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晨,宋衛華,朱蕾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1103)
預制地下連續墻既可用作基坑圍護結構擋墻又可用作內部結構側墻,可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質量可視化,符合建筑工業化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預制地下連續墻有應用實例[1-5],然而裝配式預制地下連續墻實施案例較少,其結構形式、連接方式等關鍵技術尚處于研究和探索中。已有的文獻重點集中于墻幅間豎向分幅連接接頭的研究,而上、下分節間橫向連接接頭的研究較少。王衛東等[6]介紹了一種應用于現澆地下連續墻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接頭方樁分節連接接頭。此接頭采用外貼鋼板連接工藝,然而該做法適合應用于長細比較大的桿構件,無法直接應用于地下連續墻這種長細比、寬厚比均較大的板構件。
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上、下分節橫向連接節點的強度、剛度及耐久性等性能直接決定了結構體系的成敗。因此,本文以上海軌道交通某車站附屬結構基坑圍護結構為背景開展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應用研究,提出了幾種橫向分節連接接頭解決方案,并從結構安全性、工作耐久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進行分析比選,并對橫向分節連接接頭力學性能進行數值模擬分析,進一步驗證方案的合理性。
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橫向分節連接接頭需滿足以下要求:①滿足基坑圍護結構的安全等級;②滿足基坑圍護結構的抗滲性;③滿足基坑圍護結構的耐久性。根據以上要求,并考慮施工可操作性,提出了以下五種連接節點方案,見圖1~ 圖 5。
圖1顯示的鋼骨連接接頭與圖2顯示的鋼管連接接頭均采用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形式,通過確定合理的鋼骨或鋼管截面尺寸及壁厚,能夠滿足接頭承載力及剛度要求。上、下節預制地下連續墻構件澆筑時預埋鋼骨或鋼管連接接頭,現場安裝時采用栓接或焊接方法將上、下節構件連接,連接接頭四周采用鋼板封堵以形成接頭空腔,采用自密實灌漿料填充以保證連接接頭防水、防腐性能要求,同時,自密實灌漿料填充也可進一步提高連接接頭抗彎性能。

圖1 鋼骨連接接頭方案

圖2 鋼管連接接頭方案

圖3 法蘭連接接頭方案

圖4 螺栓連接接頭方案
圖3顯示的法蘭連接接頭及圖4顯示的螺栓連接接頭參照承插式結構形式,通過合理計算對拉螺栓有效桿徑及工作長度,可滿足接頭承載力及剛度要求。上、下節預制地下連續墻構件連接接頭位置設置邊緣約束構件以抵抗錨固段因應力集中導致的沖切破壞,連接接頭區段內外排鋼筋內力由對拉螺栓傳遞,水平剪力由內置鋼套管或凹凸型抗剪槽傳遞,邊緣約束構件與上下節預制構件整體澆筑成型,現場安裝時在對接端面設置環氧樹脂類拼縫膠,上、下節構件錨固段螺栓孔內插入對拉螺栓并施加預應力將上、下節構件連接,連接接頭對接斷面接縫焊接封閉以保證連接接頭防水、防腐性能要求。

圖5 植筋連接接頭方案
圖5顯示了根據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原理設計的植筋連接接頭。采取適當的補強措施可滿足接頭承載力與剛度要求。上、下節預制地下連續墻構件預留足夠深度植筋孔,連接接頭區段內外側預埋節點板埋件,現場安裝時對接端面設置環氧樹脂類拼縫膠,上、下節構件植筋孔內注入植筋膠,插入連接鋼筋依靠構件自重使上、下節構件接縫吻合,焊接連接接頭區段內外側節點板以進一步提高連接接頭彎剪性能。
對上述五種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橫向分節連接接頭的設計合理性、制作簡易性、安裝便捷性等性能進行分析比選,以選擇最可行方案。
①強度方面,五種連接接頭均能夠依據現行規范進行分析計算實現等強度連接。
②剛度方面,鋼骨連接接頭、鋼管連接接頭屬于完全剛性連接,工作階段變形能夠與墻體構件整體變形協調;植筋連接接頭屬于半剛性連接,工作階段可能發生相對墻體構件較小轉動變形;法蘭連接接頭、螺栓連接接頭屬于鉸鏈連接,工作階段將會發生相對墻體構件較大轉動變形出現V形張口。
③鋼材用量及制作要求方面,鋼骨接頭與鋼管接頭用鋼量相當而鋼骨接頭加工更加簡單,法蘭接頭用鋼量大且加工復雜,螺栓接頭、植筋接頭用鋼量小且加工簡單。
④連接形式及可靠系數方面,植筋接頭受植筋孔成活率、錯孔率及植筋膠填充度等不確定性影響因素較大其可靠性較低,其余四種連接接頭采用高強螺栓或電焊連接其可靠性較高。
⑤安裝精度及時間方面,植筋接頭精度調節冗余度較低且孔位對接時間長,鋼管接頭精度調節冗余度較高且對接焊接時間長,其余三種連接接頭精度調節冗余度較高且螺栓安裝時間較短。
⑥止水措施方面,鋼骨接頭與鋼管接頭外側采用鋼板封閉,空腔內進行填充注漿可有效保證接頭止水性能,其他三種接頭接頭端面涂結構密封膠并輔以其他措施,但因其非完全剛性連接,接頭發生轉動變形后容易出現開口而影響接頭止水性能。
根據上述分析,將各連接接頭性能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
根據對比分析,鋼骨連接接頭最符合“結構安全性、工作耐久性、施工便捷性”的要求,因此針對鋼骨連接接頭開展進一步研究分析。

連接接頭性能對比分析 表1
以上海軌道交通某車站附屬圍護結構為背景展開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分析研究。該附屬基坑一般開挖深度10m,采用590mm厚地下連續墻作為圍護結構,自上而下設置一道混凝土支撐及兩道鋼支撐。坑底以上以粉質黏土為主,坑底位于淤泥質黏土層,墻趾位于黏土層。本項目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采用鋼骨連接接頭方案,通過在上、下節預制構件預埋H型鋼,現場安裝時H型鋼翼緣及腹板均高強螺栓連接,利用鋼板對拼接接頭進行封閉,并對內部進行注漿填充。根據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內力包絡計算確定橫向連接接頭H型鋼鋼骨規格尺寸為 350mm×300mm×15mm×20mm,H型鋼鋼骨錨固段取2倍預制構件厚度,H型鋼鋼骨連接段長500mm。
為了分析鋼骨連接接頭預制構件的受力性能,評價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有限元程序ABAQUS進行接觸模型的非線性分析,將帶鋼骨連接接頭預制構件(以下簡稱SCW試件)受力性能與不帶連接接頭預制構件(以下簡稱C試件)受力性能分析比較,以判斷方案可行性。
同時,對比分析帶鋼骨連接接頭空腔段不填充(SCW試件)與帶鋼骨連接接頭空腔段填充(以下簡稱SCWF試件)力學性能差異,以分析鋼骨接頭空腔段注漿填充處理后對鋼骨連接接頭承載能力以及剛度的貢獻程度。
2.2.1 分析模型建立

圖6 雙線性隨動強化本構

圖7 混凝土受壓塑性段本構

圖8 混凝土受拉塑性段本構

圖9 不帶鋼骨連接接頭(C試件)實體

圖10 不帶鋼骨連接接頭(C試件)鋼筋

圖11 帶鋼骨連接接頭(SCW試件)實體

圖12 帶鋼骨連接接頭(SCW試件)鋼筋

圖13 帶鋼骨連接接頭(SCWF試件)實體

圖14 帶鋼骨連接接頭(SCWF試件)鋼筋
模型中鋼筋、鋼材、栓釘、螺栓的單軸本構關系采用服從相關流動法則及mises屈服準則的雙線性隨動強化本構模型,材料應力應變曲線采用單向拉伸試驗實測值,其關系式如圖6所示。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中提供的混凝土標準應力應變曲線模擬混凝土的非線性行為,采用ABAQUS提供的塑性損傷模型(CDP)來模擬,取塑性段的材料模型如圖7和圖8所示。
混凝土、H型鋼、螺栓、栓釘、端板及連接板部分均采用三維八節點線性實體單元C3D8R模擬,鋼筋則采用兩節點線性桁架單元T3D2單元模擬,鋼筋和嵌入混凝土中的H型鋼采用embed連接方式,即不考慮鋼筋和型鋼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滑移,栓釘與H型鋼的上下翼緣tie連接。
2.2.2 模型分析結果
本次分析采用位移增量加載的模式來求解結構的極限承載力,并以有限元計算不收斂作為達到極限破壞狀態的判斷標準。不同試件的位移-荷載曲線如圖15所示。
由圖15可知,與C試件相比,SCW試件彈塑性范圍內剛度有所損失而承載力有較大提高,但能夠滿足試驗構件承載力及變形設計要求,SCWF試件彈塑性范圍內剛度及承載力均有大幅度提高。

圖15 試件位移-荷載曲線匯總圖
各試件加載至15mm位移時,混凝土應力、鋼筋應力及鋼骨應力情況如圖16~圖26所示。
從混凝土應力分析結果可判斷,SCW試件與SCWF試件均存在局部剛度突變引起的應力集中現象,但SCW試件最大應力發生在跨中區域且與C試件應力狀態趨于一致;而SCWF試件最大應力發生在鋼骨錨固端部且跨中區域應力大于C試件與SCW試件。
從下排鋼筋應力分析結果可判斷,SCW試件鋼骨先于下排鋼筋屈服而SCWF試件鋼骨后于下排鋼筋屈服;而C試件與SCWF試件下排鋼筋屈服形態趨于一致。
從1m處箍筋分析結果可判斷,SCW試件與SCWF試件1m處箍筋應力明顯小于C試件1m處箍筋應力,SCW試件與SCWF試件剪應力主要由鋼骨承擔。

圖16 C試件混凝土應力云圖

圖17 C試件下排鋼筋應力云圖

圖18 SCW試件混凝土應力云圖

圖19 SCW試件下排鋼筋應力云圖

圖20 SCW試件混凝土應力云圖

圖21 SCWF試件下排鋼筋應力云圖

圖22 C試件支座1m處箍筋應力云圖

圖23 SCW試件支座1m處箍筋應力云圖

圖24 SCWF試件支座1m處箍筋應力云圖

圖25 試件SCW連接接頭鋼骨應力云圖

圖26 試件SCWF連接接頭鋼骨應力云圖
從鋼骨連接接頭分析結果可判斷,鋼骨連接接頭采用摩擦型高強螺栓連接方式,荷載作用下SCW試件鋼骨與連接板間拉壓力大于摩擦力后發生相對滑移,高強螺栓抵住螺栓孔后鋼板受壓屈服,而SCWF試件鋼骨與連接板被注漿填充料包裹未發生相對滑移,鋼骨錨固端部應力集中出現屈服。
本文以上海軌道交通某車站附屬圍護結構為背景開展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應用研究,從結構安全性、工作耐久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進行分析比選,提出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鋼骨連接橫向接頭方案,并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對鋼骨連接水平接頭力學性能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①本文提出的鋼骨連接橫向連接接頭方案,能夠解決大深度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運輸及安裝問題,同時通過合理構造設計,可滿足橫向連接接頭抗滲性能及耐久性能要求;
②鋼骨連接接頭空腔段若不注漿填充,與無接頭預制構件相比,彈塑性范圍內剛度有所損失而承載力有較大提高,但能夠滿足構件承載力及剛度要求;
③鋼骨連接接頭空腔段注漿填充后,其承載力及剛度均大于不帶鋼骨連接接頭預制構件,同時鋼骨及連接板內力分配明顯降低,可充分考慮鋼骨對構件整體抗彎剛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