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
(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農業農村局 616550)
由于非洲豬瘟的傳入給養豬戶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損失[1],也影響居民生活水平[2]。因此,全國各地養豬場都采取相應措施來預防控制疫病,而豬場生物安全管理是目前動物疫病最有效的措施,主要通過做好豬場生物安全隔離、豬場管理、豬場衛生消毒等方面的工作來防止疫病入侵豬群及在豬群之間傳播[3],有利于防止及控制豬群受非洲豬瘟等疫病的侵害,提高豬群健康水平,保障養豬場的經濟效益,促進養殖業健康良好發展。
豬場的生物隔離對非洲豬瘟防控非常重要,尤其要做好豬場科學選址和布局。
豬場選址需要考慮隔離條件、地勢、土質及水源等多方面因素。一是隔離條件。首先,給豬場選址時不但要嚴格符合政府部門,制定禁限養區域劃分和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等規劃規定外,還應具有良好的隔離條件。要遠離公路等設施,養殖場周邊最好有自然山林等天然隔離帶,從而降低車流等帶來的疫病風險,但同時還要保證豬場便捷的交通條件;其次,還要保證遠離居民區、公共場所等人口密集區域,既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又緩解人員流動引起的病原傳播;最后,遠離豬場密集區、禽畜交易市場、屠宰場及垃圾處理場等地,防止疫病傳播,保障豬群健康[4]。二是在地勢較高且干燥的區域進行豬場建設,有利于保證豬場光照和通風,通過控制豬場濕度降低病毒存活條件,土質以排水性好、質地均勻穩定、吸濕性小及導熱性低的沙質土壤為宜,有利于提升豬場整體生物安全水平。
養殖場布局結構是防范病原生物的重要途徑,首先,建設環繞豬場的實體圍墻或隔離設施(如鐵絲網、圍欄),與周圍環境有效隔離。同時采用密閉式大門。其次,依據地勢由高到低和主風向由上到下依次建立辦公區、生活區、隔離區、生產區及糞污處理區等功能區,各個功能區之間設立消毒設施和通道,并建立通道保證人員單向流動。再者,豬舍的建造布局要合理,嚴格施行凈污道分別管理制度,整個養殖場應從生物安全角度出發設立防控級別較高的凈區和防控級別較低的污區,豬只和人員需從生物安全級別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級別低的地方單向流動,嚴禁逆向流動。不同區域間養殖工具不可混合使用。凈區物品和生產工具的清洗消毒均在凈區中進行,禁止進入臟區;臟區物品需經充分消毒后才能進入凈區。另外,養殖場要根據功能進行專門化分區,如種豬、仔豬、育肥豬等區域,各小區間建立消毒池,對跨區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防止出現跨區交叉;養殖場風機的方向要設計合理,必須保證整個養殖場的生物安全。
為了避免出現養殖區域交叉,對養豬場內工作人員實行封閉化管理,只允許人員單向流動,且必須做好消毒工作,只有養殖人員可以進入生產區,而且在進入前必須做好消毒工作,更換專用工作服;對圈舍內的用具和進出人員進行消毒,圈舍門口道路放置消毒毯、消毒桶,選用氫氧化鈉、戊二醛、酚類、二氧化氯等非洲豬瘟病毒敏感的消毒劑進行消毒,落實豬場日常消毒和人員管理工作。豬場飼料和物資采購與司機人員要固定,進入豬場要按照規定進行消毒,嚴格對車輛進行徹底消毒。外來人員進入豬場需要保證其在一周前沒有去過其他生物安全風險高的場區,并經過淋浴消毒在隔離區生活2~3d 后才可以進入豬場;禁止場內人員攜帶和食用豬肉制品或食物,在切斷病原傳播途徑上做到萬無一失。
嚴禁傳統的場外散養和放養模式,防止家豬與野豬接觸,避免家豬在外隨意采食。引進豬只是疫病高發期和生物安全防控關鍵時期,做好引進前非洲豬瘟抗原監測,杜絕從不明健康狀態場和健康等級較低的種源提供場引進。引進應根據實驗室監測結果,確定最佳引進時機和了解種源提供場的健康狀態確定是否適合引進,并按相關要求強化引進生豬落地監管。要實施“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轉群時注意采用同進同出、單向流動原則,要盡量避免不同生產區人員交叉,轉群結束后要對豬群途經道路和豬舍進行嚴格清理、消毒、干燥和空欄,同時接觸轉豬人員進行淋浴消毒處理,防范病原菌威脅,混入基礎母豬群前也必須經過嚴格的隔離。豬場通常控制好飼養密度、豬舍濕度、溫度、光照及通風性等因素,場內飲水用酸化劑進行處理,同時根據豬舍的具體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飼養管理,保證豬群的正常免疫水平和養殖安全性[5]。
豬場內外部車輛流動是疫情發生的風險因素之一[6],提高生物安全抗風險能力,需對豬場車輛進行嚴格管理和消毒,豬場門口建設消毒通道,地上建立消毒池。對于運輸車輛,靠近豬場前需要嚴格按照車輛消毒流程進行全方位清洗、泡洗、消毒、烘干和檢測等,需要對車輛消毒設施進行清洗、消毒和干燥;養豬場不同功能區域配備不同的專用車,并且要確保專車專用,保持相互獨立,車輛使用后要進行清理消毒和干燥處理,保證生物安全;杜絕外部車輛進入養殖場內,養殖車輛不得進入豬場。
飼料及原料必須嚴格符合安全標準,不含有害成分,且生產方式、運輸過程安全可靠,入場存入庫房后要進行徹底消毒、熟化處理,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7]。生活區內嚴格使用生活食材,確保進入養殖場的物品安全、零污染,禁止從外購入豬肉及相關制品,食物容器要徹底消毒[8]。獸藥和疫苗需要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場,并用75%酒精噴灑消毒,然后登記入藥庫,保存期間要定期檢查消毒。獸藥疫苗的使用要嚴格遵守獸醫醫囑,并堅持全進全出的原則,并做到注射器一針頭一只豬,使用后的獸藥、疫苗及針頭不可隨意丟棄,要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養殖環境。養殖場內用到的物品應專區專用,不要進行交叉使用和混用,并有專人負責。
一般情況下豬場衛生消毒主要針對豬群圈舍、豬場環境及進場物品等。對于豬群圈舍,主要利用配備的高壓噴水槍和消毒劑等物品對轉群后圈舍內殘余飼料、糞污等進行全方位清理,確保無殘留污染物,然后進行消毒、干燥后再進行封閉熏蒸,消毒一段時間后進行通風,每日對豬舍內糞污進行清理,避免發生疫病。對于豬場環境也要定期進行清理消毒[9],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豬場環境清理消毒頻率,但豬只轉群道路要及時進行清理消毒,但對豬場產生的垃圾要進行分類無害化處理,防止胡亂丟棄,污染環境。另外,對于場內車輛途經道路也要及時進行清理消毒。進場的物品消毒主要是工作人員的工作服和工作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期徹底的清理、消毒,同時要保證物品的專區、專用,不可混亂使用[10],場區內的其他物品也要采用合適的清理消毒方式進行定期清理消毒,確保豬場的生物安全。
鈍緣蜱是非洲豬瘟傳播的重要媒介,壽命可長達15 年,病毒在蜱蟲體內可存活5 年,復養首先要做好滅蚊蟲、鼠、蜱蟲工作,阻斷其進入場內的一切途徑[11];二是確保豬場內部合適濕度和環境衛生,通過在圈舍外圍和橫梁上定期投放滅鼠藥物,杜絕掉鼠等宿主的繁殖,防止蚊蠅進入豬舍,還應禁止豬舍內鳥、貓及狗等風險動物隨意進出。
總之,在非洲豬瘟肆虐的環境下,既沒有非洲豬瘟特效藥和疫苗,必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提升生物安全水平[12],從生物安全隔離、養殖物資管理、衛生消毒方面做好生物安全管理,才能保障豬場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