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
(重慶市長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01220)
2019 年8 月7 日,筆者接到一養殖場生豬出現突然發病和死亡現象,表現為體溫升高、不吃食、不愿走動等臨床癥狀。筆者趕赴現場進行臨床診斷,應急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等措施,具體情況如下。
一養殖場報告其經營的生豬場自2019 年8 月3 日以來,生豬突然發病,治療效果不佳,第二天出現死亡現象,且發病和死亡生豬不斷增加。筆者到現場開展應急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并將病料送實驗室檢測。
該場所處位置屬于典型丘陵地帶,距場鎮街道直線距離約1km,高速公路約3km、縣級公路5.3km,高鐵干線3.5km,生豬場旁邊有一條村級公路;場外有一個約3 畝魚塘,3km 范圍內有生豬場1 個,10km 范圍內生豬場8 個。當前,該場存欄生豬561 頭,其中能繁母豬55 頭,育肥豬346 頭,仔豬160頭。8 月3 日發病生豬2 頭,8 月4 日開始死亡,至8 月8 日共死亡生豬16 頭,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當前,疫點所在的該鎮存欄生豬約0.95 萬頭,其中規模場存欄生豬約0.62 萬頭,散養生豬存欄約0.33 萬頭。
經調查,該場養殖檔案無固定免疫程序。免疫情況是2019年5 月16 日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進行免疫注射(疫苗廠家:武漢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號:20181001);2019 年6 月18 日分別對豬瘟(疫苗廠家: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號:1810037)和口蹄疫進行免疫注射(疫苗廠家與批號無記載)。
經調查,發病豬主要臨床癥狀為體溫升高(40.5℃)、食欲不振或廢絕、不愿走動,呈腹式呼吸,腹部和會陰部皮膚發紅或發紺,個別生豬腹部皮膚有出血點,部分生豬鼻孔有紅色泡沫樣液體流出,有突然發病或突然死亡現象,其他無明顯臨床癥狀。
生豬發病后,畜主對發病生豬肌肉注射過頭孢噻呋鈉和VB12,無治療效果。
對發病豬采取10 份血拭子樣品,送到有資質實驗室通過熒光RT-PCR 方法對非洲豬瘟病毒進行檢測,陽性樣品8 份。
該場采用自繁自養方式,場內飼養人員共3 人,均無畜牧獸醫專業知識。場內無固定的人員消毒通道,消毒方式是用漂白粉噴灑消毒,飼料是武漢新農翔飼料有限公司的預混料,無飼喂泔水現象,畜主隔3d 有外出趕集和茶館打牌情況。
該場無生豬調入情況,7 月份以來分5 批調出生豬254 頭。具體情況是7 月18 日調出生豬8 頭;7 月19 日調出生豬120頭;7 月21 日調出生豬80 頭;7 月21 日調出生豬16 頭;8 月6 日調出生豬30 頭,調出生豬主要是區外。
經對緊急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綜合分析,引發本次疫情的原因如下。
(1)畜主經常出入場區,人員交叉帶毒可能性非常大,加上場內無完善的人員消毒通道和隔離措施,人員帶毒入場概率非常大。
(2)場地旁邊有一條公路,外來車輛頻繁,流動大且未經消毒等措施,該場貨車有到墊江購飼料情況,車輛帶毒污染場地也是重要誘因。
(3)該場7 月份以來頻繁的調出生豬,也是疫情發生的重要因素。通過調查,調運車輛來源地多,路程長,不排除經過非洲豬瘟爆發地,且拉運車輛未經過嚴格清洗消毒,也是引起該疫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4)該場周邊有疫情發生情況,夏天氣溫高,圈舍蚊蠅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帶毒交叉傳播的可能性。
疫情發生后,迅速采樣檢測、開展應急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疫情向外圍擴散。一是對該場隔離封鎖。嚴禁該場生豬和物品外流,要求該場畜主及相關飼養員嚴禁外出。二是指導場地全面消毒。針對之前不科學消毒方法全面整改,應用對非洲豬瘟病毒殺滅有效的消毒藥,指導消毒稀釋比例,督促畜主消毒不留死角,對該場旁經過公路出入口設立消毒點,對路過車輛、人員科學消毒。三是依法處置病死生豬。按照規定及時組織撲殺和銷毀疫點內的生豬,并對所有病死豬、被撲殺豬及其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飼料和墊料、污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四是加強疫點周邊疫情排查。對該場及周邊生豬場(戶)進行應急流行病學調查,要求周邊養殖場(戶)嚴禁人員外出,入場人員物品務必消毒隔離后方可進場,對周邊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養殖場重點監管排查,防止該疫病大面積傳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