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政 (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四項重點任務。
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要振興、產業要興旺。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鄉村匯聚,才能讓農民看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希望,進而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天長市位于安徽省東部,高郵湖西岸,西南與來安縣相連,東北與高郵市隔湖相望,東南、南分別同儀征市、南京市六合區接壤,北與金湖縣、盱眙縣毗鄰。
國土總面積 1754.15km2,截至2016年底,市域常住人口63萬人,轄1個街道、14個鎮,116個行政村,3533個村民組。
農村產業結構較單一,基本上以傳統動能驅動的產業為主。農村經濟不活躍,農業生產經營效能低下,農民增收困難,農產品同質性強、替代率高,農村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不充分。
以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為市域產業崛起的重要切入點。
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加強綠色農業與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的結合,打造精品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綜合產業基礎、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等因素,重點發展“一核四板塊”工業產業發展格局。
以“天長地久”為主打品牌、以婚慶系列為主要特色、紅色旅游為重要依托、孝子文化為有效補充,充分利用“三湖兩山一崗(高郵湖、金牛湖、紅草湖,長山、草廟山,龍崗)優勢資源,建設城市、鄉村、文化、自然、地理等以“紅、棕、綠、藍”為主題的多元化旅游產業體系。打造滁州旅游新引擎;江淮重點歷史文化旅游區;南京都市圈和長三角知名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全國首個婚慶主題旅游目的地。
①第一產業優勢分析
市域北部及西部鄉鎮(桐城、楊村、汊澗、張鋪等)以油料作物、糧食、家禽、生豬養殖為主,南部及東部鄉鎮(秦欄、仁和)在水產養殖方面具有優勢。
②發展定位

圖1 第一產業優勢
充分發揮區域特色資源和比較優勢,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快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進程,整合區域農業資源,綜合開發農業的經濟、生態、生活、社會功能,全面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多元表達、產業優化發展、資源節約利用、經濟效益顯著、生態環境友好、城鄉社會和諧、具有顯著區域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全國一流水平的現代農業。
③總體發展目標
糧食業: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百億糧倉”工程。抓好農業推廣體系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水平。抓好超級稻原糧生產基地和部級水稻、小麥生產示范片建設。以糧食業為主體,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形成天長現代糧食生產的新亮點和增長點。提升糧食加工能力和水平。
畜牧業:推進畜牧強農工程,擴大畜牧業產值比重,力爭達到30%以上。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控、飼草飼料生產、畜產品質量安全等體系進一步完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生產初步實現向技術集約型、資源高效利用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水產業:全面落實水產行動計劃,同時大力發展漁業標準化生態養殖,建立省級水產良種場,大力扶持漁業專業合作社,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的申報和產地認定工作及品牌使用、保護工作。
蔬菜業:規劃期末,蔬菜播種面積約1.7萬hm2,總產達到50萬噸,產值突破10億元,設施蔬菜面積發展到0.4萬hm2以上。
休閑農業:全市重點建設旅游農業示范點30個;四星級以上休閑農莊10家,農家樂150家;年度休閑農業游客量超過150萬人次,將休閑農業發展成為天長市農業產業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④第一產業體系構建
以各鎮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支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構建市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促進農業現代化、精品化、集群化、特色化,積極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

圖2 市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現代化:農業先進科技及基礎設施優化。
精品化: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塑造戰略。
集群化:優勢農業產業集中連片開發。
特色化:新型農業與休閑農業增產出。
⑤第一產業產業發展格局

圖3 市域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圖
構建“雙帶、一廊、三區、百園”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雙帶”即以G345(原S312)及S204(原S205)為天長市現代農業核心發展帶構建天長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十字星,建設主導產業加工流通示范帶和設施農業示范帶。
“一廊”在天長市南部區域,沿江淮分水嶺建設天長市綠色森林走廊。
“三區”建成糧食、名特優水產、畜禽、無公害蔬菜及休閑觀光等優勢發展區域。即西北部的綠色食品加工、商品糧、林業及特色林產品生產;東北部的高郵湖特色水產養殖;南部的商品糧產業區。
“百園”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生物并舉,發展一百個以上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全力打造集生產示范、技術研發、休閑觀光、加工流通、科普展示于一體的、展示安徽江淮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①第二產業選擇
壯大提升三大優勢產業——電線電纜及智能儀器儀表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健康產業。

第二產業布局與導向表
轉型升級三大傳統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玩具服裝產業、機械模具產業。
培育發展三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業。
②第二產業發展格局
綜合產業基礎、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等因素,規劃形成“一核四板塊”工業產業發展格局,“一核”中部智能儀表光電纜與三大新興產業核心,“四板塊”即東部電子信息板塊,南部航空裝備與玩具服裝板塊,西部綠色食品加工板塊,北部智能儀表光電纜、機械模具與健康板塊。
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完善配套服務,推動四色主題打造全域旅游。

圖4 市域旅游產業體系
構建契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產業布局體系,是推動鄉村發展的根本途徑。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興旺既是支撐鄉村振興的源頭,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潮頭。本文從天長市全域的角度和層面構建產業發展體系和布局,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