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凱
(山東省高密市農業農村局新農村建設服務中心 261500)
犢牛飼養是整個養殖行業經濟發展重心,犢牛一般是指6個月以內的小牛,這個階段的牛是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進行科學飼喂能大幅度提高犢牛存活率和利用價值,對牛后期的健康成長具有關鍵性作用。下面將針對犢牛飼養管理進行多個方面的分析,促進整個養殖業長期穩定發展。
要想保證犢牛健康成長,一定要進行全面管理,合理掌控奶源、奶量、奶溫及飼喂時間,促進犢牛科學飼養,提高犢牛免疫力。
犢牛飼喂前期必須飼喂牛乳,時間盡量控制在3 個月左右,這樣才能保證犢牛營養攝取充足,每天的喂養量也應根據犢牛生長情況及喂養的相關知識進行合理控制。犢牛在出生7h內一般會將牛乳喂養量控制在5kg 左右,后續的20h 應將牛乳喂養量控制在6kg 之內,在犢牛出生的30~40h 內應將牛乳喂養量控制在5kg 以內,然后根據犢牛生長狀況逐漸減少飼喂量[1]。
在進行犢牛飼養時,應固定每天的飼喂時間,沒有特殊情況盡量不更改犢牛的飲食時間,避免造成犢牛消化不良等問題,合理控制喂養時間對犢牛的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常犢牛在出生前7d 每日飼喂4 次,具體情況具體調整,這4次的喂養時間分別是早晨6 點,上午11 點,下午4 點及傍晚8點,合理控制犢牛飼喂時間,促進犢牛健康成長,在犢牛出生1 周后飼喂次數的逐漸減少,后期每天3 次即可。
牛乳的溫度對犢牛健康也非常重要,所以在飼養過程中應注重調控牛乳溫度,保持牛乳溫度恒定不變,不能太涼或太熱,太涼會導致犢牛腸胃消化不好,造成痢疾,太熱會燙傷犢牛消化器官。犢牛的牛乳溫度在夏天一般保持在34~36℃之間,冬天的溫度比夏天略高1~2℃,促進犢牛的飲食健康[2]。
在進行犢牛喂養過程中,斷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飼養員必須加以重視和呵護,避免犢牛受到任何傷害,促進犢牛適應其他飲食,并逐漸適應不同的環境。在犢牛斷奶階段需要注意不能進行1 次性斷奶,應適當利用其他輔食代替牛乳,不斷減少牛乳飼喂量,等犢牛完全適應其他食物后再完全斷奶,這樣能促進斷奶過程順利進行,同時也讓犢牛逐漸吸取自身所需要的養分。犢牛在斷奶階段應進行單獨飼養,單獨飼養的時間一般在10d 左右,飼養員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單獨的飼養時間,在犢牛完全適應斷奶生活后再進行統一飼養;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犢牛在斷奶過程中會發生體重減輕情況,所以飼養員不必驚慌,應加強對犢牛的管理和監督,合理安排犢牛飲食,避免體重持續下降即可[3]。
犢牛在出生1 周后飼養員就可以適當飼喂飼料,先調配一些干草飼喂,鍛煉犢牛的咀嚼能力和對其他食物的接受能力。在犢牛出生1 個月左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飼喂精料,還可以將精料涂抹在犢牛嘴和鼻子周圍,促進其主動進食,將精料與牛乳相融合,提升犢牛進食能力。在搭配飼料時也要注重培養犢牛自主飲水的能力,可以在犢牛7d 左右時候進行飲水訓練,先在水中摻一些牛乳,促進小牛自主飲水,然后逐漸將水中的牛乳完全去除,犢牛飲水時也應掌控好溫度,盡量保持在15℃左右。
犢牛在飼喂過程中應保持環境衛生,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犢牛在剛出生時候免疫力較低,容易受到細菌感染,應盡量將犢牛放置在通風良好、光照良好的環境中,還要保證犢牛舍溫度固定,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更不能存在較大的溫差。冬季應加強對牛圈的保溫措施,避免犢牛出現各種疾病。也應及時做好犢牛臍帶相關消毒工作,降低犢牛患病概率,促進犢牛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通過對犢牛各方面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裨益,促進養殖行業養殖水平和經濟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