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梅 (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城市軌道交通是指包含輕軌、地鐵、磁懸浮等需要在特定軌道上運行的交通系統,具有安全、節能、運量大的優勢。為了使城市軌道交通得到更好的發展,政府部門需要深入研究交通運營策略,并采取有效方式,完善運營機制,使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強化城市化發展的效果。
我國交通運輸部在2019年10月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中提出,當前我國內地已經有39個城市開通了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可達5800km以上,僅2018年一年的客運量就已經達到了213億人次。為了更好管理當前規模龐大的軌道交通系統,政府部門需要構建出全面的協調監管機制,維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有序性。在協調監管機制的建設中,政府部門要從軌道交通規劃編制開始設立審批條例,并在申報、審批通過后才能開展建設和運行。之后,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合理的運營管理制度,使軌道交通系統建設運營中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得到有力的監管,完善協調監管機制。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的出臺為例,交通運輸部在2018年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該項規定。據介紹,該套規定基于交通部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指導管理職責,圍繞運營要求、安全保障、應急處理等方面,明確了交通運行協調監管整治措施,并建立了投訴受理、風險隱患控制、安全評估等協調監管制度,完善了城市軌道交通的整體運營機制,有助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內地軌道交通運營投融資主體通常為政府部門,投資主體單一,而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如果按照規劃的預算,每公里軌道交通的建設資金需要7億人民幣,算起來一年所需財政支出可能會超過3000億,這不僅為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而且也會為后期的運營增添風險。為此,政府部門應當健全運營財政投資協調機制,保障資金鏈的穩定性。在運營財政投資協調機制的構建上,政府部門需要嘗試和創新投融資模式,發揮軌道交通的沿線增值效益,采用“軌道+物業”“軌道+小鎮”反哺式綜合建設運營投融資模式,豐富軌道建設運營專項資金渠道。此外,還要在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基礎上,向運營投融資體系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強化資金鏈的靈活性和連續性。以肯尼亞政府采取的PPP交通建設運營投融資模式為例,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運行結構如圖,當地政府建立了完善的PPP法律體系、引導資金規范,在保障社會資本方利益的基礎上,明確了政府與社會資本方的責任和義務,降低了政府的債務風險,提升了軌道交通運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PPP運營投融資結構圖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極強的服務性,因此在建設運營機制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當著重考慮其中服務機制的構建,使交通系統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在運營服務機制建設中,政府部門要考慮到車站空間的服務性能,積極采用人性化的設計,為乘客購票、查詢、候車等活動提供方便。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站點空間的建設中,優化服務機制的落實效果,例如:北京地鐵十號線采用的智慧調度指揮系統、AFC自動售票系統等系統構建出的軌道交通運營服務機制,打造出了智慧城市的軌道交通,全面提升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水平。此外,在2019年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在進行調研時提出,要積極研發、推廣智慧感知客流、智慧安檢、無人駕駛等技術,打造先進的城市軌道交通。為此,交通部門需要加快建設軌道交通服務技術,完善運營服務體系,使經濟社會得以順利、高效地運行,優化軌道交通運營服務的深度和廣度[1]。
規劃機制作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落實效果直接影響著軌道交通的運營水平。政府部門應當構建出完善的運營規劃機制,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發展水平。在運營規劃機制的建設上,管理部門應該先統計和分析各線路和站點的客流量,并找出客流變化的規律,然后在此基礎上明確劃分線路以及車站的等級,再依據標準,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規劃車輛編組,使各個時間段的車載量能夠盡可能達到理想飽和狀態,保證軌道交通資源的利用率。以山東軌道交通的規劃機制為例,政府部門首先根據煙臺的旅游業發展現狀,結合煙臺在鞏固自身旅游業地位方面的需求,制定了軌道交通建設戰略,再通過對游人旅游軌跡的調查,以及煙臺各個景點的熱度,規劃出了軌道交通的運營線路,然后,甄選出了海上世界、芝罘區幸福新城等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商圈,并將其設置在軌道交通線路中,使旅游區與商圈相連接,實現兩者的相互帶動,優化了軌道交通的整體運營效果,提升了運營規劃機制運作水平[2]。
一般來說,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公共設施系統的一部分,政府需要對其進行行政管制,在保證其公益性的同時,綜合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合理干預票價的制定。而且要規范其經營行為,使軌道交通的運營能夠為人民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但是在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日漸復雜、規模迅速擴大的今天,其所具有的收益慢、投資大等特質,導致政府無法全面接手對其管理,所以當前大部分軌道交通都是以政府委托的形式,將經營權交予企業來實現運營管理。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所堅持的社會效益往往會與企業所需要的經濟效益發生沖突,導致兩者之間呈現出博弈的狀態。為此,政府部門應當在保持行政管制的同時,給予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和補貼,彌補企業在創造社會效益時所產生的經濟損失,維護政府、企業在運營權力上的平衡,推動運營機制的良性發展。以重慶市的軌道交通財政補貼為例,2019年重慶市軌道集團財政補貼為13.2億元,政府13年內為其發放的補貼累計達到了62.24億元,支撐了軌道集團的老年人、殘疾人免費優惠乘車、線路大修施工、冷僻線路開放等公益性政策的落實,深化了軌道交通運營機制的落實[3]。
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機制中,維護機制作為其順利落實的基礎,起到了保障居民正常出行的關鍵作用。為此,政府部門強化運營維護機制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運營機制。在運營維護機制的建設中,考慮到站點內設有包含電視、售票機、自助充值機、電梯等設備,管理部門要根據這些設備的運行規律,制定一套合理的設備日常維護計劃,及時發現和檢修設備運行中的潛在問題。之后,還要針對設備運行中有可能發生的故障,提前構建出一套故障搶修方案,縮短突發狀況的消除周期,使乘客順利、安全、舒適地出行。在維護方面,管理部門還要結合客流量的變化,來合理設置設備日常維護時間,避免維護工作與乘客出行產生沖突,全面優化軌道交通運營機制的落實效果。此外,政府部門還要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規范運營維護機制的落實操作,以2019年交通運輸部印發的軌道交通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為例,其中包含了設備的維護、運營監控、改造等方面的規定內容,深化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維護機制的落實。
綜上所述,健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機制能夠強化城市交通建設效果。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中,政府部門通過完善運營機制可以強化交通運營的有序性、保障運營資金鏈的穩定性、優化交通運營服務效果、方便乘客出行、保持軌道交通的良性運營、強化交通設施的使用性能,從而提升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