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才仁
(玉樹州高原牦牛良種繁育推廣中心,青海玉樹 815000)
根據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玉樹以牛品種改良為突破口,始終把提升養牛科技水平、開發利用雜交牛、發展養牛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產業把手,凸顯良種化、示范效應、經濟效益三大優勢。
第一、良種覆蓋面擴大。推進肉牛改良,擴大良種覆蓋,全州參與,年肉牛品種改良約7~8萬多頭次,基本實現全州良種覆蓋。2017-2019年,全州累計人工授精配種母牛約1.4萬頭,產雜交牛犢5.5萬頭,牛良種覆蓋率從30.12%提高至38.51%,良種化程度日益提高。
第二、示范效益凸顯。隨雜交改良工作的推進,相繼成立的示范區優勢突出。2019年,全州成立近12個牛改示范區,示范區內共有肉牛養殖戶1400戶,牛存欄3.01萬頭,能繁母牛存欄1.45萬頭,其中雜交能繁母牛存欄8998頭,能繁母牛良種覆蓋率達62%,形成獨具特色的雜交牛養殖區,區內良種化程度 得到提升,取得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得到凸顯。
第三、經濟效益明顯。牛經品種改良后,長勢加快,出欄變快,產肉量增加,經濟效益提升。同時,改良后牛肉價值提高,屠宰率提升50%以上。由此,可見品種改良有巨大的經濟優勢,不僅提升產量,更提升質量。經測算,每頭雜交牛比同齡本地牛高出1300~1400元的價值。2019年全州生產雜交牛2.3萬頭,按95%成活率計,平均一頭雜交牛售價比本地牛高1300元推算,全州農民通過飼養雜交牛增收3.78萬元。
牛品種改良工作,對資金投入要求高。當前,大力推進母牛擴群增量工作中,資金匱乏是突出的問題。由于資金得不到保障,勢必難以引進優質的品種,將無法提升品種改良效果。此外,經費匱乏,也影響到配種點建設,導致后期品種改良工作的實施難度加大。
牛品種改良工作,人工授精受胎率低也是較突出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與多方面原因有關。第一,改良后的肉牛,飼喂管理不善,喂料單一,難以攝取足量營養,影響到牛體體制,而降低繁殖效率。第二,衛生防疫不足,配種前后控病認識不清,導致潛在的疾病在配種后發生,而降低牛品種抵抗力,降低繁殖能力。
當前的牛品種改良工作,普遍缺少龍頭企業或養殖基地帶動,難以將雜交牛肉品質下的經濟效益發揮出來,導致參與牛品種改良計劃的養殖戶漸少。加上,當前養殖戶多重眼前利益,品種改良意識淡薄,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牛品種改良。由此,上游缺乏企業帶動務必要得到重視。
做好牛人工授精工作,很關鍵的一點,務必要選好種牛。因為,種公牛是整個生產性能提升的關鍵,是推進品種改良工作的保障。由此,選擇種公牛期間,應優先考慮父代譜系,留意選材種公牛發育及體貌特征,同時測定其后代性狀,以判斷種公牛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母牛發情周期21d,發情持續時間10~24h。處于發情期的母牛,表現興奮、躁動、騎跨等等。檢查外陰部,呈微紅而腫脹。外陰部分皮膚,光滑,有透明粘液外滲。同時,對同圈母牛,有追逐嗅尾根部等現象。
總之,發育與懷孕不同,人工授精期間,務必要仔細檢查、鑒定,避免錯過最佳輸精期。
掌控好輸精時機,以確保輸精有效性。最佳輸精期,應在母牛發情征兆后期。此時,母牛精神狀態穩定,食欲漸漸恢復正常,外陰腫脹開始消退,出現褶皺狀態,內粘膜潤滑呈淡紅色或暗紅色。
出現上述征兆時,以直腸觸檢檢查卵巢卵泡發育情況。如果卵泡頂端薄,同時有明顯外突癥狀,一觸即破,為輸精最佳時機。手觸檢卵泡時,注意修剪指甲,五指合攏呈錐狀,手心保持朝上狀態,并注意緩慢將手伸進去。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子宮結構,由外向內、逐次進行觸摸檢查。觸檢期間,注意是否有懷孕、是否存在炎癥,避免由此而造成的后期流產癥。
冷凍精子的處理應用,也影響到人工授精質量。期間,注意不要反復解凍精子。取用精液,需按需進行,確保一次用完。長時間將冷凍精液放在液氮中,受光照直射,或有毒物質影響,都會影響到母牛的受胎率。解凍精子期間,留意精子活力。整個解凍過程,需在38~40℃溫水中進行,解凍后立即輸精。

表1 精子活力情況
授精之前,根據上述標準,取樣計算成活率,檢查是否達到規定要求。在確保精液質量的基礎上,注意母牛后軀干、輸精人員的消毒,做到輸精到位,避免因配種造成的生殖道感染。
當前,常用的輸精操作,有擴張器法或直腸把握法,而直腸把握法的應用最廣。基本操作流程,固定配種母牛,清除直腸內積糞。把持好子宮頸,將輸精槍插入生殖器,以30°~40°角度,緩慢將精子輸入。輸精過程中,應佩戴潤滑膠皮手套,確保順暢到達子宮為主。輸精時,槍口對準子宮頸口。輸精槍插入子宮頸,最佳深度5~8cm處最佳。輸精要緩慢,輸精后,拔出,完成輸精工作。輸精過程中,應確保操作輕、快、穩、準,不要傷害到母牛,以確保牛品種改良效果。
為提升養牛經濟效益,務必要重視優良品種的引進,注意多種配種資源的合理利用,以提升配種質量。在授精過程中,應注意精子和卵子質量,創造得力的條件,以最大程度的實現輸精成功,從而實現養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