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楊靜

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果展(李柏春 攝)
“鯤龍500”、中低速磁浮、深海深空高性能鈦合金及部件、敞開式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裝備、自主可控軟硬件生態體系……10月12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果展正式對公眾開放。
本次成果展設有工程機械與軌道交通裝備、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深海深地深空與新材料等4大展區,展示的88件展品均為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5年來取得的重大創新成果,主要成果解決了我國“卡脖子”難題或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已成為一張亮麗名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機械巨頭在此集聚,25%的全國產值,10%的全球總量,70%的品種種類;在湖南,軌道交通裝備早已顯威揚名,是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有“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之稱。工程機械與軌道交通裝備展區集中展示了領域內最新技術成果,凝聚著湖南創新發展的蓬勃力量。
●碳纖維臂架泵車
101-7RZ碳纖維臂架泵車是中聯重科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經典之作。產品臂架總長101.18米,是全球展長臂架泵車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該車運用了劃時代、行業唯一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技術,并擁有120項專利(其中65項發明專利),代表了全球泵車制造的高水平。
●4000噸履帶起重機
SCC40000A是三一重工根據施工需求,自主攻關研發的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也是全球最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其最大起重力矩90 000噸米,最大起重量4000噸,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2項為國際發明專利。該產品主機采用“四履帶八驅動”配置,人字形雙臂架長120米,加上超起桅桿、配重、吊鉤等,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需要150臺載重30噸的卡車才能全部運走。
●超大功率電力機車“神24”
“神24”電力機車是世界上單機功率、單機牽引力最大的電力機車,機車輪軸功率28 800千瓦、啟動牽引力2280千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駕駛、智能運維、智能診斷及自適應編組于一體的機車智能化系統,實現了機車智能化。機車可實現在12‰的坡道單機牽引萬噸列車,實現電力機車單機牽引能力的重大突破,填補國際超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的空白,提升了我國重載鐵路的技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閃耀著創新與智慧之光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快速走進現代產業發展領域,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勁引擎。湖南緊跟國家戰略部署,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秉承自主創新、開放崛起的發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湖南高質量發展。
●銀河麒麟V10桌面操作系統
銀河麒麟V10桌面操作系統實現了同源支持飛騰、鯤鵬等自主CPU,提供類似Win7風格的用戶體驗,操作簡單,上手快速,并在國產平臺的功耗管理、內核鎖及頁拷貝、網絡、VFS、NVME等方面開展優化,系統加載迅速,大幅提升了穩定性和性能;在生態方面,精選數百款常用軟件,集成麒麟系列自研應用和搜狗輸入法、金山WPS等合作辦公軟件,使辦公高速便捷,同時兼容支持2000余款安卓應用,補全了Linux生態應用短缺的短板。
●國產高性能高可靠圖形處理器
研制出的桌面級國產高性能CPU芯片,采用28納米CMOS工藝,支持4K超高清顯示,支持4路獨立顯示輸出,產品已全面適配了飛騰、鯤鵬、麒麟軟件等國產CPU和操作系統,關鍵性能指標與美國同類產品相當,能夠完全滿足PC機、筆記本高性能顯示要求,具備完全替代國外產品的能力。
●固體硬盤控制器芯片
國內首款全自主固態硬盤控制器芯片系列,通過國密國測雙重認證和自主原創認證,搭載國內自主嵌入式CPU IP核,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成品生產全在國內完成,全面適配國內自主軟硬件平臺,SATA 6Gbps接口與主機通信,單芯片容量最大支持4TB,讀寫速度達到500MB/s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巖石隧道掘進機(費麒菲 攝)

“鯤龍500”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車(李瑚 攝)
近年來,湖南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突破新材料等核心領域技術,高度重視深海、深地、深空領域技術創新,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突破,部分技術裝備打破國外壟斷,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深海深地深空與新材料展區,敞開式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裝備、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車(“鯤龍500”)、溢流法高鋁硅蓋板玻璃、高檔智能手機用3D曲面防護屏等模型,讓參觀者感受到了湖南創新的蓬勃力量。
●敞開式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裝備
巖石隧道掘進機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地下工程航母,是繼盾構機之后又一隧道施工的國之重器。該產品主要針對山嶺長大深的硬巖隧道,屬于復雜大型機電重型裝備,具有掘進速度快、安全環保、綜合效益高等優點,可實現復雜地理地貌深埋連續長隧洞施工,廣泛應用于水利、鐵路、公路、城市軌道等領域。
●“鯤龍500”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車
“鯤龍500”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車由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獲13項發明專利。2018年6月在南海完成我國首次集礦系統海試,共下水11次,最大作業水深514米,實現在自動行駛模式下智能采礦作業,在南海走出一個單邊長度為120米的“中國星”,為我國深海礦產資源商業化開發奠定了技術基礎,是我國深海采礦技術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該領域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溢流法高鋁硅蓋板玻璃
國內首先量產的7.5代溢流法高鋁硅蓋板玻璃產品,具有表面強度高、抗跌落、耐劃傷等優異特性,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解決了我國在手機觸摸屏、車載顯示屏等智能終端上游關鍵原材料面臨的“缺屏少板”問題,打破了國外對高鋁硅蓋板玻璃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對我國顯示及終端應用的安全發展有著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