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雅曼

圖 /東方IC
在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技術浪潮下,專注于音頻內容制作與傳播的平臺快速升溫,為網絡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知識帶來很大便利。與此同時,有聲作品的數字化傳播使著作權保護問題復雜化,有聲讀物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案件頻發。
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結了愛奇藝公司訴天翼閱讀公司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法院認為,該案中,被告未經許可,將原告享有著作權的綜藝節目《奇葩說第三季》以音頻形式提供給其平臺用戶,供用戶在線收聽及下載,侵犯了原告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這起案件再次將有聲讀物平臺著作權侵權責任問題引入公眾視野。有聲讀物網絡傳播涉及哪些權利問題?何種行為構成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在哪些情況下平臺或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承擔侵權責任?有聲讀物平臺應如何避免侵權風險?
目前,國內有聲讀物存在3種主流模式,分別是對原作品的軟件模擬朗讀、人工錄制以及演繹作品錄音。其中,人工錄制是指錄制朗讀者對某一文字作品的朗讀,進而將錄音進行傳播。該錄音包含了朗讀者的勞動,將文字作品轉化為具有獨特音色的音頻,但其獨創性程度尚不足以構成獨立的作品,可理解為是對原作品的聲音表演。演繹作品錄音是指在錄制過程中加入了演繹者對作品的獨到見解,進行表演性的朗讀,或者通過精心編排加入配音、配樂等,使得原作品有了新的表現形式,是具有一定獨創性的改編作品。
通常而言,人工錄制作品或演繹作品錄音等有聲作品是由平臺上傳或由用戶自行上傳,通過網絡平臺對錄音作品進行傳播,用戶可以在任意時間地點下載或在線收聽。基于技術和運營模式的不斷創新,有聲讀物網絡傳播使作品的傳播速度與廣度均已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多種侵權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近年的有聲讀物侵權糾紛案件中,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件占比較大。對于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定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明確,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未經許可,通過信息網絡提供權利人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行為,除另有規定外,構成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行為。
那么,在有聲讀物領域,應如何理解上述提供行為?如何判斷是否提供了權利人的作品?
《規定》的第三條對提供行為作出了更為詳細的界定,即通過上傳到網絡服務器、設置共享文件或者利用文件分享軟件等方式,將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置于信息網絡中,使公眾能夠在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以下載、瀏覽或者其他方式獲得的,屬于提供行為。此外,《規定》第五條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以提供網頁快照、縮略圖等方式實質替代其他網絡服務提供者向公眾提供相關作品,影響相關作品的正常使用,損害權利人對該作品合法權益,也應認定其構成提供行為。該條款進一步擴充了“提供作品”的認定標準,即傳播行為造成了實質替代同樣可以認定為提供行為。
在有聲讀物產業興起初期,平臺多選擇將暢銷書籍、網絡小說等文字類作品錄制為有聲讀物,供用戶下載收聽。而隨著有聲讀物商業模式的不斷拓展,許多平臺將影視作品也作為有聲讀物的來源,如開辟影視劇原聲欄目,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以音頻形式上傳,或者將影視作品改編錄制為音頻內容。無論有聲讀物原作為文字作品還是影視作品,其權利人信息網絡傳播權同樣受到保護。
在司法實踐中,以音頻形式呈現視頻節目的行為同樣可能構成侵犯著作權。除了上述《奇葩說第三季》聽書案外,不久前的另一起案件也作出類似判決。由于有用戶在視頻彈幕網站 bilibili(下稱“B站”)上傳了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純音頻內容,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B站的運營方訴至法院。該案中,北京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由于涉案音頻是涉案電影作品獨創性表達的重要部分,被訴行為屬于提供涉案電影的行為。事實上,如果未經許可錄制傳播享有著作權作品的獨創性表達內容,無論是否可以證明來源、內容載體是否一致、該行為是否存在商業盈利,本質上都是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權益。
對于有聲讀物平臺而言,應如何避免侵權風險?
首先,有聲讀物制作者應獲取相關權利的授權,簽訂規范的授權合同,明確授權的權利種類、范圍等。對于基于影視作品的有聲讀物而言,需考慮是屬于直接使用影視作品音源,還是朗讀影視作品拍攝所使用的文字內容,有針對性地獲取影視作品著作權人或文字作品著作權人的明確授權。
其次,有聲讀物平臺需對上傳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在侵權糾紛案件中,若平臺難以證明侵權作品為用戶自主上傳,無法適用避風港原則,則存在承擔直接侵權責任的可能。當存在平臺對侵權作品以設置榜單、目錄、索引、描述性段落、內容簡介等方式進行推薦,或該作品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或權利人與平臺方曾就同一作品發生過通知、糾紛等可以明顯感知相關作品未經許可提供的情形時,通常可以認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知網絡用戶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具備更高的注意義務。若未達到應盡的注意義務,則可能被認定具有主觀過錯。
此外,有聲讀物平臺應建立有效的版權保護機制,積極預防和及時制止侵權行為。有聲讀物平臺應在顯著位置開設維權渠道,設置便捷的維權程序便于權利人向平臺發出侵權通知。同時,平臺應設立積極的預防性保護機制,例如,通過技術手段對知名度較高的作品進行版權監控,健全用戶上傳非公共版權資源內容授權許可合同備案機制,對重復侵權賬號進行封號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