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響應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深入開展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工作,倡導積極的生活方式。故在體育教學訓練中學生體能時,針對其特有的骨骼和生理機能特點,采取合適的訓練內容,遵循訓練原則,運用多種手段,在體育教學中采取功能性訓練科學提高中學生的體能水平,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文章在實踐教學中,學生體育成績數據分析確定功能性訓練對發展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存在有明顯的效果,并且詳細地了解功能性訓練在中學生體能訓練中的優勢以及不足,以便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提供依據。
關鍵詞:多功能訓練;中學生;身體素質;影響
一、 前言
功能性訓練最初是針對美國軍校的士兵,其膝關節的恢復性訓練上進行靈活性訓練。在此擁有專門的動作,促進膝關節康復。后來,經過多個學者實驗等研究,將功能性訓練由康復領域引入競技體育領域,早些年,國外有教練在對受傷的運動員進行功能性康復訓練時,效果驚人。主要是在康復訓練期間,練習者先做簡單、可實施的動作,逐步模仿比賽時的動作的組合訓練。根據學者研究總括功能性訓練,實際是以加強神經肌肉的協調配合能力,訓練過程中強調完整的運動鏈,保證能量的全身順暢傳遞。實施手段重點通過加強核心力量的發展,增強運動者機體的自控能力,各組織協同運動。
中學生的體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1-2項專項運動能力,并且擁有自主鍛煉能力與個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意識。故在教學一線上,授課內容的安排,必須在專項技術的授課上,同時輔助以其他知識,為學生從事體育運動掌握必備的體育知識。本課題擬根據功能性訓練倡導理念,指導體育教學上關于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訓練,為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體能水平而進行深入的實證探索。在明確功能性訓練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作用,為后續體育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中學生訓練指導提供選擇與參考。
二、 研究對象與主要方法
文章主要對在中學校園體育教學中,在體育與健康課堂及課外體育鍛煉上,對學生實施各種花樣性的身體功能性訓練,并且就此功能性訓練所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帶來的作用與效果進行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獻資料法、觀察法、測試法等,深入探究教學中對于提高中學生身體發育、適應體能發展的訓練方法,科學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教學中功能性訓練實施辦法
在一線體育教學中,進行功能性訓練主要是在正規的FMS測試機體運動模式。組測試動作中,進行簡易改造后的動作方式進行,分別在運動負荷與強度上稍有變化,但是最基本的動作結構未做改變,依舊可以反映機體活動與靈活程度。例如,單腿屈膝半蹲;仰臥兩頭起固定;仰臥/側臥/俯臥肘部支撐等等多花樣訓練方式。在訓練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機能水平以及課的類型,遵循由簡到繁原則,逐步深入發展相應的體能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性訓練對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分析
1. 速度靈敏素質
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可著重發展專項素質的特殊時期。在此,多數鍛煉靈敏素質的訓練手段可以激起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在該素質的練習上,強調多以動力性訓練為主,輔佐以速度素質練習穿插進行。傳統的靈敏素質主要采取的是單調的折返跑、8字跑等項目進行。現階段的功能性訓練,強調訓練素質的整體性,主要是通過改造項目,增添運動條件的方式采取各種新穎的訓練手段。例如在折返跑中增加俯臥撐接折返,可以更好地提高中學生的運動靈敏素質;具體還表現在所有的跑位練習,如L型、T型、Z型跑等,強調瞬間的爆發用力作用。經過多個課時與學時的鍛煉,學生該素質突出表現在籃球、足球、排球運動競賽中的隨機應變能力的顯著提高,并且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協調與運動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經測試,對于中學生的20米及40米的短跑改善效果上也十分明顯。
2. 肌肉耐力素質
由于功能性訓練是從多個維度上發展中學生肌肉的運動能力,為機體的整體發展提供多種幫助。中學生的體育教學上,耐力水平的提升是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要針對中學生骨骼肌與骨骼的生長特點,科學性的安排肌肉力量耐力訓練。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上下肢、軀干的練習活動,并且結合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綜合提高水平。在運用簡單的器械,采取小負荷多組次的肌肉力量刺激訓練上,發現對于中學生的肌肉耐力有十分顯著的效果。例如,在深蹲8-10個一組次后,緊接動力性的高抬腿30秒等動靜相結合的練習方式。可以十分有效地刺激到全身的肌肉細胞興奮水平,特別是對于四大肌群的耐力增長上,更為明顯。在練習多周次后,逐漸地加大負荷量,中學生身體機能在超量恢復中得到顯著性的提高。例如體質測試中立定跳遠成績的提高;三級跳遠與急性跳遠技術水平的突破等等,都顯現出積極正相關。
3. 核心區素質
核心區素質對于學生參與任何運動項目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學生體育教學中,無論是在體能還是課堂內容授課時,慢慢滲透輕器械教學,使學生逐漸進入身體鍛煉狀態。主要包括核心區的穩定與控制訓練、絕對力量訓練、爆發力訓練。例如在體操中的墊上運動訓練上,介入核心力量顯著提高了中學健美操學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以及核心力量。在仰臥兩頭起固定20秒×3;仰臥/側臥/俯臥肘部支撐30秒×4組這些練習上采取分組輪換的方式,使學生之間互相督促與鼓勵。使本是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與充滿挑戰,在志趣練習中發展核心素質。多次練習的刺激作用下,核心素質區的提高,對于中學生運動技能的穩定性與準確性發揮作用顯著。例如,在籃球運球轉身、排球跳起扣球與罰球及三級跳的身體控制上,為上下肢的運動創造支點,使運動技能水平的發揮最佳化,甚至在運動競賽水平不斷突破與超越自我。
4. 關節柔韌素質
關節柔韌訓練是提高運動能力的基礎素質,在該階段的教學訓練,主要以徒手的練習為主,適時進行彈力帶輔助拉伸訓練。主要有靜態拉伸、動力拉伸、按摩放松等。并且將訓練內容主要排在課的最后階段進行,既達到了放松身心,舒緩肌肉作用,又進一步的對于關節韌帶的靈活性針對性的提高。中學生在課后練習中國增強柔韌性素質,對于多數運動項目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數學生暫未意識到該素質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保護關節,拉長肌肉做功,增加運動幅度,提高競技水平。突出表現在健美操項目以及田徑中的跑跨蹬與投擲項目上超越器械的完成質量上。
四、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功能性訓練中,多注重身體動作模式的表現,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多強調多關節、多肌肉群的協調統一運動。將核心區、四大肌群等作為重點訓練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通過提高專項素質提升,而增強在實戰中的突出表現。身體功能性訓練突出特點是根據運動員體能素質的較弱環節以及專項需求最高的素質,進行針對性練習。目的是從多方面著手,從基本身體素質上去提高運動員體適能等等。通過實踐證明,在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穿入該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可以取得很好的訓練效果,在某些方面,新穎練習與用力練習控制不同之處可以彌補傳統訓練的不足,促進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
(二)建議
首先,身體功能訓練雖然與傳統的體能訓練在提升中學生體能上都有明顯的作用,但針對不同的身體素質提高效果各有不同。建議在發展中學生身體素質上,不要單一追求某一訓練方法,應根據中學生實際情況及生長特點,因材施教,選擇最合理的實施辦法,追求最佳的訓練效果。其次,要根據中學生的各項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進行不同訓練內容的選擇,科學控制的負荷強度、負荷量,科學安排訓練。最后,在對中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應先了解中學基本身體狀況,發現潛在的運動損傷隱患,在訓練過程中,薄弱素質著重加強練習,提高安全意識,規避運動損傷。
參考文獻:
[1]彭溢佳.懸吊訓練對中學健美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9.
[2]劉凱.多方向移動訓練對中學生快速變向能力和身體姿勢控制影響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9.
[3]王崢.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中學生男子乒乓球運動員訓練效果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9.
[4]戈俊.多功能柔韌性訓練裝置的設計與研發[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0):56-59.
[5]王瑞紅,康貝貝,徐磊,許秋霞,肖乃根,邢曉.多功能懸吊訓練系統對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8,41(5):26-27.
[6]楊雪鋒.功能訓練視角下幼兒體能干預內容重構與實證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8.
[7]郭慧鑫.功能性訓練對中學生體能發展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8]李春鵬.拓展訓練對初中生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影響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9]任杰.新理念下的體能訓練方式:身體功能訓練方法[J].科教導刊,2017(5):30-31.
[10]楊雅婷.功能性動作篩查在非體育專業大學身體素質課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6.
[11]劉愛杰,李少丹.競技體育的核心訓練[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7(12):4-6.
[12]余榮芳,張恩奇,袁聿濤,袁守龍.功能訓練的發展及其測試方法的研究[J].運動,2011(19):14-16.
作者簡介:徐愛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