金支持,提升果園信息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火龍果生產信息化提供基礎保障。
一方面,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進行合作,充分依托科研院所開展相關研究和技術服務的人才力量,同時做好高校相關專業人才的引進,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完善相關人事制度;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企業和種植戶等大力開展信息化技術相關培訓,以提高產業相關各方推廣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逐步形成不同層次、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
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的綜合力量,完善羅甸火龍果產業信息化標準體系,系統挖掘和開發羅甸火龍果全產業鏈的信息資源,不斷豐富羅甸火龍果全產業鏈數據庫,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將互聯網、農業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全面融入到羅甸火龍果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政府管理等方面,為羅甸火龍果全產業鏈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服務,推進構建信息有支撐、管理能協同、資源可節約、環境更友好的羅甸火龍果產業發展局面,進一步促進羅甸火龍果產業健康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