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通過全黨全國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脫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脫貧攻堅一線,涌現了很多感人的典型和故事。我分工負責脫貧領域的報道,一直在關注著思考著:如何做好脫貧報道,如何才能把脫貧故事講得感人,如何才能凝聚更多的脫貧攻堅力量。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知在子長市瓦窯堡街道張家莊村駐村的第一書記馬永濤(陜建集團派出的駐村干部),因為工作原因要調離張家莊村,村民戀戀不舍,聯名寫請愿書挽留馬永濤。當時,我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好題材、好故事。
之所以覺得這件事情值得報道,當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判斷:
一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延安時期為人民服務的典型張思德,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一心為民的公安局長任長霞,援藏干部孔繁森等等,都是我們樹立的先進典型。這些先進典型,在全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從當時了解的情況來看,馬永濤具備宣傳報道的基本因素,可以當做一個服務人民群眾的先進典型來報道。

□ 2019年,王海濤(中)采訪貧困戶。
二是,當前我國的脫貧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吹響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脫貧攻堅成為全黨全國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注,多次赴貧困地區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攻堅階段,需要沖鋒號更響亮、鼓足大家士氣和干勁。馬永濤是駐村第一書記的典型,值得報道。
三是,請愿書充分說明了馬永濤和陜建集團所做的工作,被村民認可,數百名村民聯名寫請愿書的事情不多。沒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績,不會有那么多的村民在請愿書上簽名摁手印。簽名和紅手印反映了群眾的心聲。這充分體現了黨群干群關系的融洽和諧。
從西安到子長的路程較長,雖然還是6月,但是我們趕往張家莊時,天已經黑了好長時間,山里的村民早已休息了,但是提前得知我們要來采訪消息的十多位村干部和村民卻沒有回家,依然在等著我們,要向我們介紹馬永濤的事跡,他們實在舍不得馬永濤走啊!
當時,我就覺得這趟跑得值,肯定有好故事!

掃碼閱讀《二百八十一個簽名挽留第一書記》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王海濤陜西日報經濟新聞部副主任
馬永濤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村民,幫助解決困難,為張家莊的村民做了很多事情,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采訪時了解到很多事跡,有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非常感動。
一是,為村子的未來著想,幫助青年人學習技術。扶貧不僅要解決當前的困難,更要能夠讓群眾長久致富。青年作為村子的未來,馬永濤非常關注。張家莊村很多青壯年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啥技術,外出務工收入較低。為了動員青年村民學技術,將來能有個好前程,馬永濤下了不少功夫。石博博就是其中一例。馬永濤主動找石博博談心,找不見人就打電話,一個人做不通工作,就動員石博博的父母一起作。去年,石博博已經技校畢業,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馬永濤的努力下,約200名貧困家庭子女,進入了技校學習。這些人,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更改變了家庭的命運。
二是,關愛留守老人多,豐富老人生活。青年人外出務工,村里留守老人多,加之當地是貧困村,很多老人的生活很單調。為了豐富留守老人生活,馬永濤決定利用重陽節搞聯歡。2016年重陽節,馬永濤的12個同學朋友為村里老人帶來了5800元資助金和衣服、米、面、油等慰問品,還準備了精彩的文藝節目。村里的老人感動不已,活了幾十年頭一次過重陽節。在親人以外的人身上,感到與親人一樣的溫暖。
三是,群眾關心馬永濤,真心待他。村民知道他晚飯沒有著落,經常會送來包子、油餅、餃子等等,要是知道馬永濤回西安,會送來小米、紅豆等土特產,讓他帶給家里人。2019年5月28日,聽說馬永濤要離開張家莊村,100多名村民趕到村委會挽留他。當時在村里的村民,都在送給扶貧局的請愿書上簽了名、摁了手印。村民張東林送給馬永濤一塊石雕作品,上面寫著:“馬入山鄉問貧苦,智永扶貧奔小康,濤濤風雨帶頭人,陜建幫扶好黨員。”石雕雖然粗糙,但是卻代表著村民們的真情實意。
在采訪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著稿子如何寫,怎么樣才能寫好。從哪個角度寫,采用哪些素材,等等,既要故事感人,又要有一定的高度。
第一個考量是,寫人的幫扶故事,還是寫企業的幫扶過程。如果寫陜建集團,那么就成了一般的工作性報道,沒有什么特色,很難打動人、打動讀者,有些浪費這么好的題材。慎重考慮后,我決定寫人、寫馬永濤、寫故事。講馬永濤幫扶過程中的故事,馬永濤是怎么帶著大家致富奔小康的。
第二個考量是,如何講好故事,文中要不要評論。決定寫人之后,最關鍵的就是如何講好故事。經過考慮,我決定還是“原生態”的好,不要加入個人議論,寫清楚事實就行了。在寫作中,我采用白描的方式,進行客觀描述,盡可能寫得原生態,不要用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語言,不要渲染。雖然整個稿件只有不到2000字,但是用事實講了最真實的故事。
第三個考量是,對馬永濤的身份定位是什么。陜建集團派出的駐村干部、一般的駐村幫扶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我思前想后、反復斟酌,最終決定用第一書記這個身份。這樣與我們黨的宗旨和脫貧攻堅戰的大背景聯系了起來。馬永濤不再僅僅只是他個人,而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優秀代表、是全國駐村第一書記的優秀代表。
在采訪中,我們看到了——新修的廣場、平整的馬路、收獲的藜麥、高大的香菇棚、平整出來的農田……除了這些,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村民臉上幸福的笑容,看到了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