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開 山加甫
(新疆和靜縣阿拉溝鄉農牧民發展中心 841300)
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瀉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呈世界性流行,全年均可發生,主要集中發生于春秋兩季;各年齡牛均易感,但以幼齡牛最易感,感染牛主要表現為腹瀉、高熱,口腔、食道、氣管、陰道黏膜發生出血斑或潰瘍,懷孕母畜流產等。由于該病傳播迅速,群感染率和發病率均較高,給全球養牛業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收錄為B 類動物疾病,我國將其列為3 類動物疫病。
病原BVDV 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是一種由囊膜包被的單股正鏈RNA 病毒,與豬瘟病毒(CSFV)和羊邊界病病毒(BDV)屬同屬成員,在基因特性和結構蛋白上均與其他兩種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BVDV 與CSFV 的核苷酸同源性約為60%,氨基酸同源性約為85%,二者存在交叉反應的特點。因此,運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種可以預防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
根據BVDV 基因組5'-非編碼區(5'-UTR)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的特性,將其分成BVDV-1、BVDV-2、BVDV-3幾個基因型,其中BVDV-1 型病毒流行范圍最廣,BVDV-2 型病毒致病力更強,BVDV-3 型病毒還未受到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認可。
BVDV 自1946 年報道以來,世界各地均陸續出現BVDV的報道,調查結果表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等國牛群BVDV 血清抗體陽性率在30%~100%之間,抗原檢測陽性率在15%~95%之間,由此可見,牛群BVDV 感染較為嚴重。其中,美國和加拿大流行株主要以BVDV-1 型為主,而北美不同地區多見于BVDV-2 型,澳大利亞則主要以BVDV-1c 基因亞型為主。
我國自1980 年在吉林省首次報道BVDV 以來,全國已超20 個省市、自治區檢測到BVDV 感染或分離到毒株。邱昌慶等[1]檢測了河南、河北部分區域牛群BVDV 感染情況,發現其抗體陽性率在46.2%~65%之間。金愛華等[2]對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牛群進行BVDV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血清抗體陽性率在60%~86%之間。王青青等[3]對新疆南疆部分地區牛群進行BVDV 血清抗原、抗體檢測,結果顯示,BVDV 血清抗體陽性率為91.38%、抗原陽性率為0.25%;而馬旭升等[4]檢測新疆不同地區牛群BVDV 抗體陽性率為73.5%,抗原陽性率6.4%。綜上所述,我國牛群BVDV 感染情況較為嚴重。
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態的牛感染BVDV 后多呈現不同的臨床癥狀,成年牛感染多呈慢性經過,妊娠牛感染多伴發流產,犢牛感染多呈急性經過。
急性感染多見于6~18 月齡犢牛,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病速度快、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患牛感染初期精神委頓,食欲降低,心跳加速,體溫升高,可達40~42℃,2~3d 后降低,然后再次升高,呈雙相熱。隨著病情發展,逐漸開始出現結膜潮紅,流涕流淚,口腔、鼻黏膜發生潰瘍或糜爛,食欲廢絕,水樣腹瀉,腹瀉初期糞便呈淡黃色的稀粥樣,惡臭難聞,腹瀉后期糞便常含有大量腸黏液、血液和氣泡,若不及時進行補液治療,病牛很快因急性脫水而衰竭死亡。
慢性感染多由急性感染轉變而來,患牛多呈耐受性經過,病程較長,主要表現為消瘦,生長緩慢或停滯,眼鼻分泌物增多,間歇性腹瀉,偶見黏膜壞死或潰瘍,有的患牛還會繼發慢性蹄葉炎,出現跛行。慢性感染患牛若救治不得當,最終也會因伴發疾病或持續性消耗而死亡。
持續性感染患牛正常情況下處于免疫耐受狀態,外觀健康,不表現出任何臨床癥狀,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在體內大量增殖,導致自身發病和傳染其他健康牛發病。少數母牛感染BVDV 后并未發生流產,產出帶毒牛犢,混合飼養時傳染其他健康牛感染患病,牛群BVDV 持續性感染患牛比例大約為1%,患牛終生帶毒排毒,給其他健康牛造成巨大的威脅。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是控制如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等傳染病發生的關鍵。嚴禁從疫區引入新牛,準確的檢疫方法檢測淘汰陽性牛,以控制傳染源;科學的疫苗免疫接種保護易感動物,可有效控制該類傳染病的發生。
準確的檢疫方法,結合果斷的患畜淘汰措施在流行性疫病防控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的諸多檢測方法中,實驗室檢測最為準確,包括病毒分離、ELISA 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等。養殖戶最好采取自繁自養的飼養模式,定期檢測牛群BVDV 抗原,果斷淘汰陽性患牛,并定期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以達到凈化的目的。此外,嚴禁從疫區引入新牛,非疫區引入新牛時必須經檢疫合格后才能并群飼養,品種改良用凍精也需經檢疫合格后才能使用。
疫苗免疫接種是保護健康易感牛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減毒活疫苗存在散毒或毒力返強的風險,并不適用于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因此,國內使用的商品化疫苗均為滅活疫苗,其中包括揚州優邦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傳染性鼻氣管炎二聯滅活疫苗(NMG 株+LY 株);華威特(江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碩騰國原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滅活疫苗(1 型,NM01 株)。
此外,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已被用于多種疫病的防控。由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海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二聯亞單位疫苗(E2+gD)已開展臨床試驗,將來不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將被廣泛用于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的防控。
BVDV 傳染性極強,由其導致的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綜合加強檢疫監測、淘汰陽性患牛控制傳染源,加強飼養管理,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疫苗免疫預防保護易感牛群,才能有效防控牛病毒性腹瀉性黏膜病的發生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