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東
多年前,朋友告訴筆者:有位年近百歲的老先生,身康體健,疾走如飛,每天清晨在你家附近的公園出現。我退休后,空閑時間多了,也常去公園。碰巧一次,有好奇者向其請教健身長壽之法,答曰:多走路。經再三討教,老先生道出其練習近60年的叩擊穴位步行法。筆者聽后,感此法之醫理頗深,遂模仿練習,每天堅持,獲益匪淺。俗話說,人老先由腿上老。人體下半身血液循環的暢通與否,對全身的氣血暢通影響很大。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當今,步行鍛煉風靡全球,現將此法介紹給有興趣的朋友共練之。
源于民間的叩擊穴位步行法是一種步行與叩擊穴位同時進行的健身運動。此法簡便易行,老少皆宜,尤其中老年人結合散步或快慢走,或在室內原地踏步練習此功,有益無損,經常堅持,可以起到醒腦、減輕疲勞、鍛煉平衡能力和輕健腿腳之功效。
叩擊穴位步行法就是邊走邊叩擊腿上的承山、足三里、三陰交、血海穴位。這四個穴位都屬保健長壽穴位,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叩擊某一個穴位,走一步叩擊一下,連續做10分鐘,循序漸進。在步行中進行,只要找準穴位,叩擊的輕重和次數可自行掌握。熟練后,四處穴位也可輪換叩擊。具體方法如下。
擊承山法:承山在小腿后面,足掌平伸,其腓腸肌出現的人字紋凹陷即此穴。就針灸療法講,此穴主治腿肚轉筋、痔瘡、腹疼、大便干結、大便下血、腰背疼痛、食欲不振等。叩擊穴位可以起到針灸的相同效果。叩擊的方法是在步行時左腳著地站穩的瞬間,用右腳的腳脖由后面向前擊打左腿的承山穴;右腳著地站穩時,左腳重復右腳先前動作,用腳脖叩擊右腿的承山穴,如此輪換叩擊,向前行進。
擊足三里法: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將手掌按在膝蓋上,手指撫于膝下脛骨時,離脛骨外一橫指,中指尖處即是。此穴主治頭昏、目眩、感冒、脾胃不和等,是全身強壯要穴。俗話說,“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說要想健康長壽,每日都要用針灸或按摩、叩擊等方式刺激足三里穴位。叩擊方法是在左腳著地站穩的瞬間,用右腳的足跟由前面繞過叩擊左腿的足三里穴位,同法,用左腳的足跟叩擊右腿的足三里穴位,輪換叩擊前行。
擊三陰交法:三陰交穴位于內踝上三寸、脛骨后沿處,主治脾胃虛弱、胸腹脹滿、婦女月經不調、濕熱帶下、生殖器疾患、夜眠不安等癥。方法是以足內側擊之。
擊血海法:血海在膝蓋骨內緣二寸處,主治月經不調、腰膝酸痛等。方法是高抬膝,用同側手掌擊之。左右腿交換,邊步行邊叩擊,注意盡可能做到用高抬膝去迎擊手掌。練以上諸法的同時,手的配合動作,可以與步行時一樣,自然擺動,亦可進行拍打、叩擊動作。筆者即是在腳部叩擊穴位行走的同時,用雙手交替拍打下腹部,此處為任脈之關元、氣海等穴所在,主治虛弱、虛喘及消化系、生殖系疾病,具有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叩擊足三里和三陰交時,還可用手腳并擊的方法。用右腳叩擊左腿足三里后,立即返回向右側做腳背向外后方踢毽子的動作,同時右手在身側后方擊打腿的足三里穴。左腿同法進行。擊三陰交時,同時做腳內側踢毽子的動作,以對側手擊腿的三陰交穴。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防治腰腿痛,鍛煉手腳靈活度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