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華
江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棗學名君遷子,又稱野柿子,高可達30 m,樹冠近球形或扁球形。長于海拔500 ~2 300 m 的山地、山坡、山谷的灌叢中,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分布。文章主要介紹黑棗的人工種植技術供種植戶參考。
黑棗具有喜光、喜肥、稍耐陰、稍耐鹽堿、耐寒、抗旱、耐濕、適應性強的特點,也就是說黑棗的抗性非常強。一般種植黑棗應選擇半陰半陽、土壤肥沃、酸堿度適中、水源充足、沒有污染的地帶種植。如果是荒地,整地一般需要全墾,但如果是前茬有作物,可以考慮穴墾。整地需結合施肥進行,基肥要施足,這樣不僅能改善種植地土壤的結構,還能提高土壤肥力。
黑棗在傳統種植過程中都是采用種子繁殖,但現在規模化種植一般使用嫁接繁殖。在采用種子繁殖的時候,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的殘余果肉或者雜質清理干凈,選擇飽滿的、健壯的種子,放入濕沙中攪拌均勻,最后用濕沙堆積貯藏。
黑棗種植一般是在每年的春季進行,當然也可以在每年冬季的11—12月進行種植。播種一般采用直播的方式進行,將種子均勻地撒在田間,然后用土將種子覆蓋,澆一遍水,如果氣溫較低,還需要在上方覆蓋一層稻草或薄膜來保溫保濕。當然也可以采用穴播,穴播則需要根據黑棗種植所需的密度來進行。
在黑棗沒有出苗前,田間的濕度保持在50%左右即可,濕度不宜過大,否則容易造成爛種,影響黑棗的出苗率。但如果是冬季播種,種植戶只需要在播種后將土壤澆透,覆蓋稻草、薄膜后即可等待出苗。出苗7 d后澆一次水,讓苗種盡快適應環境,并且適當追肥,促進幼苗的生長。
黑棗樹苗生長到20 cm 左右就可以移苗定植,定植的密度控制在行間距2 m,株間距1.5 m 左右。定植后等樹苗生長到50 cm 左右時對樹苗進行適當修剪。在幼樹期間,一年至少要進行6次左右的修枝整形,一直到形成完成的樹形。等到黑棗開花結果后,需要根據它不同的生長期合理澆水、施肥,并且在每年的春季和采果后進行枝葉修剪和清園。
炭疽病系半知菌類真菌小叢殼侵染所致,主要為害新梢和果實,也時常侵染葉片。
防治方法:加強水肥管理,及時去除病果、病枝,如有發生,可用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進行噴霧,每10 d一次,連續噴3 ~4次可有效控制病狀。
圓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和果蒂,葉片受害初期產生淺褐色圓形小斑點,病斑漸變為深褐色,發病嚴重時,病葉在7 d 內即可變成紅色并脫落,僅留果實,接著果實變色、脫落。
防治方法:秋末冬初徹底清除落葉,集中燒毀。如有發生可于6月上中旬落花后、子囊孢子大量飛散前,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1 ~2次,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