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厚 包阿東 梅步俊 王貴
(河套學院農學系 015000)
近年來,我國肉羊生產的種羊選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也加大了從國外引進優良肉羊品種的力度,典型代表有美利奴、杜波、薩福克等。這些肉羊品種不僅在羔羊時期生長發育快,而且還具有早熟、飼料報酬高、產肉率高的特點,已成為我國肉羊養殖的優秀種源。在肉羊養殖集約化和規?;壤黾拥耐瑫r,逐漸培育了杜湖、杜寒、杜湖澳等雜交品種,成為肉羊商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整體育種規范統一,管理科學,應用現代育種技術,加大育種經費投入和商業生產雜交品種的開發力度,同時在養殖各環節改善肉羊的福利化,提升肉羊的生存條件和產品品質,改良地方低產肉羊的品質[1],促進肉羊產業健康發展。
傳統育種和分子育種相結合,通過品系選用、雜交改良等技術優化地方肉羊品種達到選育高產肉羊品種,發揮適當的雜種優勢。二者結合多是通過使用遺傳標記法等技術來提升選育的準確性,利用MOET 方案快速繁育育種群,提高羊肉生產效率。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各種肉羊基因圖譜和QTL 等的深入研究,對繁殖性狀的遺傳機制研究逐步深入和肥羔雜交模式的深度開發,提高肉羊選育和生產的準確性和高效性也是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我國想要強化各地地方品種的品質,從基因組學來選擇可以實現,通過對調控多胎基因如BMP15(骨形態發生蛋白15)、BMPR1B(骨形態發生蛋白受體1B)、GDF9(生長分化因子9)和B4GALNT2(β-1,4-N-乙酰半乳糖胺基等研究的逐步深入[2-4],發現一些影響不同品種綿羊繁殖力及其遺傳多樣性的主效基因,發現影響綿羊產羔數和排卵率等繁殖性狀的基因突變位點,調控多胎基因的表達時發現,不同綿羊品種的一些等位基因存在不同的表型效應,河套學院梅步俊博士[5]發現,綿羊繁殖性狀的遺傳機理應對相關基因的上位效應進行深入研究,可以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尋找新的變異體,關于多羔基因的多基因互作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逐步培育開發具有多羔性狀的優良品種和商業雜交組合[6]已將潛在的優勢變成現實優勢,在羊肉生產中已成為重要的技術集成手段,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也就是在基因組水平出發,針對各地肉羊的主效基因序列[7]進行測序、定位、克隆及最重要的功能鑒定,進而通過這些措施來發掘肉羊的生物遺傳信息,深化了解其機理,在豐富我國肉羊基因資源的同時發掘和改良優良的肉羊地方品種。
隨著新型分子標記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該技術在肉羊遺傳育種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通過對目標基因的標記來選擇優良的肉羊品種,多羔基因的早期檢測技術實現多羔母羊的早期選擇,已實現了商業化運營。近年來,基因表達序列資源的相關應用眾多,分子標記技術在育種中也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嘗試。這些新型分子標記資源,數目多,適用性好,而且可以對基因進行直接選擇。并且還可以針對肉羊基因結構上的保守型基因序列進行標記,所以,新型分子標記技術對開發肉羊新品種具有一定的篩選促進作用。
現代肉羊集約化養殖多采用聯合育種完成。多場聯合育種技術體系的實施一般用場間關聯率作為開展聯合遺傳評估指標,主要依賴于基礎信息,如表型生產性能記錄和種羊系譜記錄,圍繞不同群體間開展種羊遺傳評價,提供定性依據和育種值參考,獲得較大的遺傳進展。在確定育種目標時構建參考群體增加育種選擇的準確性,同時縮短世代間隔,實現優良基因和種羊的跨地區選育。
在我國肉羊養殖集約化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生產環節的福利措施對肉羊健康和羊肉品質的影響加大。傳統的肉羊育種方法受到嚴重的挑戰,開始逐步應用現代育種技術,在基因水平上高效選育肉羊的相關育種性狀,通過肉羊育種新技術和繁殖技術的結合,使未來的肉羊育種更加科學高效,滿足“十三五”草食畜牧業總體布局的基本要求,構建糧經飼兼顧、農牧業結合、生態循環發展的種養業肉羊體系[8],養殖業也會得到快速高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