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斯友 (安徽富煌建筑設計研究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裝配式鋼結構的大力推廣引發(fā)了一系列細部設計的探討[1],使原本在混凝土設計中不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其中包括梁柱的節(jié)點設計,其作為鋼結構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是設計師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近些年隨著業(yè)主要求的復雜化和平面布局的特殊化,矩形鋼管混凝土柱的梁柱節(jié)點愈發(fā)成為常見的節(jié)點形式[2]。然而這種形式的節(jié)點在構造上便有天然的劣勢,柱截面垂直長邊方向稱為弱軸,架在弱軸上的梁寬通常達不到弱軸的寬度,且沿弱軸方向缺乏有效支撐,這就導致弱軸方向的節(jié)點極易先于強軸方向在梁柱連接處屈服,柱身也容易起拱或拉壞,故弱軸方向一般成為設計的控制方向[3]。
對此,常見的做法是加強節(jié)點區(qū)域的梁使其成為牛腿,并在柱內部相應位置添加加頸板,加頸板的設置使得柱身有了側向支點,不容易失穩(wěn),牛腿自身抵抗形變的能力增強。由此節(jié)點區(qū)域整體剛度變大,梁優(yōu)先在構件處破壞,實現了“強節(jié)點弱構件”的目標。

圖1 矩形鋼管混凝土節(jié)點的原始尺寸
加強節(jié)點區(qū)域常見做法有加厚翼緣、加厚腹板、根部加腋等[4],其作用效應的側重點存在一定差異[5],了解這些加強措施的具體作用,從而結合現場情況和經濟性,對如何選出最優(yōu)的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有限元軟件ANSYS計算某一矩形柱節(jié)點,以此計算結果為基本工況添加4種加強牛腿的措施,分別比較各種措施下模型關鍵點處的應力差異,分析應力分布形式的特征,選出保護節(jié)點最有力的措施。
某一矩形鋼管混凝土梁柱節(jié)點的原始尺寸如圖1。
模擬中以弱軸梁和柱建立十字形節(jié)點模型,以實體單元solid65模擬混凝土,實體單元20node186模擬鋼材,均采用彈塑性本構TB模型,其中混凝土采用多線性隨動強化模型,鋼材雙線性隨動強化模型,智能劃分網格,精度為6。每個梁長取2m,柱高3m。
后續(xù)所有梁柱節(jié)點模型的荷載、邊界相同,具體如下。
荷載:①每根梁端加60kN集中力,方向左梁向下,右梁向上;②根據0.4的軸壓比,柱頂部的節(jié)點加共3500kN集中力;③自重,鋼材重度取78kN/m3,混凝土取25kN/m3。
邊界:柱底鉸接,柱頂不限制豎向位移,梁端自由。
原始模型作為參照模型如圖2、3所示,文中應力的單位均為MPa。

圖2 原始模型線框

圖3 原始模型邊界和加載
為方便敘述,把模型梁變截面處的上翼緣一定范圍稱為1處,上翼緣與根部連接的一定范圍稱為2處,后文中的1、2處均位于相應位置。計算結果表明原始模型 1、2處的平均應力為168.3MPa和191.8MPa,若繼續(xù)加載,破壞將首先出現在牛腿根部,非設計初衷。

圖4 四種工況的應力云圖
在原始模型上分別做四種措施,每次只改變一個參數,分別是:a.箱型梁長度增加300mm;b.箱梁翼緣板厚增加至20mm;c.加勁板通入根部;d.類梁端加腋。類梁端加腋指的是平牛腿上翼緣水平加厚 14mm,底 200mm,高 150mm的三角形加頸板,底邊齊柱邊。
從圖4可以明顯地看到:a工況應力流的過渡平緩而流暢,應力集中現象不如其他三種工況明顯,且整體的應力較小,但2處應力大于1處,低荷載下是比較合理的受力模型,高荷載下根部先破壞,與預期不符;b、c工況的應力云圖較接近,整體應力大小差距不大,但c工況1、2處已有黃線連通一部分區(qū)域,代表較大應力已經先于b工況開始貫通,故塑性開展的速度明顯快于b工況;d工況由于加腋的三角板承擔了一部分應力,使得根部的應力減小,在實際允許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值得考慮的做法。
將四種工況分別與原始模型計算結果比較,初步得到各自1、2處應力減小的比率。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得到,四種措施均減小了兩處的應力,但減小的程度不一。水平加腋對削弱根部應力的效果最明顯,可大幅加強節(jié)點;其次是加頸板通入根部,但施工難度較大;牛腿翼緣加厚的效果也很顯著,同時1處的平均應力減小了11.2%,綜合能力最好;加長牛腿對2處應力的減小程度雖不如其他三者,也達到了可觀的21.8%,同時1處的應力減小了24.2%,缺點是大幅加大了鋼材的用量,經濟性較差。
四種工況下1、2處的應力值如表2所示。

四種工況與原始模型比較得出的1、2處應力減小的比率 表1

四種工況下1、2處的應力值 表2
繪成折線圖如圖5所示。

圖5 四種工況下1、2處的應力變化圖
表2和圖5表明原始模型由于2處應力大于1處,繼續(xù)加載破壞首先出現在根部,a工況可同時減小1、2處平均應力,減幅大致相當,故該措施雖無法保證梁先在1處破壞,但可以延遲這兩個關鍵點的屈服時間。b、c、d工況均可以達到理想的1處先屈服的要求,兩處的應力差分別為 10.9MPa、18.3MPa和32.2MPa,呈遞增關系,表明這三種措施對于防止梁先在根部破壞的能力也呈現遞增的關系。故僅施加單一措施,綜合考慮施工難度、成本、安全的基礎上,水平加腋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①增加牛腿長度無法改變牛腿根部先屈服的事實,但可延遲節(jié)點整體屈服的時間。
②加厚牛腿翼緣板和牛腿中間加頸肋通入根部均可避免節(jié)點根部先屈服,但后者的塑性拓展更快且施工難度很大。
③類梁端加腋主要通過降低根部應力達到保護根部,避免其先屈服的目的,相較其他三種措施,作用更明顯,經濟性和可操作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